21、搭石实验小学王见芬教学目标:1、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浓郁的生活气息。2、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感受走搭石蕴含的协调美。紧扣“理所当然”体会平凡的搭石上发生的平常事中蕴含的美。3、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美、感受美。重点:读悟中感受搭石是家乡的一道美丽风景难点:初步感受作者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美、感受美的方法。课前谈话:1、推荐诗人——刘章。(名字奇怪)有人说他是中国当代文坛最有影响力的20位诗人之一。你感觉他会是一个怎样的人?2、出示刘章爷爷描写家乡的语言,读一读,有什么感受。(朴实)再读一读,发现了什么特点?(小、特色)我的家乡在河北兴隆县的一个小山村,那里有一条无名小溪,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一排排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3、同学们,刘章爷爷被人们亲切地誉为“农民诗人”。他的作品来自生活,处处洋溢着生活的气息,就像和你聊家常。他的文章看似平凡朴实,但你细细去读,却能读出几分奥妙,读出平凡中的不平凡,越读越有味道。愿意去尝试吗?一、引出搭石,与搭石进行第一次对话1、刘章爷爷小时候就生活在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1977年,他到河北省石家庄工作,每每忆起家乡,总会想起那一排排的搭石。板题:21搭石二、了解搭石,与搭石进行第二次对话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着读着,哪些句子也让你感到像刚才的句子一样,就像作者与你聊家常的,就在旁边做个记号。2、交流语句,指导读正确通顺。3、现在你知道什么是搭石了吗出示: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以后,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1)“间”读jiàn:表示隔开,不连接。看图,明确这里读第四声(2)听了刘章爷爷的介绍,我也会摆搭石了。你们听听,我这样搭对吗?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以后,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石头,3
按照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3)对比句子。“平整方正”、“二尺左右”,了解搭石不是随意摆放。(4)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1)教学生字“绾”:卷起来的意思。把裤子绾起来叫绾裤,那么把袖子卷起来叫——;把头发卷起来叫——。(2)人们出工就必须——生:脱鞋绾裤人们收工就必须——;人们赶集就必须——;人们访友就必须——;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让你体会到了什么?(3)补充介绍:据作者刘章爷爷介绍,他生活过的这个乡村的人们,一年365天中有两百多天要过搭石,你又有什么感受?齐读搭石的句子4、搭石对于家乡来说,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走搭石对于乡亲们来说,也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了。(板书:平凡)但在作者的印象中却是怎样的呢?划出文中的一句话。“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板书:风景)三、品味“风景”,与搭石进行第三次对话1、读着这句话同学们为什么一脸疑惑呢?作者这样说肯定有他的理由,请默读课文2—4自然段,让你感受到是风景的句子画一画?并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风景。2、静静地读书是一道风景,积极地交流也是一道风景。交流句子。(师小结:整搭石,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老年人走搭石。)3、这节课我们就重点去看看走搭石的情景。训练点一:“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xié)调有序(xù)!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chuò)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1)读准三个生词:多音字“行”,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2)怎样的动作叫协(xié)调有序(xù)?(3)情景朗读: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注意不能抢路也不能止步。(一个小组逐个走,男女生走。)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生摇头)对,其实又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你听,踏踏,踏踏,像轻快的音乐。(4)推荐读后半个分句:用你的朗读来传达你看到的画面。你从他的朗读里仿佛看到了什么?(他说的有你想表达的画面吗?)(5)人影绰(chuò)绰。绰在字典里的意思:①宽裕;②姿态柔美;③宽;不狭窄。(6)指导朗读:叠词读慢一点,轻一点,读柔一点(7)美丽的风景就犹如美丽的诗歌,动听的音乐,变化形式师生合作读3
5、训练点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fú)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1)“理所当然”是什么意思?(2)这指的是什么?(记下来)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fú)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背老人过去)看成理所当然的事。第二次写到相同的内容为了不重复就用“这”来代替。第二个老人为什么不用他?(这是表示尊重),再读(3)同学们真会读书,从普普通通的一个字、一个词中读出了不普通。师生合作读。文中还提到了哪些理所当然的事?6、训练点三:“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1)情景引读:现在你们就是这个小山村的一人,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你会怎么做?指名几个学生接读——总会、理所当然——师生合作、分角色读(2)面对面碰到的会是两个什么人,他们又会怎样让对方先走,请展开想象,写几句对话,并注意人物的动作、神态。(有能力的同学自己写)人物:老王、大树、阿福、张大娘、李大叔……“。”一眼就认出了对面高个子。“。”也打起了招呼,“”“。”“。”推让着。摆摆手说:“。”(3)是呀!对于家乡人来说,让对方先走,也成了理所当然的事。同学们真会想象,从简简单单的一个字中却想象出了丰富的画面。四、整合提升,期待与搭石的再一次对话1、介绍作者创作意图:作者在《写作搭石的前前后后》一文说,他从小是走搭石长大的,对搭石的印象非常深刻。1977年,他到河北省会工作,他见到人们抢着挤公共汽车的时候,见人们无序地忽然横穿马路的时候,心里便幽幽地想到家乡潺潺的小溪,想到山里人走搭石的情景。作者写这篇文章除了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外,更想告诉我们:每个人拥有友爱、礼让、互助、敬老等基本的美德,是理所当然的事!2、作者很了不起,从平凡的搭石上发现了的不平凡的风景,怪不得作者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我们的同学很了不起,从作者朴实的语言中读出了不平凡,我要说:“思考,构成了我们班独特的一道风景!”3、搭石上还会有哪些风景呢?我们下一节课再学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