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搭石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汛期、清波漾漾”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2课时。一、导入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见过各式各样的桥,但你们见过搭石吗?这是一种极简易的桥,却又有其不凡之处。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搭石》。[板书课题:搭石]二、作者简介刘章是我国当代著名诗人,目前已出版《刘章诗选》、《刘章乡情诗》、《刘章散文选》、《北山恋》等诗文集27部。在1999年中国作协《诗刊》社举办的“
新中国成立50年来,你最喜爱的50位诗人”评选中,郭小川、刘章双双获此殊荣。三、初步感知1.自由阅读课文,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文中写搭石的句子。2.出示词语:谴责懒惰俗语伏下猛涨平衡平稳挽裤间隔人影绰绰协调有序山洪暴发清波漾漾学生自由读、个别学生领读、全班齐读。3.多音字。4.同学们,通过预习你明白了什么是搭石吗?学生发言,教师总结: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简单地说,搭石就是什么?明确:用石头搭成的桥。5.作者又是如何写搭石的呢?学生发言,教师总结,明确:先介绍什么是搭石,后写摆搭石的人,人们走搭石,最后指出搭石是乡亲们美好情感的纽带。6.根据作者如何写搭石试着梳理课文结构。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说明什么是搭石。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描写摆搭石的老人。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写人们走搭石,反映人们心灵的美好。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点睛之笔,搭石联结故乡的小路,联结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四、整体感知
在这美丽的山村,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让我们睁大眼睛发现美,一起来欣赏美,感受美。下面请同学们静静地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使我们感受到美的句子。再想一想那是幅怎样的美丽画面。并说一说你的发现和感受。1.了解了什么是搭石后,说一说搭石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用课文第2自然段的一句来回答)明确: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2.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1)“挽”是什么意思?明确:向上卷(衣服)。(2)引读:如果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脱鞋挽裤)人们走亲访友就必须——(脱鞋挽裤)。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脱鞋挽裤)。(3)一次又一次“脱鞋挽裤”你体会到了什么?明确:不便、麻烦、辛苦。(4)在体会到不便、辛苦的基础上,结合季节的变化,再来读读句子,明白什么是搭石。3.学生汇报,师相继指导朗读,让学生从朗读中感悟美。随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感受心灵美。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1)这句话描写了什么人来走搭石?学生:上了点年岁的人。教师点明:即老人。(2)当他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时,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学生回答)指名读,同桌互读。喜欢这句话的同学站起来读一读吧!教师:从朗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畅谈,教师总结:助人。[板书:助人]这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调整搭石,让我们看到家乡老人的善良、纯朴、勤劳、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这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就像一排排搭石。你还从哪里感受到美?4.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1)刚才是上了点年岁的人来走搭石,现在是——(一行人来走搭石)一行人走搭石有人抢路吗?动作是怎样的?明确:没有;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来。(2)理解“协调有序”。①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学生自由发言)作者写得如此生动,使我们如同身临其境,现在让我们走到那一行人当中去吧。教师: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我抬起脚来,你紧跟上去;你抬起脚来,他紧跟上去;我们抬起脚来,你们紧跟上去……这就是协调有序。②这一切没有人指挥,但分明有什么在指挥着他们,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这协调有序的动作美我们可以称为和谐美。[板书:和谐]这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3)这个画面,你还能从哪儿感受到美?学生:我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体会到画面的美,我感受到水波和人影都很美。教师总结:“绰”是生字,它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出示:绰:A.宽;不狭窄B.宽裕;富裕C.形容姿态柔美①想一想,“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明确:“姿态柔美”的意思。②那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想一想。(学生大胆地描述)③想象画面,读这两个词语。(指名读,齐读)教师总结:真美!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点击变成诗的语段,音乐响起)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一道风景。一、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搭石及它的作用,欣赏到一行人走搭石的美景,下面我们接着往下学习这篇课文。二、质疑探究1.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1)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有抢着过吗?(没有)那他们是怎么做的?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这样的举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教师明确:谦让美[板书:谦让]这份美好的情感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平常的事情。但这平常的小事却感动了我们。(2)你会怎样有感情地去朗读呢?自由读、指名读。然后齐读。教师明确:这样让我们感动的事,在作者的家乡随处可见,看来在那里“谦让”已成为一种习惯,这看不见的美撞击着我们的心灵。过渡:想想如果老人和年轻人一起来过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2.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1)指名读。正音:伏。(2)自主练读,抓住重点词语想象画面。(3)“理所当然”是什么意思?(本来就应该)换个词语说就是“应该”。(4)课文中指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想一想,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美?明确:课文指老人走搭石时,年轻人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从中可体会到一种村风、民风、道德的美。
(5)指导朗读,运用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随机理解重点词语,体会画面的美。(6)再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引读。(7)想象,训练表达。①展开想象,试着用“假如……总要……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写一句话。②写话交流。③升华感情,又一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过渡:山里的人敬老美,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就像一排排搭石。3.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1)“任人走,任人踏”又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什么呢?明确:默默无闻、无私奉献。(2)这不仅是搭石所拥有的品质,还是乡亲们美好的品质。(3)透过这一排排搭石,你感受到了什么?明确:排排搭石,象征着村民们一颗颗善良的心,是传递村民们情感的纽带,更是家乡人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4)反复朗读结尾段,提升情感。小结:其实乡亲们的美好情感还有很多,仔细品读,把你的发现写下来。三、课堂小结在农村山野溪流中,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块,一次次理所当然的搭石,是那么平常,但作者却没有粗心放过,反而用笔写出这么一篇滋润心田的文章。这不仅是因为作者仔细观察生活,更主要的是他善于捕捉生活中平凡而精彩的美的事物。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平凡的事物,它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展现着美。请大家记住美在身边,只要善于发现,我们的生活将会美得无与伦比。
《搭石》这篇课文结构清晰,重点描写了家乡人摆搭石、走搭石的情景,同时反映出家乡人的助人、和谐、谦让、敬老等美好品质。执教了这节课后使我有了很大的收获。首先,我用准确、凝练、简洁的语言,引起学生对文本的好奇,从而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对文本是怎么理解的,是他们自己体验出来的,而不是靠教师的讲解、告知和琐碎的追问。我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循循善诱,引导他们自主思考问题。其次,我紧扣文本语言,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语言文字的美,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美。同时,我采用引读、对读、表演读、变成诗歌的形式读等多种方式的诵读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协调有序”,体会到“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的节奏美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默契。处理好“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重点词语,它们是文章的关键词句,同时这些词语也是最能体现人性美的点睛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