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搭石》共同成长本学期,我们学区进行了“同研一节课”赛课活动。活动中,我们四年级语文教研组共同展示的是《搭石》一课。虽然授课的两位教师经历了反复多次的同备这节课,却由于个人教学风格迥异,上出了不同的风采。《搭石》如茶,茶香四溢。好课种种,韵味各异:有的像美酒一壶,热烈浓郁;有的则如清茶,耐人寻味——这便是一种境界,是课的境界,也是人的境界。倪老师的《搭石》,就颇有茶境。她的词语教学耐人品味,亲切的语言更是历久弥香。王兴霞老师在指导学习词语时,对于词语中出现的多音字处理十分巧妙、到位。例“一行人走搭石……”中的“行”字教学,老师让学生自己先说说这个多音字的两种读音,然后给出意思让学生结合课文语境进行选择,最后确定该字读——xíng。四字词语的学习也是层层深入的,学习“脱鞋挽裤”一词,老师让学生先通过表演理解词语,然后借“脱鞋挽裤”来引导学生理解搭石的重要作用:“人们赶集时需要——脱鞋挽裤,上工时需要——脱鞋挽裤,下工时需要——脱鞋挽裤……”这一连串的提问让学生们很自然地认识到了搭石的重要性。再像理解“协调有序”一词,这是本文的重点词语,老师就邀请学生一起加入到走搭石的行列中,亲身感受什么是“协调有序”,然后体味走搭石的美。再如理解“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老师又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把对词语的理解、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想象有机地穿插在一起,融为一体。这些讲解词语的好方法使学生不仅记住了课文中的词,更感受着课文的情。《搭石》如歌,唱响心田。
说说张曼老师的《搭石》。她的课堂就像一首隽永的歌,这首歌使课文中所蕴含的人文美涓涓流入学生的心田,给学生以情感熏陶和感染。在读“众人走搭石”的环节时,她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课文去体验。老师问:你们想不想来走走搭石,亲身感受一下?伸出我们的双手来,右手当前面的人,左手当后面的人,我们走啦……在学生模拟走搭石的过程中,体会“紧走搭石慢过桥”,体会“踏踏”的声音所形成的音乐美,继而教师点拨:人们走搭石却走出了轻快的音乐,是有谁在指挥吗?来理解“协调有序”,理解乡亲们的团结友爱。为了进一步理解乡亲们互相关爱的情感张曼老师又进一步引导理解走搭石所带给学生的视觉享受——“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她声情并茂、入情入境地朗读把学生带入想象,想象中“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如在眼前。然后她又抓住词语的相同之处,通过提问理解叠词在增长语言感染力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形成语文素养的同时接受人文熏陶。张曼老师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美,在感受语言文字美的同时,接受人文熏陶,让学生和作者的心产生情感激荡。一堂课如一首轻快美妙的音乐荡漾回旋在我们耳边,带给人愉悦的享受。《搭石》如诗,诗意浓浓。王兴霞老师的《搭石》,朗读评价语言浸透着浓浓的诗意。那真可谓“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王老师的朗读评价语言很有些诗意,关键之处一点播,达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如学生读“一行人走搭石”找不着调子时,她指导学生“紧走搭石慢过桥”;读到“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时,学生开始没有读好,教师相机引导:小溪水流得轻快、柔美,能读成奔腾咆哮的黄河水吗?你再试试;你的朗读把我带到了画前,谁能把大家带进画里呢;课文中
有的词会令你的心头轻轻一颤,你就抓住它多读几遍,细细品味品味……就是这诗话的提示让学生把准了读书的基调,从而循序渐进地提升了朗读能力,让人耳目一新。有这样的读书指导,学生怎能不会读书呢?《搭石》如水,水到渠成。张曼的《搭石》本照着“听时想象画面,读、写时体会情味,说时畅所欲言”的原则,教学目标的达成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张曼老师紧紧围绕“寻找文章的美”、“文中哪些词句能让你感受到美”这样的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学生充分感知的情况下,通过多种方式的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同时我还注重充分训练学生“听、说、写”的能力。在讲“尊老爱老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时,我出示了一个小的说话、写话练习:假如__________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__________,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有了前面课文的铺垫,学生们说起来不难了,他们说出了小孩子、盲人、拄拐杖的人……在这个“说”的基础上我又稍加难度:能不能把这个画面想象得更大一些、更美一些,让我们拿起笔来写下这幅美丽的画面吧。几分钟后的交流,又有一道道风景展示在大家面前。这堂课张曼老师与学生一起听《搭石》,说《搭石》,读《搭石》、写《搭石》,行云流水,其乐融融。《搭石》如蜜,日积月累。再如:张曼老师让学生在想象“一行人过搭石动人的画面——协调有序”和引导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是一种怎样的画面时,老师引导学生感受词语的美丽的同时,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展开想象,培养语言词汇的运用。学生有了语言实践的机会,对化课文语言、自主发展语言都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本次学区“同研一节课”之后,我们欣喜地看到“素质教育三要义”已经在我们自己的语文课堂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了。虽然我们的花朵可能还不够灿烂,果实还可能有些青涩,如
撰写教案时,头脑中没有足够地考虑到全体学生,课堂上个别学生参与思维的质量偏低……但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已经埋下了种子,我们去翻土、除草、浇灌……这粒种子就会长成参天的大树。让每个老师都能在“同研一节课”教学中取长补短,淋漓挥洒自己的教学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