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评析《搭石》
加入VIP免费下载

案例评析《搭石》

ID:917978

大小:24.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案例评析【案例信息】案例名称:《搭石》(同课异构)评析教师:陈晓梅(石油大学附属小学,特级教师)【评析文本】案例一:《搭石》(周衍新)点评本节课教学流程清晰,环环相扣。无论是导入新课,各个环节之间的过渡,句段的接洽都统筹了文本、教师、学生三者间的有机统一。在课堂上老师充分施展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对重点词语的体会、品读,发动学生相互评议、填补,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使语文能力得以提高。简洁明了的导入和检查预习后,让同学们通过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来说一说体会,学生在自读后汇报了很多句子,老师针对这些美美的句子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感悟,并及时给予适当的评价,在评价后再感悟,再升华。作为第二课时的教学,授课教师从过去陈旧的内容教学走出来,兼顾引领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学生首先感悟文本语言之妙和选材之妙,进而启发学生从语言和选材上练习写片段——平常小事见真情的主题。感悟语言之妙又选取了搭石中协调有序走搭石一段,从叠词的运用上发现美和情。建议,是否可以将”走搭石”这一段的词语感悟拓展至全篇,让孩子们发现,整篇文章都和这一段一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对于学生的朗读指导,教师是否考虑再增加一些,语文课上真正做到以读代讲。引领学生积累背诵时,建议常态背诵。如:可以在课件上打出好词,学生边看词语,边练习背诵,使得学生的背诵效果达到最优。小学语文课本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例。除了结合每个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或结合习作例文教学写作外,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善于挖掘教材的潜力,寻找读写结合的生成点,设计各种形式的片断练习,进行读写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很好的落实了“读写结合”的训练。如:好词好句的积累背诵,提醒学生在习作中运用这些好词;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和写作特点后,进行练笔。在练笔时,教师还为学生提供了仿写的片段,起到了激起兴趣,降低难度的目的。读和写是个互补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着。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的吸收,才有理解的表达。经验告诉我们,在一篇课文的教学中,有重点地读,边读边理解,其效果远远胜于全文漫无目的地翻来覆去地读。在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以读为本,以写学法,把“读写结合” 落实好,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实践、总结。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再大胆放手一些,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表达方法,加上自己平时的观察,语言积累,尝试写片段。教学中,教师范文的出示,出发点是好的,本想降低学生写作的难度,但实际上,对学生的写作是有一定的束缚。另外,对学生习作的评价应该更到位、准确一些。比如可以首先从学生选材上总结评价,让学生发现身边的美,然后再注意学生的遣词造句。  案例二:《搭石》(朱艳凤)点评到了高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到一定水平,有了独立识字的能力,教学内容理应随之改变。但是语文教学的现状依然是低高年级的语文课堂一个模式,用各种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尤其是高年级,一篇课文两个课时甚至三个课时都停留在内容、情感的理解上,耗时耗力。该如何解决高年级语文教学低效的现状?这需要我们重新确立课时的教学目标。按照学生的理解水平,如果课前的预习作业认真完成,如果教师的问题设计精准到位,大部分学生一课时的时间足以充分理解课文内容,那么第二课时教什么?这是摆在每一位语文老师面前的问题。第一课时解决了“作者写了什么”的问题,第二课时应该解决“作者是怎么写的”的问题。第一课时带领学生深入内容看情感,第二课时带领学生跳出内容看表达,在这个基础上,实现对语言的赏析、借鉴和运用。正是所谓“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这样的学习内容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利用教材教语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是一节很有效率的第二课时,在课堂上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新的教学理念——“用课文教”。教学生学习语言、使用语言,让情感的体验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呈现出来,从而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这堂课,老师在引导学生回顾内容的过程中,一起撷取文章的精华、表达的特点——场景的描写,既引导学生走入文本,也凸现了学习的重点;接下来,紧扣语文学习的落脚点——语言,通过朗读、品味,体会词语表达的效果,享受语言表达的魅力,可谓表现了语言教学的真谛。在带领学生体味词语之后,进入选材的品评,这对于学生习作有着指导性的意义,读、写结合在这里可见一斑了;随后,老师引领学生不仅入乎其中,而且灵活地出乎其外,让学生从一个平日不太关注的角度去体会文章语言的精妙,语言的学习和使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学生的语言在这样一个感人的空间中生发、涌出,既流动着文本中同学们的情感,又句句字字诉说着自己内心的体验。这样的语言习得伴随情感的共鸣在学生的心中积聚。朱老师在执教这一课时,深挖教材,有了自己的独特思考和新的突破,那就是引领学生体会作者朴实文风的妙用,巧妙地把乡亲们朴实的民风与作者朴实文字相结合。“只有用这么朴实的话,才能写出朴实的乡亲们。” 从优美的词到质朴的文风,再到平常小事,均紧紧围绕“质朴”二字进行。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作文教学要和阅读教学紧密结合。”还提出了“在作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阅读不仅仅是自外而内的吸收过程,更是写作的基础,找准了两者结合的切入点,学生的“读写结合”就不再生硬,读写水平才会逐步提高。同时,我们的一线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备课理念,通过细读文本和自己的深入思考,确定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和学生共同学习。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