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教后反思《搭石》是四年级上册第六组教材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人与人之间纯真的爱”。《搭石》一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体现了乡亲们淳朴的爱。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真正的阅读要使阅读者批文入情,能透过文字触摸到语言的深层内涵,从而领悟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所以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透过文字想象画面,体会课文浓郁的生活气息,与作者情感交流。而且语文教学它有一道槛,越过这道槛是语文教学,没有跨过这道槛就不是语文教学,这道槛是什么呢?就是话语形式。因此,我在教学时,以学生自主阅读中收获感悟,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挖掘语言文字的内涵,调动阅读的兴趣,体会表达方法。在读中欣赏、升华。以“美”为主线,贯穿于课堂始终。一、引领走进文本——随风潜入夜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依据这一理念,我把文中抽象的文字还原为生动的画面。课堂伊始,我通过出示画面,感情导入,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刘章爷爷生活的那个小山村,走近让作者魂牵梦萦的搭石,以播放乡村搭石的图片配以教师的深情描述,一则可以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洋溢者浓郁生活气息的意境之中,二则巧妙的解释了课题,由课题引入新课的学习,自然而富有美感。初读课文后的谈感受,意在了解学生初读之后获取了多少信息,产生了哪些问题,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在读完第一自然段后,我的一句“如果没有搭石,村里的人们又是怎么过河?”的追问,孩子们对“人们……就必须脱鞋挽裤。”有了更深地体会,自然地引导学生了解了搭石的重要性。有了对搭石淡淡的了解,多了对搭石甜甜的感情,便吸引着孩子们对课文美美地品读下去,这一切,都进行得如春风潜入夜般的自然。二、理解感悟文本——润物细无声在精读部分,我围绕“文中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美?”展开交流和讨论。我创设了恰当的情境,引导学生感悟走搭石的美,紧紧抓住“一群人走搭石”,
“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和“老人、年轻人走搭石”三幅画面,将读懂词句、体验画面、感悟情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很自然地引导学生一步步理解搭石在家乡的人们心中为什么是一道风景,使学生在交流中体会情味,在畅所欲言中品味自然的美,品味村民们和谐的人性美。使学生有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充分的与文本对话,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在对文本的多维解读中,达到相互学习,深入理解。如在理解“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这一句时,我抓住“协调有序”这个关键点,创设情境,通过“我们是在走什么?”“不小心会掉进水里”等情景渲染,让学生采用合作朗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前面的……后面的……”来体验朗读的协调有序,进而感悟人们走搭石时动作的协调有序。然后,我又改课文为诗歌,引导学生诵读诗歌,更是自然地把学生带入有着浓浓乡情的搭石旁边,引领学生用朗读将这美好的画面呈现在大家面前。对于青年人遇到老年人怎样走搭石的内容,我则以“在读书的过程中,有的词语会让你心头轻轻一颤”的引导方式很自然地引导学生抓住“伏”和“理所当然”。从“伏”的品词到“理所当然”的过渡,又由请学生上台做“伏”的动作,说说要不要老人千恩万谢达到自然和谐的统一。我像链子般地将文中的语言点串到了一起,在我的引领下,孩子们用心地体会文本的味和美!我的一句“得到帮助的老人曾在年轻时理所当然地帮过别的老人,而帮助他人的年轻人也会在自己年老时理所当然地得到其他年轻人的帮助。”不仅让学生顺利地理解了“理所当然”这个词语,更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对学生尊敬老人,学会将心比心的思想道德教育,而这样的引导方法,又丝毫不会冲淡我们语文课中宝贵的语文味。三、回归延伸文本——功到自然成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教材的开放性表现在教材要和生活实践相结合,要课内外结合,要学用结合。作为教师要突破教材对学生教育的禁锢,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应该做教材的主人。”因此,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很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我在创设了一定的情境后,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想象,在让学生一一描述自己看到的画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创造
性思维,而且借助学生的想象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此外,我设计了“回归整体”的环节,意在帮助学生把这些画面串起来,由局部再回到整体去体会课文所揭示的善良的人性美。在叙述的过程中也能帮助学生积累好的语言,促进语言学习的内化,运用和表达。在拓展中,在学生感悟了三块内容描写不同的对象走搭石的情景后,学生在头脑中已通过想象储存了很多关于人们走搭石的情景画面,这时我便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激活画面,再引导想象,效果是很好的。学生也很自然地想到还有不同的人来走搭石,还有不同的走搭石的情景画面。这时,我让学生模仿课文去说去写,学生的想象思维很快被调动起来,说内心的话表内心的情自然是水到渠成。这样,语言、情境、人文内涵全都有了。在这节课上,我采用了补白、想象、朗读感悟,模拟表演等不同形式,有详有略地带领学生逐层深入领悟到家乡人们纯真、质朴的美好心灵。当然,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改正的地方。例如:由于在教学中既想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想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还想渗透写作方法。设计的内容太多,所以课上得有点紧张,另外,在教学的灵活性上还有待提升。我更清楚新课改的探究之路还很长,如何真正落实新课改的思想,让学生更加喜欢语文课堂,是我今后教学思考和实验的主旋律。分享:1、把语文的根留住。2、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3、必须守住语文教学的底线——文字教学。4、坚守语文本真,追求语文质效。5、小学语文教学可以不求甚解,可要咬文嚼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