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集体备课时间年级三年级科目语文主备人课题《搭石》参加人中心问题【教材分析】《搭石》是语文S版第五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课文通过质朴感性的笔触把我们带入了乡间人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如画的风景图,体现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本课所在单元主题是“每一个人都需要关爱,也应该把爱心献给别人”,旨在让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培养学生谦让、友善、助人为乐的道德品质;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教育学生做一个心灵美的孩子。作者紧紧围绕“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美丽的风景”这一中心句,选用了“摆放搭石、调整搭石、集体过搭石、对面过搭石、老少过搭石”五个场景来表现家乡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文明礼让、尊老爱幼的精神品质。【学情分析】经过二年级的学习,进入到三年级,学生在学习语文方面,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了一定成程度的语言文字的积累,在学习方法上也有了一定的积淀,同时他们也具一定的欣赏美,辨别美的能力,他们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语文学习,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但是作为十来岁的学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对真假美丑的辨别是十分有限的,加上他们的个人表现欲望十分强烈,自我控制能力差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课文时,应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根据这一理念,我尝试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阅读中把抽象的文字还原为生动的画面,试图通过所想象的画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从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感受到人性的美,体会到人间的真情,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正确读写“唯独、间隔、俗语、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解决搭石是什么,怎么样搭石和为什么要搭石等几个问题教学难点:能从朗读中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初稿(由主备人完成)一、情境导入,引出搭石1、谈话引入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林,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而作者每次回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吧。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设计意图:一曲明快轻松的乐曲,配以教师的深情描述,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美的意境之中;几块形态不一的石头平整地跨过小溪,唤起学生对“搭石”的形象感知。】3.据题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或是你想问什么问题?(学生质疑,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板书)要求:要学生仔细听,不要重复别人的问题
根据学情,预计可能提出的问题会是:1.搭石是什么?2.怎么样搭石?3.为什么要搭石?4.是谁在什么地方搭石?二、整体感知,疏通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读通,划出文中难读的句子。2、快速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思考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设计意图:我们的语文课堂要书声朗朗,也要静思默想。让学生朗读课文,可以有效解决生字的读音问题,而让学生再朗读的基础默读课文,则能让学生更好的思考。】3.交流反馈,课件出示词语,指名朗读正音出示:间隔联结相背而行谴责懒惰俗语平衡山洪暴发脱鞋绾裤理所当然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词语让学生指读,领读,开小火车读,男女赛读注意两个多音字的教学:间和背3.看来大家对生字已经认得不错了,不知你们有没有信心把课文读好指名分小节朗读,要求:听得同学要仔细听,边听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那几个问题,学生读错时及时纠正。三、交流释疑,初识搭石师:刚才已经听同学们读了课文,相信大家也进行了思考,那我们一起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搭石”谁愿意来说说(可以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1.什么是搭石?(1)指名回答,交流,找到完整的语言信息(课件出示)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师:你真聪明,一下子把我们第一个问题给解决了。(2)比较品味语言的准确师:老师这也有一段介绍搭石的话,同学们你们来比较一下,看看是老师的这段话好,还是作者的话好。(课件出示)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石头,在小溪里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让学生通过读来发现作者的话好,主要好在哪(3)学生对照课文体会相关词语的准确。在学生分析了两句句子后,把课文中描写搭石的句子的相关词语用红线描出(课件出示)根据水的深浅、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横着摆上······【设计意图:通过这些词语让学生明白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也让学生解决第2个问题怎么样搭石】小结:一段看似平淡的语言,其实是多么严密准确,值得我们好好品读2.为什么要搭石?师:从第一段中我们解决了两个问题,那同学们你们在看一看还能解决什么问题吗?(为什么要搭石)师:那谁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呢?我们一起来比一比,看看我们班哪位同学的眼睛最亮,能一下子找到答案。(1)学生找到相关的语句信息,注意寻找完整(2)整理语言信息,注意回答要完整(课件出示答案)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小溪常年流水不断每年汛期都会引发山洪暴发人们外出都必须脱鞋绾裤而进入秋天,天气变凉解释汛期,脱鞋绾裤两个词语的意思(3)学生回答时可让他们加入自己否认理解用自己的话来说也可以让学生通过一个小练习来明白:教师引读:如果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脱鞋绾裤)人们收工就必须------(脱鞋绾裤)人们赶集就必须------(脱鞋绾裤)人们走亲访友就必须------(脱鞋绾裤)。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脱鞋绾裤)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不便、麻烦、幸苦)
3.那是谁搭的桥呢?(乡亲们)在什么地方搭的呢?(小溪里)简单讲过,教师随机点拨,指导4.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研读可以发现,作者考虑到了读者的心理,在读第一自然段就基本解答了我们的问题。可谓是言简意丰,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让学生再次有感情的朗读第一自然段)【解决学生之前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感悟:正是因为有了人们的“搭”,两岸普通的石头才能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搭石,它们构成一条“路”,架起了一座“桥”,联结了两岸的小村庄,也联结了乡亲们的生活。】四、生字教学,学生书写1.刚才我们初读了课文就解决了很多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生字课件出示唯、踏、怎、离、序等5个生字,让学生交流觉得哪个字要特别注意,教师从旁讲解。(重点:唯,踏,序)【设计意图:写字是中年级的一个重要训练项目,可是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忽视这个训练要求。中年级的写字教学应该有重点进行指导,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选择“唯,踏,序”进行书写指导,除了要求写正确之外,还要求写美观,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五、总结也许有一天,这里会架上桥,通上路,也许有一天,搭石在家乡会永远消失了。但是家乡的人们走搭石时的美,会永远留在作者、留在我们每个人心头!搭石上还有哪些看得见的美?还有哪些看不见的美?作者又是怎样表达这些美的呢?让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来品味吧。六、作业:本课生字词是什么?怎么搭?为什么搭?板书:18搭石
初稿(由主备人完成)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第2-5自然段,理解“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点段。3、感受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2、体会作者是怎么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教学流程: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1、导入新课同学们,人间真情是永恒的主题。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爱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成长……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8课《搭石》,看看作者是怎样来表达这一主题的。(板书课题)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搭石,谁来说一说,什么是搭石?【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复习旧知,是为了从整体入手,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2、定格画面,师:我们看就是这一块块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搭石,作者却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齐读句子)——谁来说一说,什么样的景色才称为风景?3、师:只有美丽的,可供观赏的景色才称得上是风景,而搭石只不过是铺在水中的石头,它美在哪儿呢?课文是怎么描写的呢?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欣赏这道风景吧!【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意在找出学习课文的切入点,切入点找准了就能统领全文,学生的读、疑、析、议也能轻易激出来了】。
二、学生自主阅读,寻找美1、出示自学要求:自由读课文2——4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在你脑海中你出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找到有关的句子划一划。2、交流三、研读课文,感受美1、师:刚才听了同学们的回答,老师发现你们说得这些美,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那么文中又是怎样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呢?刚才同学们都在书上做了记号,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2、随机出示句子:“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师:这句句子写了什么?板书(摆搭石)※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里体会出来的?(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指导朗读:这句句子很长,怎么把这么长的句子读好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自由练读,指名读,做好评价。※透过句子,我们仿佛看见了在瑟瑟秋风中一位急着赶路的老人,俯身搭石的情景,多么善良,多么可亲的老人啊,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引读:上了点年岁的人,——“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媒体出示语段,你找的是这幅画面。正音:行xíng※你们从哪儿体会到了这幅画面的美?(通过交流,感受音乐美、画面美、和谐美)※结合理解“协调有序”——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
——文中怎样看出一行人走搭石是协调有序的?(生: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朗读训练小结: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走出了画面美,走出了和谐的美,这的确是家乡的——(一道风景)。“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学生说体会。结合理解“理所当然”※什么叫理所当然?课文提到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事?听了你们的回答,老师就在想,当这位老人年轻时,他一定——在他看来,他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是——(理所当然的)。※激发想象,练习表达师:展开你们的想象,每天有多少人走搭石呀,假如是怀抱宝宝的妈妈……假如……假如……谁总会怎么做呢?先想一想,再说一说你心中的假如。※小结:村里的人把互相谦让、互相帮助、尊老爱老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可见美好的品质已经深深地植根于人们的心中,我们怎么能不被这所美所感动呢?(朗读这一段)【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抓住重点段、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在读读悟悟、想象说话、角色扮演等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学生体会了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也体会到了课文表面写的是搭石无私,其实赞颂的是乡亲们的默默无闻与无私奉献。】四、总结课文,升华情感1、师:在同学们刚才的交流中,我们感受到了家乡的人们因搭石而产生的这份浓厚的乡情,这浓浓的人性美激荡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齐读最后一段话。出示句子: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2、这搭石联结着乡亲们什么样的美好情感?(谦让、尊老、为他人着想、勤劳……)
3、这一块块、一排排搭石,每一块上面都刻着乡亲们美好的心灵。这正是作者最想告诉我们的。简介作者(搭石的作者是当代诗人刘章。他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山村,对搭石的印象非常深刻。三十年前,他来到大城市工作,当他看到人们抢着挤公共汽车的时候,看到人们无序地忽然横穿马路的时候,心里便幽幽地想到家乡潺潺的小溪,想到山里人走搭石的情景,想到乡亲雨后主动摆搭石的情景,他突然觉得搭石上有情,有爱,有美,于是1980年,他写出了散文《搭石》,把他心中长留的那份景、那份情传达给我们。)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五、拓展1、师:几块普通的石头,几件平凡的小事却让人感受到了如此美丽的风景,那是因为作者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表现美。刘章爷爷曾说“生活是泥,我是树。生活是水,我是鱼。”确实,生活中到处充满了美,同学们,在我们身边,你还发现了哪些美呢?2、生自由表达【设计意图:把课堂延伸到我们的生活中,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观察,去发现身边的美,说说身边的美,培养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能感受到文中的人性美,更能感受到生活中身边的人性美。】3、结课:美无处不在,有人曾说,世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就蕴藏在我们身边每一件平凡的事物中,让我们也像刘章爷爷一样,拿起手中的笔记录一下我们身边的美吧!作业布置:小练笔:写写自己发现的平凡事物中的美。【设计意图:读写结合,让学生能活学活用,运用文中的写法,抒发心中的情感,积累并学习运用优美的词句,真正起到训练学生语言文字的作用,彰显语文特色。】板书设计:摆搭石奉献美搭石走搭石音乐美,画面美,和谐美一道风景过搭石谦让美,尊老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