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搭石》教学目标:1、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认识本课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说“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感情。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总备第()课时教学内容: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认识大桥搭石,了解没有搭石带来的不便。教学过程:一、文本导入,引出搭石1、从课文情境入手,引出课题。(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潺潺流水声)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刘章爷爷家乡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质疑: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预设:什么叫搭石?为什么要搭石?课文围绕搭石写了什么内容?…….)二、快乐自学,整体感知,初识搭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请教字典朋友或同桌,并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或知道了什么?三、激励导学,研读文本。1、小组交流自学所得。
2、班内展示交流(快乐自学中的内容)3、教师点拨。刚刚同学们都找到了这段话,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句子: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以后,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1)指名读,你从中明白了什么?(2)课件出示搭石图片:原来这就是搭石。(3)齐读这段话。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同学们找到了这句话。出示: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1)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脱鞋绾裤(学生回答)(2)“绾”是什么意思?(3)引读: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人们收工就必须——人们赶集就必须——人们访友就必须——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4)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让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谈体会:搭石的麻烦、不便等。)(5)师: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那还大多是在夏天啊,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搭石过小溪了。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齐读)(6)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指名说)你们说得都不错,和作家刘章爷爷的心是相通的,刘章爷爷是怎么看待搭石的呢?你能找出相关的句子吗?(结合板书:家乡的一道风景)反复读: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质疑:你有什么疑问?(学生交流)4、过渡: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呢,搭石联结着乡亲们哪些美好的情感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跟随着刘章爷爷,跟随着家乡的人们一块去寻找搭石之美吧。5、小结收获。四、轻松练测。
1、巩固生字词语。2、熟读课文。第二课时总备第()课时教学内容:研读课文2-4自然段,感受搭石之美。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作家刘章爷爷一起去他的家乡认识了搭石,还记得什么是搭石吗?(出示句子: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以后,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指名交流,时出示图片:哦,原来这就是搭石。2、师引读: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人们收工就必须——人们赶集就必须——人们访友就必须——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这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让我们感受到了拖鞋挽裤的麻烦和不便,有了搭石,人们过小溪就不用拖鞋挽裤,所以搭石就给刘章爷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搭石还给刘章爷爷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出示句子一: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出示句子二: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指名朗读,齐读)。2、同学们,这一排排普普通通的搭石构成了怎样的一道风景?又联结着乡亲们哪些美好的情感呢?这节课我们就跟随着刘章爷爷,跟随着家乡的人们一块去寻找搭石之美吧。二、快乐自学。请同学们细细地朗读课文的2至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从中感受到了乡亲们哪些美好的情感?把最能打动你的句子用你喜欢的符号划出来,想想从中体会到什么?三、激励导学1、小组交流自学所得。2、班内展示交流(抓重点句段谈体会)3、教师点拨。刚才同学们找到了这句话,我们一起来看看:(一)预设板块一:出示:“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1、指名朗读。
2、谁能谈谈什么叫“协调有序”:板书:协调有序 (1)师(质疑):这几句话描述了一个怎样的情景?(一行人走搭石的情景。)(2)创设情境,小组合作读。师:作者写得如此生动,使我们如同身临其境,现在让我们一起进入走搭石的行列中,前面的,后面的,咱们合作着读一读,我问问你们,现在你们走的是什么?(搭石)走的不好就要掉进水里,有没有信心,好,从这儿开始。师(引述):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师:让我们继续走到搭石上,这边的同学走在前面,这边的同学走在后面,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师: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在指挥吧!(没有)对!其实没有,这样的动作,那样的默契,那样的有序。就叫做(协调有序)。你从这种“协调有序”中体会到什么?(相机板书:和谐美)再看看这个句子,你又从哪儿体会到美呢?3、结合画面,理解“轻波漾漾,人影绰绰”。(1)“轻波漾漾,人影绰绰”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学生谈体会)(2)师:你体会到了水光,人影两相印的美,像一幅画一样,能读读吗?指名读。(3)预评:有感觉,把我们带到了画前,谁能够把我们带到画里?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这幅画面。再指名读。(4)身临其境了吗?咱们一起来!全班配乐齐读。课件出示: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轻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画一般的美感。(5)刘章爷爷再大山里生活了十三年,每一年都有两百多天走在搭石上,每一天他要走上62到搭石,他时时看到这样的情景,读——生配乐齐读。(6)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走,一遍遍数,一天走上62道,一共是踏过了一十六万六千四百多道搭石呀,他怎么能忘记这样的情景呀,读——生配乐齐读。师:是的,这一行人走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走出了乡亲们之间的和谐美。就这样: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学生齐读)还从哪里体会到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呢?(二)预设板块二:出示“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1、理解“踏”:你们觉得这是怎样的踏?(小心翼翼的“踏”)踏出了老人的什么?(相机板书:为他人着想的一颗善良的心)3、师:是啊!正是这个小心翼翼的踏,踏了几个来回的踏,踏了又踏的踏,踏出这位老人的善良,你能把这种形象读出来吗?(指名读)3、体会淳朴乡风,丰满人物形象:看见上了年岁的老人还这样的为他人着想,你觉得中年人会怎样做呢?青年人呢?那,像我们这样大的孩子呢?(更换主语,引读句子,例:一身风霜的中年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这真是──淳朴乡风,代代相传啊!4、师小结:在这平常的小事中,我们感受到了老人的心灵之美(板书:心灵美)。就这样: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学生齐读)(三)预设板块三:出示“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伏”字怎么理解?能做个动作吗?你从“伏”字体会到什么?(人们相互谦让,尊敬长辈)2、是的,一块块普通的搭石,演绎着山里人特有的的淳朴、善良、谦让和敬老,也深深地敲击着我们的心灵!来,让我们把心中的这份感动,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师:引读: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 );假如──( )。
3、此情此景,让人感动,如果你当时正站在岸边,你准备用怎样美好的语言来赞美他们呢?(生交流)。看样子,你还真不是刘章爷爷的老乡啊,他们是不会这样说的,从这段话中找出一个词来证明。4、理解“理所当然”: (1)说说你对这个词语的理解。(生交流)这里的人把什么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 (2)先扶后放,写话训练: 师:好一个“理所当然”,这里面藏着的不仅仅是一颗谦让的心,一颗敬老的心,其实这里面藏着的是一种习惯,家乡的人们还把许许多多美好的行为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假如遇到残疾人来走搭石……假如遇到孕妇来走搭石……──还有哪些假如呢?小小的搭石上,还有哪些感动我们的画面吗?请你把心中想象到的情景写下来。(轻声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小小的搭石,演绎着人间的真情,我能试着写一写: 课件出示:假如遇到( ),( )总要( ),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如果遇到(),()总要( ),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假如(碰上赶集的日子……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遇到了下雪天……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假如(遇到孩子上学……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生写话,稍后交流。师过渡:就这样: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课件出示,学生齐读)。(四)总结全文,升华课文人文内涵1、师小结:一排排平凡的搭石是家乡的一道美丽风景,其实比这道风景更美的是走在搭石上的人啊!难怪作者在最后一段发出这样的感叹——齐读第5自然段。2、透过这一排排搭石,你感受到了什么?(预设:一排排搭石,象征着村民们一颗颗善良的心、是传递村民们情感的纽带、更是家乡人无私奉献精神写照……)3、课外拓展,感悟情怀:
是呀,本文的作者刘章,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山村,后来在石家庄工作,当他看到熙攘的人流,便不自觉地想到家乡那潺潺的小溪,看到人们没有秩序地挤抢公共汽车,便想到了乡亲们走搭石的协调有序和礼让,看到马路上的石头、树杈,人们绕着走也不肯弯腰拾起,便想到乡亲们在雨后,主动摆搭石的情景,他突然觉得搭石上有情,有爱,有美,于是在1980年,他写出了这篇情真意切的精美散文《搭石》。因为他由衷地感受到──“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也许有一天,这里会架上桥、通上路,也许有一天,搭石在家乡会永远地消失了,但是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美,会永远留在刘章爷爷的心中,因为他由衷地感受到──“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学生齐读这句话)人们走搭石的情景,也会永远地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头。因为我们也由衷地感受到──“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学生齐读这句话)四、轻松练测。板书设计:21搭石协调有序为他人着想理所当然(和谐美)(心灵美)(谦让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