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将相和》教案 冀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将相和》教案 冀教版

ID:918176

大小:103.5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将相和一、专项训练1、请大家仔细听好,我会说四个句子,这些句子都是古代人说的。看你能记住几句。请认真听:2、这些名句全都出自于《史记》这本书。对于《史记》这本书,你有哪些了解?看资料袋。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将相和》(板书)4、讲解故事背景。《将相和》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离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了。当时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并存,秦国最强大,要统一中国,不断向其他六国进攻。赵国的东面是比较富强的齐国,西面是最大的秦国。赵国处在两大强国之间,因此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措施,就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亡。今天我们要学的“将相和”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二、字词1、先来检查同学们学习字词的情况。指名读、开火车读。了解“卿”的意思。2、在本课要求写的生字中,“璧”和“瑟”两个字是上下结构,不容易写匀称,我们一起来写一下。请大家写两遍。三、初读感知1、谁来说说对课题的理解?(“将”指廉颇,“相”指蔺相如,“和”指和好、团结。)课文就是以将相和好为线索一共写了三个小故事,是哪三个小故事?2.在这三个小故事中,有一个自然段既是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你能找到吗?(第15自然段)四、深入研读三、学习“负荆请罪”,感受人物形象,领悟表达方法:1.蔺相如原本一介布衣,而现在职位比廉颇高,廉颇是怎么看的呢?【出示: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自由读廉颇的话,你能读出什么?补充资料:课前老师搜集廉颇的资料(廉颇,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家。廉颇率军征战,守必固,攻必取,几乎百战百胜,威震列国。) 读了廉颇的资料,你又读出了什么?(英勇善战、居功自傲)带着你的理解,再读这句话?(指导朗读----齐读,为后面比较人物的性格做朗读的铺垫)从这段话中,我们看到一位居功自傲的廉颇。那么,你是通过什么读出廉颇性格的呢?小结:是啊,通过人物语言,我们就能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就能读出人物的性格。2.廉颇前面还不服气,而后面是怎么做的呢?请大家浏览第三个故事,找出具体描写廉颇主动请罪的句子。【出示: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比较读廉颇前后的言行,你又看到了一位怎样的廉颇?(廉颇知错就改,是因为心中顾着国家的利益。他以国家利益为重,有一颗爱国心啊!)那么我们是怎么读出来的呢?(言行)是啊,通过廉颇的言行,就能使他的形象更加高大。小结:像这样通过廉颇对同一件事前后态度的变化,进行的言行描写,我们称之为对比描写。看来,在对比中描写人物,就能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更加高大。四、学习“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学完了第三个故事,回想一下,刚才我们主要运用了怎样的学习方法?(适时板书:人物言行)请大家运用刚才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前两个故事,请看学习提示。出示:【学习提示:1.自读“完璧归赵”、“渑池之会”,找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词句,再小组研究:从故事中看到一位怎样的蔺相如?2.有感情地品读找出的相关语句,感受人物形象。3.选择一个故事小组汇报,全班交流。】刚才每个小组合作学习,哪个小组汇报你们的学习成果?预设一:出示:【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池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池,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你抓住了蔺相如语言,谈出了自己的感受。言为心声,通过蔺相如语言,我们就揣摩到他内心的想到的两种可能。一种是: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池来换。他会怎么做?第二种可能是: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池,他会怎么做:一定把璧送回来。“一定”就看了了他的胸有成竹。这一想,既想到出现的可能,又想到了应对的计策,还想到了不给秦王动兵的理由。从这一“想”,你感受到了什么?(深谋远虑)你能读出他的深谋远虑、胸有成竹吗?预设二:1.出示:【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引导学生感受到蔺相如随机应变。看到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如果当时你在场,想要回和氏璧,你会怎么说?而蔺相如早就想到了这种的可能,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你觉得蔺相如这样说与大家说的有什么不同?这样说故意说璧上有点小毛病,巧妙地要回了和氏璧。从这一说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一说,说出的是蔺相如的随机应变。2.出示:【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引导学生感受蔺相如的勇敢。刚才同学们谈到蔺相如就要撞碎和氏璧,秦王愿意看到撞璧的结果吗?(联系上下文)所以他才会说地理直气壮。“理直气壮”是理由正确、充分,说话气势壮。蔺相如理由正确、充分在哪里?谁能读出他的理直气壮?你很会学习,能通过朗读,把他的机智勇敢再现出来吗?理直气壮的蔺相如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这一撞,你又感受到了什么?从他一想,一说,一撞,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蔺相如?(板书:机智勇敢)机智勇敢的蔺相如,唇枪舌剑地和秦王斗智斗勇,这也正是扣人心弦的故事经过。那么,你还出故事的哪里看出他的机智勇敢呢?(引导学生从故事的结果来谈。)3.出示:【故事结果: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引导学生重点谈巧妙安排。蔺相如是这又是蔺相如抓住秦王想统一天下,害怕天下人知道不讲信用的心理,才会大大方方地说。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正是有了前面蔺相如的运筹帷幄,才有了现在的决胜千里,这正是故事的结果。小结:刚才,这个小组在完璧归赵中,抓住蔺相如的言行,从一想,一说,一撞,就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中你又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蔺相如?哪个小流继续交流?预设三:1.出示:【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引导:蔺相如跟秦王拼什么?跟秦王拼命,自己就可能丢掉性命,从这个“拼”字,我们就能看出他什么性格?(不顾性命,不畏强暴)不顾性命的蔺相如,谁能读出他的不顾性命?让我们读原著中关于蔺相如拼命的部分,看他会怎样拼?据《史记》原文记载: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老师查阅了资料,古人认为如果身上溅到一点儿血,就会招来杀身之祸,血光之灾。对于贵为天子的秦王来说,愿意看到这样的下场吗?秦王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为赵王击缶。赵王鼓瑟,秦王击缶,秦王、赵王打了个平手,是吗?(出示瑟、缶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请看大屏幕,读读资料,再谈你的想法。2.秦王没占到便宜,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这还有谁的功劳?这正是下文“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的典型事例证明。小结:看来,只有在典型事例中,才能更好的塑造人物形象。3.通过这两个小组的交流,大家看到了一位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蔺相如,可我觉得他胆小如鼠,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你觉得呢?(空口无凭,以文为据)大家以文为据,找到了蔺相如背后的忠贞爱国。正是他的机智勇敢,不畏强暴和忠贞爱国,才被封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这正是将相不和的原因。同学们再看这个自然段,它在三个故事中起什么作用呢?(承接了前两个故事,又引出了第三个故事负荆请罪的廉颇)4.廉颇负荆请罪是因为心中顾着国家的利益,而蔺相如也是为的赵国啊,虽然他们性格截然不同,但是他们却有个共同的地方?(爱国)正是因为爱国,将相才能和好。正是将相和好,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同心协力浓缩成课题中的一个字,那就是“和”字。人和百事旺,家和万事兴,正是将相和好,才成为了《史记》中的一段佳话。五、升华主题,拓展作业:1.同学们,廉颇、蔺相如之间发生过许多事,但司马迁就选取了这三个典型的事例,来塑造他们的形象。现在,你明白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了吗?这三个故事,又巧妙的运用过渡段,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大故事。现在你最欣赏将相和中的哪个人物?小结:看来,通过典型事例,抓住人物言行,就能塑造出廉颇和蔺相如有血有肉人物形象。2.同学们,《史记》正是以人物再现历史,还塑造出了一代帝王秦始皇,西楚霸王项羽,既有常胜将军韩信,又有四大刺客之首荆轲,想不想了解他们?课下就让我们感受他们的形象,再去体验阅读《史记》的乐趣,好吗?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