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将相和》教学设计秦皇岛市抚宁区大新寨学区寨里庄小学王永杰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胆怯、拒绝”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三个小故事的大意。3、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的言行,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和爱国精神。教学重点:读讲故事,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教学难点:读讲故事,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教学方法:读中感悟学情分析:因为小学生对历史了解的少,所以在课前要求学生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初步了解时代背景和人物情况,为学习本课做好准备。教学准备:导学卡教具:自制课件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 1、听人物猜作品游戏。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将相和》选自一部名著《史记》。(板书课题) 3、了解课文背景。二、检查预习 1、师:课前安排大家进行了预习,现在我们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先来看一下题目:将是指,相是指,和的意思是。 生:将是廉颇,相是指蔺相如,和的意思是和好。
师:既然是和好说明以前他们俩的关系怎么样? 生:不和。 2、师:那么从题目来看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这篇课文讲的是廉颇和蔺相如从不和到和好的故事。 3、师:看来大家对题目的理解比较深刻,相信这几个词语更难不倒大家。(教师出示生字、生词,指生读。)教师重点强调和氏璧的“璧”和墙壁的“壁”的不同。 4、师: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 生A:我知道了完璧归赵是什么意思。 生B:我知道了当时秦国的势力最强。 生C:我还知道了文章讲了三个小故事。分别是“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三、走进文本,感悟人物品质1、师:廉颇和蔺相如不和肯定有不和的原因,谁能快快速从文中找出说明他俩不和原因的句子。 生: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被封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师:原来都是官职惹的祸,蔺相如官职比廉颇高了,廉颇很生气的说了一段话,是哪一段? 学生读这段话,教师出示这段话。 师:同学们思考一下,廉颇说这段话时,心里是什么滋味? 生A:生气,不服气。 生B:嫉妒。 师:你是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师:“能耐”是什么意思? 生:“能耐”就是“本事”的意思。 师:爬到我头上去了是指——。 生:“爬”是指由上大夫升到上卿,从“爬”这个字也可以看出他对蔺相如的不满。 师:你能把这种不服气、不满的情绪读出来吗? 生读,师生共同点评。 2、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廉颇说的对吗? 生:廉颇说的不对。 师:口说无凭,赶紧去课文里找找依据吧! 师:出示阅读提示 生按阅读提示读第1—14自然段,然后进行交流。 3、师: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体现出来? 生:蔺相如是一个机智勇敢的人。从“蔺相如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你看。’”这句话可以看出来。(出示这句话) 师:蔺相如为什么说这句话? 生:他想把和氏璧要回来。 师:蔺相如为什么不把它抢回来? 生:抢的话有失礼节,也会受到秦王左右的阻拦。 4、师:老师觉得这句话中的“小”这个字有点多余,想把它去掉,同学们读一下,看看行不行?(教师演示)
生A:不行,如果有大毛病的话秦王也会看出来。 生B:如果有大毛病,这块璧也不会被称为无价之宝。 师: 那么老师再把这个“小”加上,同学们读一读,比较一下,哪个更好?(教师演示) 生:学生读两句话,体会异同。 生总结:加上这个“小”字更能体现蔺相如的机智。 5、师:从哪里看出蔺相如的勇敢? 生: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所以把和氏璧拿了回来。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教师幻灯片出示) 师:这么好的璧撞坏了岂不可惜,蔺相如真的要撞吗? 生A:不会真的撞,真撞了就完不成使命了。 生B:蔺相如抓住秦王想得到和氏璧的心理,想保住和氏璧。 师:看来蔺相如心中有底,说话就有了气势,哪一个词语能表现出蔺相如当时的心情? 生:“理直气壮”。 师:哪位同学能把蔺相如理直气壮的语气读出来? 指读这段话,然后学生齐读体会。 6、师:一个“撞”字进一步体现出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体现出蔺相如是一个机智勇敢的人。 师:从这里看出,蔺相如是仅靠一张嘴就保住赵国的宝贝吗? 生:不是,而是靠他的机智勇敢甚至是性命才保住了赵国的宝贝。 师:那么,廉颇的话对吗?
生:不对。 师:第二个故事又体现了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读课文思考,小组交流。 生A:蔺相如是一个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人。 生B:我是从他逼秦王击缶看出来的。 师: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 生A:因为他认为秦王要赵王鼓瑟并记录下来是在侮辱赵王。 生B:因为他认为侮辱了赵王就是贬低了赵国的地位。 师:蔺相如的几次要求均遭到秦王拒绝,他又是怎样做的? 生A:蔺相如说:“你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你不答应,我就跟你拼了!” 生B:一个“拼”字就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不畏强暴。 师:可以说,蔺相如又一次用自己的性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现在看来,蔺相如是有能耐的而且是大有能耐啊!我们都知道了,难道战功赫赫的大将军廉颇却不知道吗? 生:知道。 师: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后来的故事--《负荆请罪》。 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大家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