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将相和》教学设计风陵渡联校西柏台小学五(1)班张晓妮教学目标 1、掌握“璧、诺、怯、瑟、拒、诸、荆”等生字,掌握“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不畏强暴、顾全大局和廉颇知错就改的优秀品质,以及他们以国家利益为重,爱国的精神。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教学重难点 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感受人物形象。教学准备:了解战国时期的有关资料。教学过程:一、课前三分钟阅读分享曹克琰同学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二、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同学们,《西游记》大家读过吗?大家肯定对书里面的孙悟空很了解吧?(神通广大,无所不能…)你们还都读过哪些我国古典名著中的故事?(生交流) 在我国汉代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叫司马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史记》中的一个故事《将相和》,看看在他的笔下,给我们描写了哪个历史人物的故事呢?(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释题:读了课题,你有哪些问题?(“将”指谁?“相”又是指谁?“和”又是什么意思?)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三、品文赏析,了解人物 1、阅读全文,找出能表现蔺相如性格特点的相关语句。 2、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自己划出的语句。
3、教师点拨,分析精彩语句,分析人物性格 (1)“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机智)蔺相如为何不直接把璧抢过来,或者直接说明秦王的无信呢?学生思考问题的当中,说出蔺相如的机智勇敢。 (2)“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师出示这两句话: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蔺相如的不畏强暴、机智勇敢。)“你能通过你的读来表现蔺相如的机智与勇敢吗?(3)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约赵王渑池会见,赵王为什么决定不下,蔺相如对这件事的看法是什么?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渑池会上,秦王逼赵王鼓瑟,赵王为什么不好推辞?蔺相如是如何做的,如何说的?渑池之会的结果怎样?廉颇起了什么作用?通过以上这些问题的思考,学生更容易明白:蔺相如是个爱国,不畏强暴的人。学生更明白了,渑池之会上廉颇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4)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蔺相如的连连高升,导致廉颇对蔺相如的误解越来越深,才有了后面的负荆请罪的故事的发展。(5)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蔺相如对廉颇的傲慢无礼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这儿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廉颇为什么会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呢?从中你能看出他的什么好品质?“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带着问题理解课文,理解人物形象。学生在慢慢思考中,一步一步的问题的递进中,最终理解了廉颇的优秀品质:知错能改。也能体会到,将相和好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都是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英雄。四、看图说话:
廉颇听说了蔺相如的话语,羞愧难当。当即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想想此刻廉颇的神态如何,他会怎么说,怎么做?而面对负荆请罪上门的廉颇,蔺相如又会是怎么样的神情,他会怎么说,怎么做。同学们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说出这些自然不在话下了。五、理清思路,分析关系通过学习三个故事,同学们清楚的了解了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说出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老师适时点拨。六、作业布置:同学们,学习了《将相和》这课,我们了解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经过,现在,拿起你的笔,通过一件事,写写你和同学,朋友之间团结友爱的故事,注意要写清楚前因后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