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 将相和教案 冀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五年级语文上册 将相和教案 冀教版

ID:918259

大小:61.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将相和教材分析:《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一篇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突出表现了蔺相如临危不惧、足智多谋、顾全大局,廉颇知错就改以及他们两人为了国家利益团结协作的品质。三个故事叙述形式相似,各有中心。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紧密相关。文章篇幅较长,语言简练,人物个性鲜明。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的写作手法。2.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顾全大局、爱国的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过程与方法:1.在理解课文内容时,分清故事的前因后果及相互联系。2.通过把握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人物顾全大局、爱国的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重难点分析:课文长、容量大是本篇课文的特点,所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美好品质是重难点。为避免繁琐教学、面面俱到,紧紧围绕主人公的活动为中心,通过对主人公的语言、动作的描写内容进行读与思,理解内容,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学习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和廉颇勇于改过的品质。抓题眼,带动对整篇课文的阅读,是对“长文”进行“短教”的理想方法。为了避免将三个“相对独立”的故事教成“绝对孤立”,要向课题中的“和”字靠拢。有“和”必有“不和”,摒弃对课文内容、故事情节的繁琐分析,将矛盾的焦点聚焦到蔺相如的“嘴”上。在教学中紧紧扣住蔺相如的言行,在读中展开对话过程,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课前准备:课件,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的背景资料。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教学过程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导议背景,激发兴趣(一)课件出示 故事背景:文中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离现在有两千多年了。当时有秦、楚、齐、赵、燕、韩、魏七个国家并存,秦国最强大,要统一中国,不断向其他六国进攻。赵国的东面是比较富强的齐国,西面是最大的秦国。赵国处在两大强国之间,因此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措施,就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兴亡。(二)出示课件自读课文,了解“将”是谁?“相”是谁?“和”是什么意思?揭示课题,了解课题意思。二、自由读文,理清脉络,把握内容(一)初读课文:课件出示学习要求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2.边读课文边想一想:课文讲了什么事情?围绕这件事情讲了几个故事?给每个故事列小标题。(二)交流预设:·课件出示辅助理解课文内容:在()这件事中,蔺相如立了大功,赵王封他为()。在()会上,蔺相如又立了大功,赵王封他为()。因此,廉颇(),后来他听了蔺相如的话,觉得自己(),(),于是就去向蔺相如()。此后,他们将相团结成为好朋友,()。·课文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的记叙,讲述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学生自由谈论,可复述,可概括。)第一部分(1-10段):完璧归赵。第二部分(11-14段):渑池会。第三部分(15-18段):负荆请罪。·(出示课件)这三个故事既相对独立,又有内在联系。第一个故事是第二个故事的起因,前两个故事又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而全文的起因就是“战国时期,秦国最强大,常常进攻别的国家。”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从而对故事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线索,为学生概括课文内容进行梳理总结,训练学生对课文语言的运用。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词语总结文章内容,学习成语。通过把握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回忆,引入新课(一)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二)教师引导学生从课题“和”字入手,引出是从什么地方看出他们不和的。出示课件:“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来台!”此时廉颇心里是什么滋味?蔺相如是仅仅靠着一张嘴吗?二、品读感悟人物,情感升华(一)自学完璧归赵故事,看看蔺相如升官是仅仅靠着一张嘴吗?品读蔺相如的语言,感受主人公的形象。交流预设:1.临危授命: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出十五座城来换……那时候秦国理穷,就没有动兵的理由了。”抓住“愿意去”,体会蔺相如的勇敢。分析两种可能性和两种动作。“如果真的……换,就给……”、“如果不肯……一定……送回”,这两句话运用了两个复句,都是假设关系的,说明他把问题分析得非常透彻,对策也设计好了。“一定”一词让我们看出了蔺相如的胸有成竹。体会“理屈”,就是“理亏”的意思。这也是蔺相如故意造成的一种局面,迫使秦国不能出兵,也使赵国由现在这种左右为难的被动局面,转成主动的局面。这些地方充分说明了蔺相如的深谋远虑,也表现出了他超人的智慧。2.机智应对:就向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摒弃故事情节的繁琐分析,将矛盾的焦点聚焦到蔺相如的“嘴”上。通过对人物语言的品读,充分理解课文,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 在看到秦王无意换璧时,蔺相如以“璧有毛病”为辞聪明机智地取回宝玉,使了个金蝉脱壳之计。3.(出示课件)理直气壮: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可以看出蔺相如的不畏强暴。4.缓兵之计: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可以看出蔺相如知己知彼,运筹帷幄。出示课件从以上蔺相如的言行中表明他临危不惧,用生命捍卫和氏璧的勇气和决心,勇敢机智地与秦王周旋,不辱使命,完璧归赵。在这个故事中哪里还能体现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交流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二)自学渑池会,再来看看蔺相如嘴上的功夫和在故事中的作用交流预设:出示课件“您跟我现在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1.为什么“拼”,引导学生抓住“要”字理解“秦王要赵王鼓瑟”和“要人记录下来”。2.怎么“拼”,书中没有交待,在此教师补白:“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充分发挥学生想象。(用如果————就——如果——就——两个关联词简练地把蔺相如的心思表达清楚)3.那拼的结果是怎样的呢?是平手,还是……?从哪儿能看出输赢来?教师引导学生从瑟、缶这两件乐器来作比较;从王叫王鼓、臣叫王击来作比较。出示课件4.如果你是赵王,你想对渑池会上智勇双全的蔺相如说什么?(多谢,必当重用)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有效对话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此处引导学生用蔺相如的语言摆理,理摆透了,气才能壮。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又为感情朗读以及对话的展开奠定了基础。让学生在与文本展开对话中,进一步感知人物形象,受到情感的熏陶,感受阅读的乐趣。 如果你是秦王,你又想对蔺相如说什么?(服气,无奈,佩服佩服)5.渑池会上的功劳除了蔺相如的,还有谁的?有何依据?因为有廉颇带兵做好了抵御准备,所以为在击缶事件上不敢拿赵王怎样埋下了伏笔。小结:渑池会上,当秦王有意要侮辱赵王时,蔺相如更是展现了不畏豪强,面对强大的敌人毫无惧色,与秦王针锋相对,也表现出他机智勇敢的性格。(三)自学负荆请罪,引领学生评价故事人物廉颇、蔺相如1.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尊严,国家的利益,对敌人寸步不让,相反对于居功自傲的廉颇老将军,他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交流预设:(出示课件)联系上下文理解秦王不敢进攻赵国,就是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这句话的含义。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蔺相如的官位比廉颇的高,廉颇不服气,准备报复。蔺相如对手下说的一番话,表现出他以国家利益为重,识大体、顾大局,忍辱退让,胸怀宽广。2.听了这段话廉颇也由“很不服气”到“负荆请罪”。出示课件给负荆请罪图片配上一两句话,进行写的训练。课件当中,二人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再和附近同学演演,想想怎样演感人就怎样演。通过负荆请罪这件事,你如何看待廉颇这位将军。通过课外资料的引入,激发学生对历史故事及古代文化的兴趣,使语文学习与生活大课堂紧密相连。学生自己尝试主人公的角色,由读到说,由文字转化成语言,在学习中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从负荆请罪中我们看出廉颇这样一位功勋卓著的大将军认错的诚信,可见他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3.你怎样评价蔺相如、廉颇这两位文臣武将?(出示课件)三、积累与扩展,总结升华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个流传千古的动人故事《将相和》,从中认识了一位智勇双全的文臣蔺相如,一位勇于改过的武将廉颇,他们二人的拳拳爱国心,悠悠报国志,以“和”为贵,被传为佳话!2.(出示课件)这篇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推荐《史记》。3.学生在课内或课外把这个故事排成课本剧,可以演整个故事,也可以演其中的一个故事,也可以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课件出示语言的转换使文本内化为学生的语言,自己站在主人公的位置,去理解主人公的思想。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对课文的探究欲望,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这也是培养学生多方面综合素质的机会,通过师生间的评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课本为依托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读物,学生易于接受,将学生在课上的情感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阅读和积累的习惯,并将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