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说课稿金土完全小学熊婉伊一、说教材《将相和》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章。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进中国古典名著,感受经典的魅力。《将相和》这篇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而成的一篇历史故事。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记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三个小故事相对独立且又互相联系。二、说教学目标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本单元主体以及本课内容,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2、了解课文内容,给故事加小标题,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3、了解“完璧归赵”的前因后果,感受人物形象。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加小标题,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理解“完璧归赵”的原因结果,感受人物形象。四、说教法、学法教法:抓题眼,带动对整篇课文的阅读,是本课在教法上的一大特色。为了避免将三个“相对独立”的小故事教成“绝对孤立”,我将视觉拨向课题中的“和”字,有“和”必有“不和”,让学生找出二人的不和之处,在教学中紧紧扣住蔺相如的言行,采用“读议结合、读写结合”的方法,步步为营,逐层推进。在读中展开对话过程,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力求把蔺相如廉颇人物形象定格在学生眼前。
学法:以读促思、读悟结合五、说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1、导入语2、简介背景,导入新课。 3、破题、解题。题目中“将”指谁?“相”又是指谁?“和”的意思呢?(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了解大意1、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1)、读准字音。(2)、边读边圈画本课的生词、好词,在不认识的字词下作记号并查字典解决。(3)、给课后生字注音并组词。(4)、思考:①“将”、“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②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学生按照要求学习课文。(三)、检查学习情况,指导书写1、指名汇报自己圈出的好词新词,相机正音。2、检查本课生字词学习情况。3、指导书写。4、汇报交流:将”、“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2、讨论交流。3、小结(五)、自读自悟,部分感知
学习“完璧归赵”的故事1、概括故事的起因和结果2、蔺相如与赵王及文武大臣对比,你得出了什么结论?(1)、赵王为什么非常着急?想象一下赵王能急成什么样,谁能用自己学过的词语形容一下?(2)、蔺相如是怎么做的?a.“理直气壮”什么意思?蔺相如为什么能“理直气壮”?b.蔺相如真的要把“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吗?c.谁来读一读这句话,读出“理直气壮”的语气来。d.蔺相如为什么能大大方方?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个时候蔺相如的心理状态?(踏实、坦然、轻松、放心、沉着、轻松、无惧无畏)(3)秦王是怎么做的?从“只得”“客客气气”中你读懂了什么?3、用上“之所以……是因为……”联系“完璧归赵”这个故事说一句话。4、从这个故事中你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板书设计:完璧归赵将相和渑池之会负荆请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