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教材分析】《将相和》是根据《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记叙“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三个小故事,写出了蔺相如在秦赵两国矛盾冲突中为赵国立下的功劳,以及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的过程。赞扬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顾全大局的品质,以及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从而凸显他们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美德。本文结构独特,构思新颖:三个小故事各有完整的情节,故事与故事之间又紧密相联,通过简洁而又巧妙的过渡,构成“将相和”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大故事。与本单元及以前写人文章不同的是,本文是围绕着“将相和”这个题目,通过三个彼此关联的故事塑造蔺相如和廉颇两个人物形象。【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能通过预习独立学习生字、新词;通过初读感知,学生基本能够读懂故事的意思;借助课后习题,理清文章结构不难,但是准确、完整、简洁地归纳每个故事的内容并不容易;课文事件历史久远,真正读懂还需要搜集一些必要的资料。【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生字:璧、允、廉、颇、侮辱、拒。2.新词:理屈、示弱、抵御、推辞、侮辱、拒绝、无价之宝、绝口不提、完璧归赵、同心协力、负荆请罪。3.重点句、段: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过程与方法1、给课文分段,并给每段加上一个合适的小标题。2、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4、复述“负荆请罪”这个故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蔺相如对敌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高尚品质;学习廉颇知错就改、勇于改过的精神;学习他们两个的爱国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感悟蔺相如、廉颇的人物性格特点。难点:了解三个故事的原因和结果及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教学方法】点拨法,讲授法,讨论法,勾画圈点法,朗读教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课件ppt【教学过程】
一、导入1、上课!大家好,请坐!同学们,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国被分裂成了七个国家(课件:七国方位图)秦、齐、楚、燕、韩、赵、魏。其中,赵国比较弱小,又地处强大的秦国之东,因而常受至秦国的欺负,由此,也就有了《将相和》这个流传至今的动人故事。(板书课题)2、一齐读读课题3、《将相和》课题三个字中,你会特别注意到哪个字?4、为什么,“和”字使你想知道什么?(将相为什么会和?)你还想知道什么?(将相为什么不和?)师:也想知道的举手,很好,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就一定能学好!二、体会将相不和的原因1、将相不和,文章哪写了将相不和?划出相关语句(课件出示问题)2、学生划句子,师巡视3、文章哪写了将相不和?谁来读读你划的句子?(课件出示:廉颇说的话)很好,也划到这的举手!4、廉颇是什么人?他是一位怎样的将军?师介绍:有一次,廉颇攻打齐国,长驱直入齐国境内,威震列国。5、然而,此时,这位骁勇善战的廉颇将军心里是什么滋味?我们一起读读这段,体会体会。6、廉颇心里什么滋味?(不服、忌妒)很不错,你会从人物语言去感受人物内心,表扬!7、我们看,廉颇为了表达自己心中强烈的不满,不服,他用了一个什么句?(感叹句)对,很明显,感叹句有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还用了一个什么句?(反问句)哪句是反问句?意思是什么?8、但廉颇用反问句来说,那表达的语气和感情就更强烈,谁来读读这个反问句?抽两个学生对比读。(表扬,他钻到廉颇心里去了。)9、不知同学们有没有注意,这段中还有哪个字也表达了廉颇极度的愤慨?(哼)很好,你哼一下,这廉颇生气吗,谁再来哼一下10、看来,廉颇虽是武将,也很会表达,我们要表达内心强烈的感情可以用感叹句,反问句,还可以用语气词。我们一起读读廉颇说的话,读出廉颇不服,气愤。11、廉颇说蔺相如没能耐,你赞同吗?(不赞同)你的意思是蔺相如有能耐?认为蔺相如有能耐的举手!三、感受相的勇敢机智1、口说无凭(课件出示:蔺相如的哪些言行可以证明他是有能耐的?划出相关语句)2、学生划句子,师巡视。3、好的,我看大部分同学都划好了,我们小组内快速交流一下,看看划得对不对?(一)学习“完璧归赵”1、谁来读读你们组划的句子(课件出示:骗璧部分)也划到这的举手!2、这句能证明蔺相如有什么能耐?(机智)何以见得?
3、蔺相如不仅这一骗的方法机智,而且在表达上也很机智,(板书:机智)想想,蔺相如说这话时的语气会是怎样的,秦王才会相信?(温和的,假装胆小的)4、谁来读读他说的话?抽两个学生对比读,看看哪位蔺相如更会让秦王相信?(嗯,很好,他简直是蔺相如的化身)5、还有哪也能证明?(课件出示:撞璧部分)6、从这,能证明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勇敢并板书)为什么?师:秦王是什么人,强盛的秦国之君,是天下最可怕的人,蔺相如呢,一个小小的赵国的名不见经传的一个小小的使臣,竟然敢威胁秦王,这要何等的勇气!可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7、如此勇敢,又是如此机智,用个成语来赞美他?(智勇双全,有勇有谋、大智大勇)8、完璧归赵这个故事中还有很多地方都体了蔺相如非常机智,勇敢的,我们就不一一分析了。(二)学习“渑池之会”1、我们再来看看,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又是怎样的?谁来读读你划的句子?(课件出示:逼秦王击缶部分)2、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看看这段中,哪个词会一下就跳入你的眼帘?3、哪个词?(课件:“同归于尽”变色)4、从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蔺相如爱国)师:是啊,蔺相如为了赵王的面子,为了国家的尊严连命都不顾,真可谓是赤胆忠心。5、从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可以证明,廉颇是错的,蔺相如之所以封为上卿靠的是什么?(课件出示:填空)四、将相握手言和(一)相顾全大局1、奇怪了,我们能看出蔺相如有能耐,为何与他同朝为官的廉颇将军没看出呢?他比我们傻吗?为什么?(他当时在气头上)师:是啊,当一个人产生忌妒心理时,在气头上时,对别人的评价总是有失公正的,我们就不要犯廉颇将军这样的错了。2、(课件出示:负荆请罪图)可为什么后来,这位骁勇善战,居功自傲的廉颇将军又去向蔺相如请罪呢?为什么?什么原因促使廉颇来个180度转身?到文中找原因,划出相关语句。3、谁找到了廉颇负荆请罪的原因?(也就是蔺相如说的一番话,课件出示)4、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蔺相如说的话,看看,从蔺相如的话中,你听出了什么?5、你听出了什么?(他爱国,顾全大局)板书:顾全大局师:是啊,面对廉颇的有诋毁,廉颇的咄咄逼人,蔺相如没有斤斤计较,没有肥唇相讥,而是宽容忍让,顾全大局,一心为赵国着想,这不是一般人能有的肚量,我们一起读读这段,一同感受蔺相如的高尚品质。(二)将相“和”1、蔺相如的这些话最终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你想想,廉颇听到蔺相如的这番话,他心里会怎么想?文章写了吗?但我们可以体会得到,他怎么想?(课件出示:情境写话)
2、谁来说说,你认为廉颇会怎么想?3、廉颇不仅这样想了,还这样去做了,从他这一举动,可以看出廉颇是个怎样的人?4、就这样,将相和好了,但将相和好的关键是什么?师:是啊,他们都是为了谁?可见他们都有一颗爱国的心五、总结全文1、是啊,(课件出示:对联)蔺相如“宰相肚里能撑船”是为了赵国,廉颇“将军背上可负荆”也是为了赵国,正是这种爱国情结,使他们握手言和,成为流芳千古的美谈。2、这个故事离我们已有2000多年了,可我们仍然在学习,不仅因为故事中的蔺相如,廉颇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而且还给后人于启示,想想,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