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鲍照
行路难:汉乐府古辞,主要是抒发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的感情。有些学习汉魏乐府的作品的题前多冠一“代”或“拟”字,即“模拟”“仿写”之意。整体感知1、解释题意
将水倾倒在平地上,水会向不同方向流淌。人生也如此,各有各的命运,怎能走着坐着都叹息发愁?喝酒来自我宽解,因要饮酒而中断《行路难》的歌唱。但是人心不是木石,怎能没有感慨?只是隐忍不敢说罢了。2、读懂大意
全诗突出了一个什么字?明确:全诗突出一个“愁”字。所叹者愁,酌酒为消愁,悲歌为断愁,不敢言者更添愁。3、把握情感
知人论世(1)社会背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2)鲍照的生平经历:鲍照(约415-470),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出身寒微。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鲍照创作以诗为主,今存204首。《拟行路难》18首,表现了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
1、诗歌开头运用比喻写出了怎样的哲理?以意逆志合作探究3、“安能行叹复坐愁”和“心非木石岂无感”两个反问句,诗人情感有何变化?2、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4、归纳这首诗的感情基调。
1、诗歌开头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怎样的哲理?明确: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起首两句,通过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
【明确】从诗歌本身看,作者所说的“命”指门第决定人生,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只能发出愤怒的控诉。2、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3、“安能行叹复坐愁”和“心非木石岂无感”两个反问句,诗人情感有何变化?明确:前者自我宽慰,虽蕴含不平之气,但还算冷静;后者感情沸腾,愤懑之情溢于言表。
4、归纳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明确: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而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
拓展延伸1、《拟行路难》(其六)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注释:1、案:放食器的小几。2、蹀躞(diéxiè):小步走路的样子。垂羽翼:失意丧气的样子。3、孤且直:孤寒而又正直。问: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解析:在封建门阀等级制度的桎梏下,或因身世寒微,或因为人正直。曾使多少圣贤、志士困顿终身,壮志难酬。本诗表达了作者对门阀制度下“才秀人微”的现象的不平愤懑之情。
2、推荐阅读: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诗人是如何表现他的忧思的?
【明确】开头两句通过动作描写(夜晚失眠,起来弹琴),婉约表达了诗人心中的隐忧。三、四、五、六句通过“明月、清风、孤鸿、翔鸟”以动写静,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意境,以清冷的自然景色为衬托来抒写内心的孤独和忧思。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点破忧思、伤心。诗人是如何表现他的忧思的?
练习巩固1、背诵《拟行路难》(其四)2、比较阅读:说说此诗对李白的《行路难》(其一)有哪些影响。李白的诗见课后练习“相关链接”。
比较阅读:从思想内容和语言风格方面,说说此诗对李白的《行路难(其一)》有哪些影响?【明确】从思想内容看,都是写怀才不遇的悲愤不平的感情。从语言风格看,都得力于汉乐府的影响。语言质朴,用近乎口语的文字表现深邃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