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将相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召集、商议、隆重、约定、胆怯、拒绝、能耐、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教学重点:读讲故事,感受故事的曲折生动和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教学难点:把握“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故事之间的联系。课前准备:师生共同查阅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1.简介《史记》:我国西汉司马迁写的杰出的历史文学著作,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改编自这部名著。2.板书课题:将相和 齐读课题。3.释题:课题中的“将”和“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谁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理清脉络1.将与相和好如初了,这说明其中还有个从不和到和的过程。文章通过几个小故事给我们讲述这个过程的呢?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把课文读通顺,试着给这几个小故事加个小标题。2.学生初读后交流小标题: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这三个小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谁来简单地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自由读文后练说)三、精读探究 感受人物形象1.导语过渡: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又立了大功,被赵王封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战功赫赫的廉颇很不服气,他说了什么?指名读16节。2.探讨蔺相如真的“就靠一张嘴”吗?学习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1——10节)画出蔺相如说的话第一处(第6节):指名读,思考:蔺相如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番话的?(读1——7节,理解赵王的“为难”。)指名再读第6节,从他的话里你感受到什么?抓住“想了一会儿、愿意、一定”体会。再次带着感受和理解齐读第六节。第二处:(第8节中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学法同前。
第三处:(第8节中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理解“理直气壮”。从“我的脑袋和璧一块儿撞碎”体会到什么?第四处:(第9节中)理解“大大方方”。和氏璧已不在手上,为什么还能大大方方?说明了什么?3.小结:蔺相如完璧归赵,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我们分明从他说的话里感受到他并不是“就靠一张嘴”。四、作业布置:有感情练读“完璧归赵”的故事,讲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