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将相和
这是一篇篇幅较长的文章。怎样把长文短讲,省时高效地突破重点达到教学目标?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由于本节课三个小故事互为因果,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尝试突破常规教学:在第一课时学习“负荆请罪”的基础上,采取逆序教学法;第二课时重点学习“完璧归赵”这个故事,充分体会蔺相如的勇敢机智。通过学习“完璧归赵”这个故事,总结学习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第二个故事,再次感受人物形象。最后,由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把握全篇,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顾全大局的思想教育。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将相和》这篇课文中先后讲了三个小故事,它们分别是()、()、()。复习旧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将相和》这篇课文中先后讲了三个小故事,它们分别是(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复习旧知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讨论:蔺相如是不是就靠一张嘴,没有什么能耐?结论:蔺相如不是就靠一张嘴,他的确有能耐。质疑:蔺相如还有什么能耐?
1、读: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思:哪些语言文字让你感受到蔺相如的机智勇敢?3、说:说出自己的感受。学习提纲
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完璧归赵
总结学习方法:通过对重点词语、句子的理解感受到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渑池之会
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感悟人物品质
这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课堂交流()是()的发展,()、()的结果又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这三个故事构成了()这一完整曲折的历史故事。渑池之会完璧归赵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将相和
说一说你最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
将相和古有将相闹不和,顾全大局相不惹。将知过错忙悔过,负荆请罪将相和。
作业拓展延伸课后阅读有关书籍,特别是《史记》这部历史著作。了解更多的人物形象。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