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8.将相和课时安排2第1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重点词语,知道课文主要内容。2.了解背景知识,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课文脉络,概括三个故事。3.学习第一个故事,体会人物形象。教学重点分析第一故事,体会人物形象。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文中人物的形象,体会“和”的意义。预习要求学习生字、词。读课文,给三个故事加上小标题,分别说说主要内容以及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学法指导观察法、读悟法。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法、以读代讲法、问导法。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课件等教学过程教学行为学习行为备注一、揭题质疑,介绍背景。1.出示课题。理解:“和”的意思。2.质疑激趣。看到课题,请同学们思考。3.简介背景:战国末期秦赵两国位置及实力等情况。二、初读感知,理清课文脉络。1.带着问题听范读。21.生读课题。理解:“和”,就是和好。2.思考:(1)看到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2)“将”和“相”是谁?(3)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4)他们为什么和好?3.学生认真听,从而激发学习兴趣。1.学生随教师播放的音频默读课文,勾出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语在听范读的基础上读通课文。2.快速浏览全文,把“将”、“相”
.快速浏览全文,同时想想,这篇文章讲了几个小故事?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一下。三、理清层次1.这三件事情分别用了哪几个自然段来叙述的?2.小组交流,合作分析课文。全文共分几段,写出段意。第一段(1~10)自然段,蔺相如机智勇敢,保护国宝,立大功。第二段(11~15)自然段,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强暴,维护国威,又立新功。第三段(16~18)自然段,写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四、学习第一个小故事,感受人物特点。1.指名朗读第一小故事,分析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从廉颇的话中能读懂些什么?2.讲述和氏璧的相关故事。3.引导分析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分析性格特点。的名字用____画下来。回答:这篇文章讲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等3个小故事?用自己的话简单叙述这3个小故事。1.根据提纲给课文分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2.小组交流,合作分析课文。生默读课文,并给课文分段,写段义。第一段(1~10)自然段,写蔺相如出使秦国,机智勇敢,保护国宝,立了大功。第二段(11~15)自然段,写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强暴,维护国威,又立新功。第三段(16~18)自然段,写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四、学习第一个小故事,感受人物特点。1.朗读课文,归纳整理。起因: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经过:蔺相如机智勇斗秦王。结果: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2.了解和氏璧。3.讨论、交流、整理描写蔺相如的句子,感受人物特点。
相机指导(及时赞扬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纠正学生在读文或者理解过程中的错误)出示学习提示:(1)学习任务:一边读一边感悟,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2)学习建议:建议大家先划出重点句子或重点词揣摩人物特点,然后勾画说服廉颇的句子。(3)友情提醒:你可以直接从哪些地方体会蔺相如的特点?4.学生自主研读课文5.交流五.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同桌间简单交流一下吧。六.作业布置(略)参与活动,寻找相语句,并配合教师,回答教师提问等。蔺相如的特点从语言、动作中来体会;又能从赵王和秦王的对比中体会。4.学生自主再读课文,理解蔺相如的能耐。5.同桌交流。同桌间交流作业1.抄写喜欢的词语和句子。说说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2.有条件的同学课外阅读司马及其《史记》。3.简述完璧归赵的故事。板书设计18.将相和将相百战百胜勇敢机智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和渑池相会不畏强暴勇于改过顾全大局将相言和
(以国家利益为重)教学反思教学设计学校:罗家集学校科目:语文年级:五年级3班
授课教师:何东晓授课题目:《将相和》授课课时: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