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将相和第二课时石城一小熊晓莉一、导入1、同学们,上课前我想和你们分享一句俗语: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背上能负荆。请同学们读一读。2、师:我看到了你们一脸的疑惑,用意何在,用心对待这节课,自会真相大白。让我们随着这条俗语,穿越时空,回到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出示课件)据说赵国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3、请同学们读课题。二、引出“不和”1、话说,蔺相如从一名门客升为上大夫又升为上卿,可谓平步青云,廉颇对此很不服气。那么,他是怎么说的?请快速从课文中找出这段话,谁来读一读,(找得又快又准)出示课件:我廉颇….下不了台!2、廉颇是什么人?他是一位怎样的将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攻城夺地,没有夺不下来,善于打仗,强大不败,每战必胜,3、还可以用什么词形容他呢?——功赫赫,骁勇善战,居功自傲(评价:你是个感悟能力很强的孩子!)是啊,有一次,廉颇攻打齐国,长驱直入齐国境内,威震列国。4、然而,此时这位骁勇善战的廉颇将军心里是什么滋味?请找出关键词——不服气。(评价:
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看透了廉颇的心思。)请读出“不服气”。5、他说的话又有哪个字最能说明他的不服气呢?(爬)是什么意思?(由上大夫升为上卿)带着生气,不满的情绪读一读。(评价:你们会从人物语言去感受人物内心。)6、对啊,想当年廉颇在沙场上所向披靡,横扫千军,立下赫赫战功,而如今他觉得蔺相如靠一张嘴就一步登天,心里一肚子气呀!大家一起把这种感受读出来。(评价:看来同学们真的走进了廉颇的内心。)感情是如此强烈,所以作者用了“!”。7、同学们,廉颇认为蔺相如的升官只靠———一张嘴,认为他没能耐,没本事。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关系——不和。(评价:你是个思维敏捷的孩子)8、廉说蔺没能耐,你赞同吗?三、议“能耐”1、口语无凭,我相信你们都是心明眼亮的,让我们先回到上节课的“完璧归赵”。看看到底有没能耐?出示课件:请同桌两人议一议,在这些情况下,蔺靠的是什么?(机智勇敢,随机应变,勇敢无畏,深谋远虑。)2、同学们,有能耐吗?板书:机智勇敢3、文中还有个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勇敢无畏,那就是——渑池之会,出示课件课件。小组合作讨论并思考:蔺相如又有哪些出色表现,赵王就封他为上卿?请同学们找出渑池之会的相关段落,认真读读
此片段,画出蔺的出色表现,并圈出重点词语,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评价:不动笔墨不读书,我相信你们都是会读书的孩子!)4、我很欣赏同学们认真读书,讨论的样子,在渑池会上,蔺怎么做的,你找到了吗?5、出示课件:哪个字令你震撼?(拼)和谁拼?怎么拼?为什么拼?你体会到了什么?为了赵国的利益置个人性命于不顾。此时他的心情如何?读出这种语气。为什么生气?——侮辱了赵王。(评价:你真会动脑筋。)6、“缶”是古代的一种乐器,蔺为什么一定要秦击缶呢?——不畏强暴,赤胆忠心,维护赵国尊严。(评价:你的心真细,也是一个小蔺相如。)7、蔺相如说这句话时态度怎样?(坚定)用坚定的语气读(男同学)8、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样?——廉颇作好了准备(评价:你真是个善于发现的孩子)怪不得廉颇心里不服,渑池之会也有一份功劳。9、同学们,看了渑池之会这个故事,我们知道蔺是没能耐吗?只靠一张嘴?靠的是(不畏强暴,赤胆忠心,维护国家尊严)10、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蔺唇如枪、舌如剑,虽没刀光剑影的战场,但同样惊心动魄。可以证明廉颇是错的,奇怪了,我们能看出蔺有能耐,为何与他同朝为官的廉将军没看出来?(他当时正在气头上),是啊,当一个人产生嫉妒心理时,在气头上时,对别人的评价总是有失公正的,我们就不能犯廉将军的错。
四、引出“和”1、廉颇后来意识到自己的错吗?又是什么原因让居功自傲的廉将军去向蔺请罪呢?出示课件:让我们看第三个故事。2、请同学们到文中找找“负荆请罪”的原因,画出相关句子,出示课件——同学们,读读这番话,你读懂了什么?①秦国不敢进攻是因为什么?②廉颇不服气扬言要蔺下不了台!哪个字看出蔺相如对廉颇的做法?“避”:①不上朝②把车往回赶手下认为怕他?是怕吗?3、从此可看出蔺相如胸怀宽广,顾全大局。将相和国则安,将相不和国则危,以国家利益为重,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爱国。板书:顾全大局4、是啊,面对廉颇的诋毁,廉颇的咄咄逼人,蔺相如没有斤斤计较,没有反唇相讥,而是宽容忍让。引读——顾全大局,一心为赵国着想。这不是一般人能有的肚量,真是——宰相肚里能撑船。5、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蔺相如的这番话,一同感受高尚品质。(评价:听了你们的读,让人感同身受。)6、蔺相如的这番话最终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他心里会怎么想?师采访:廉将军,你怎么想?7、廉颇不仅这样想,也这样做了,文中哪句话写到了?出示:“于是…….”理解“负荆请罪”,背负荆条,光着上身,到蔺家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请罪,从他这一举动,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廉颇?——勇于认错,知错能改。
8、板书:勇于改过。他也有一种怎样的精神?——爱国。9、同学们,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画面!出示课件→写话10、“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出来——”(小练笔)反馈。11、看到了蔺相如是如此宽容忍让,廉颇如此知错能改,不禁让我们想起课前的俗语(出示课件,请把目光投向这里)12、读一读:课件(我们为他们点赞)12组读“赞蔺相如”,34组读“赞廉颇”。(评价:我也不禁为同学们的朗读点赞)13、就这样,他们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浓缩为一个字——“和”,将相和好了。(画“和”,“将”知错能改,负荆请罪,为的是赵国,“相”机智勇敢,顾全大局“宰相肚里能撑船”为的是赵国)14、都是为了赵国,可见他们都有一颗爱国之心,正是这爱国情节,使他们握手言和,成为流芳千古的美谈。五、总结收获1、请同学们看这个“和”,你会想到什么?(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人和国兴旺)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一个班集体,一个学校,只有“和”的强大力量,才能更文明,更向上)3、师总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和”!孩子们,这就是历史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六、拓展链接(历史故事)
七、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作业:(任选两题)1、写一写:如果当时围观的百姓看到了大将军廉颇负荆请罪这动人的一幕,他们会说些什么?这件事传到赵王或秦王的耳朵里,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2、演一演:从课文三个故事中选择一个编成课本剧,同学合作演演。3、看一看:课后去阅读有关的书籍,了解一下后来秦国灭了六国,赵国也包括在内。那么赵国后来怎么也逃脱不了被灭亡的命运呢?《将相和》教学反思《将相和》一文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从故事中我们可知,两个人物既有个性,又有共性。个性品质: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临危不惧、顾全大局等,廉颇的知错就改等;共性品质:他们都以国家利益为重,爱国。为此,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去读、悟、演,写领悟人物的个性品质和共性品质。这一过程充分体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主体参与性和创造性原则。 蔺相如和廉颇在文中同是熠熠生辉的人物。蔺相如因“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一升再升,官位居于廉颇之上,这是将相不和的表面原因,实质上缘于廉颇的错误认识“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言辞无礼,充满不满情绪。理解廉颇这段话,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在这课的教学中,用这句话统领教学,全课教学的思路清晰:“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先让学生理解这句话,之后练读这句话,注意让学生读出不服气的语气来。学生体会到了廉颇的想法后,问学生:廉颇说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当上了上卿,你们觉得他说的对么?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蔺相如的这张嘴说出了哪些话,请同学们在文中画出蔺相如的语言来。于是学生们动手在文中找出蔺相如的语言,自由汇报,体会、理解人物的品质,最后回归到廉颇也认识到自己错了,从而负荆请罪。这么设计,脱离了繁琐的分析,给了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让学生做了学习的主人。
讲读时,我以廉颇的身份来引导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讨论:蔺相如究竟是不是“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让学生从文中找到说服我的理由,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采取勾画、读中感悟、交流汇报等形式来说明蔺相如的才智过人、做事果断、不畏强暴、为维护国家尊严不顾个人安危等品质。接着,我说:“现在廉将军可生气极了,你们既然明白蔺相如不是仅靠一张嘴,你们帮忙劝劝廉将军好吗?”学生一听,来劲了,大家七嘴八舌地说起来,他们从“完璧归赵、渑池会见”两个故事中找根据,既加深了对蔺相如这一人物的认识,又复述了故事,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了推出两个人共性的品质,我步步紧逼“如果没有我在边界上做好抵御秦兵的准备,秦王能放你们回国吗?”带动全班同学通过辩论明白:只有二人齐心协力才能取得胜利!接着,我以廉颇的口气说道:“我明白了,我是有勇无谋,而蔺相如才是一位智勇双全的英雄啊!我起先还以为他怕我呢!现在看来,他不是怕我,他是有他自己的想法啊!他考虑到什么了?”学生通过读蔺相如的话,体会到了蔺相如是位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而通过廉颇最后的行为也体会到了他和蔺相如一样,都能够以国家利益为重,而且勇于认错,是个知错就改的人! 讲完“负荆请罪”这个结果时,我布置了写的训练:廉颇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两人可能说些什么,请学生想一想他们各会说些什么并写出来。通过学生拓宽思维,并交流自己的感受,使得学生的思路大开,既更深的理解了课文,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真正做到了“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