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词,掌握重点多音字在文中的读音。2、初读课文,了解“将”“相”分别是指谁,课文讲了几个故事,能给每个故事加一个小标题。3、通过朗读,初步了解将相失和的外在原因。【教学过程】一、明确单元主题及要求。1、生自读单元导读。(P90.)找出单元主题及要求。2、生汇报,师总结。3、指名说说自己所知道的中国古典名著。二、引入第18课《将相和》。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18、将相和)这篇课文选自汉代司马迁的《史记》。生自读课文P95“资料袋”,了解《史记》。并指名汇报有价值的信息。2、课件出示司马迁,简介作者。3、质疑导入:同学们,题目中的三个字该怎样读呢?课文能不能告诉我们答案呢?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并自学生字词。(开始吧!)
一、检查自学情况。1、“将、相、和”正音。指名读题目,生谈各自读音的理由,师正音。“将”在这里读四声,——jiàng,是一种高级军衔。(板书)课文中指大将军廉颇。“相”读几声呢?在这里指——蔺相如,应读xiàng,相邦的意思,是战国时期的一种官职,相当于后来的宰相、丞相,辅佐君王掌管国事,权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和”是······课文内容告诉我们题目应该读成——jiàngxiànghé。“将”和“相”在这里都是官职。——(生读题目)。可是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了我许多年。我查阅了各种有关史料,并没有发现蔺相如有当过相的记载,何以为相呢?《史记》记载,蔺相如乃宦官缪贤的门客,出身卑微,因被缪贤推荐,出使秦国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力挫强秦,立了大功,才被启用,官至上卿。位居相之下。当时的相是赵奢的弟弟赵胜,后来赵胜曾“三出相,三复位”,其间蔺相如也未曾为相,而是另有其人。直至公元前259年,秦赵两国发生“长平之战”,蔺相如病危也未曾为相。那么这里为何称蔺相如为相呢?错误就出在题目上,大家知道课文是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也就是说它本来的题目是《廉颇蔺相如列传》,——多么明朗的题目呀,可是改编之后题目被人压缩成了《将相和》。这“将”
显然是廉颇,而把蔺相如误认为是相,有人认为这“相”是蔺相如名字中的“相”吧!那么这“将”为何不用廉颇的名字呢?把题目写成“颇相和”或“廉蔺和”呢?显然不妥。既然题目被压缩成《将相和》,我们抛开蔺相如是否为过相,就题目本身而言,正确的读法就应该是——jiàngxiànghé。——(读)2、“蔺相如”正音。那么“蔺相如”中的“相”字应该读几声呢?指名发表看法,师总结。——读一声和四声都有他们的“粉丝团”。其实这也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有些专家认为应该读一声,有些专家认为应该的四声,这里有“洞察及辅佐”之意,“相如”则有“帮助或洞察能事成如愿”的意思。大多数人比较支持读四声,不但解释得合理一些,读起来也顺口,我们也支持第四声好吗?——读(蔺相xiàng如)1、课件出示生字词,指名读。一、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是什么原因使将相失和了呢?带着问题我们再次朗读课文,并给文中的三个故事加上漂亮的小标题,好吗?读后也可以交流一下。(开始吧!)2、指名汇报故事小标题,师相机板书。3、指名说说将相失和原因,相机引导朗读、板书。二、总结。
廉颇的话说的对吗?难道蔺相如靠的仅仅是一张嘴吗?蔺相如的这张嘴说了哪些话呢?这些问题我们下节课再继续探讨。六布置作业抄写文中生字词【板书设计】18、将相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将jiàng大将廉颇相xiàng相邦蔺相如和hé和好如初,同心协力保卫赵国。完璧归赵——上大夫渑池之会——上卿负荆请罪蔺相如廉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