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
教学目标1、背诵、默写这首诗。2、结合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赏析古诗,名句,重点字词。
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生逢大唐帝国的鼎盛时期,素有“济苍生”、“安社稷”的远大抱负。742年,李白被召入京,供奉翰林。玄宗对他礼遇有加,不过是赏识他文学上的才华。但是此时的玄宗已丧失了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朝政已被奸佞把持;而李白那种不能摧眉折腰的嶙峋傲骨,也根本无法见容于近宦权臣。他无法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宏愿,受到排挤,找不到政治出路,在或去或留之时,写下这首诗。这是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到第一次失败,这便《行路难》的写作背景。
课文感知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课文朗读
一二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离别京城,亲朋好友为他设宴饯行。宴席十分豪华:“金樽”、“玉盘”,极言饮食器具之精美“清酒”、“珍馐”极言酒肴之珍奇;“斗十千”、“直万钱”极言酒、菜之珍贵。诗歌赏析
三四句: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面对美酒佳肴,诗人端起酒杯,又把酒杯推开,拿起筷子,又把筷子掷下;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苦闷、抑郁、悲愤的心情。
五六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想渡黄河,冰封雪冻不能行船;将登太行,大雪封山。“冰塞川”、“雪满山”用比喻世路艰难,表现了诗人的理想抱负难以实现的痛苦、失望之情。
七八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渴望遇到明君的愿望。
九十句: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两句“行路难”反复,表现作者内心的焦灼不安和迷惘。
最后两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济,渡。长风破浪,比喻施展政治抱负。典出《宋书宗悫(què)传》。宗悫的叔父问他的志向是什么,宗悫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无论面前的道路多么险峻,诗人都相信终有一天将乘长风破万里浪,渡过大海,直达理想彼岸。诗人的情绪由低沉变得自信、坚定、乐观。这两句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表现了诗人的远大理想。
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比喻,“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生动地表现了作者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主旨这首诗反映了李白被迫离开长安之际的思想痛苦和心理矛盾。全诗交织着现实与理想的深刻矛盾和失望与希望的复杂心情,充满着一股抑郁不平之气,一种昂扬奋进之志。这既反映出当时现实对诗人的沉重压抑,也表现出诗人豪放不羁(jī)、自强不息的个性。
课堂练习1、生活中难免经历痛苦与挫折,请你用本诗中的句子对身处逆境的朋友进行激励或劝勉:,。2、本诗使用典故古人能有此机遇,自己也不见得没有的句子,。3、诗人以“行路难”比喻,诗中具体体现“行路难”(照应题目)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世路艰难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垂钓碧溪4、诗中采用“”和“”(限填四字)两个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对未来仍抱有希望。5、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乘舟梦日“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生动地表现了作者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C6.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采用乐府古题“行路难”,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B.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著”“拔剑四顾”,透露出内心的迷惆痛苦。C.“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D.诗人反复感叹“行路难”,唱出了无穷忧虑、焦灼不安的心声。
A7、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C.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实现的豪迈气概。
c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古诗主要抒发了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愤激之情,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B.诗歌以叙事开篇,第一二句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三四句急转直下,“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抑郁和苦闷。C.第五六句用“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仕途的艰难,形象化的语言中蕴含无限的失意;第七八句诗人巧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进一步抒发了政治失意的悲愤之情。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冲开险阻,到达理想彼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