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知人论世”的专题阅读策略帮助学生初识李白——《行路难》教学设计河北省三河市第八中学滕洪敬【教材分析】截至到八下,学生已经学习了李白的诗歌15首,其中小学阶段9首,初中阶段6首。(九年级《月下独酌》,初中阶段共16首;高中阶段3首《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蜀道难》)中小学阶段学过的李白诗篇的编排上基本遵循从五言到七言,从写景到抒写性情的顺序。小学阶段主要以山水景致为创作主体,而中学阶段则更偏向于人内心情感的抒发,是情感体验上升的过程。《行路难》是人教版八下第六单元《诗五首》中的一首古诗,本单元包括《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五篇文言文,以写景游记的散文为主。单元导读明确了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借助注释和工具读懂文本,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品味诗文中名句的思想感情,结合亲身经历加深理解。《行路难》是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的抒写,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对学生人生观具有积极引领作用。根据教材提供的教学方向、文本特点和李白诗歌编排的逻辑顺序,教师应以本诗为例,理解诗人借意象和典故所抒之情,理解诗人的内心情感,初识诗人李白。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关照自我,获得精神成长。【学情分析】对于大诗人李白,学生熟悉而又陌生。熟悉他的名篇佳作,陌生他创作的身世背景,陌生他狂放不羁外表下的渴望毫无保留地以文才武略甚至身家性命报国却不能实现的痛苦内心,更对他导致如此人生命运的道家人格没有探究过。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应运用知人论世的学习策略,以诗识人,以人解诗,帮助学生整理学过的李白诗歌,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实现理性提炼,从而深入了解诗人、体会诗人的人生感悟,进而关照自我,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教学目标】一、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歌内容。二、借助探究意象、指导朗诵等学习活动,逐步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初识诗人。三、体验并学习运用“知人论世”的学习策略解读作者。四、合作学习制作文化报。6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PPT呈现1.整理小学至初中阶段学过的李白诗歌。用红笔画出李白诗歌中重复出现的景物或事物。二、温故知新,初识李白。学习活动:整理学过的诗歌中李白经常使用的意象,在老师板书的帮助下,感受、领会李白诗歌中意象旷达的特点;用一个词语概括“你心中”的李白,初步“走近”李白,了解诗人的性格特点。1.整理意象,全班交流意象:明月(日月星辰)、高山、长江、黄河、瀑布、酒、一叶扁舟。板书:画成山水意象画,帮助学生体验诗人放任于山水之间的洒脱情怀。3.初步提炼,初识诗人(1)明确:意象及是诗歌中承载诗人感情的客观事物。(2)用一个词语概括你心中的李白,初步提炼李白。PPT呈现:温故知新:意象:诗歌中承载诗人感情的客观事物。用一个词语概括你心中的李白预设词汇:豪迈奔放、旷达率真、洒脱不羁、热情浪漫、自信、酒仙、诗仙三、设置疑问,导入本诗PPT展示:饮中八仙歌杜甫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导入:李白嗜酒如命,杜甫这样评价他。今日李白有酒却不喝,其中是什么缘故呢?让我们初步走进李白的内心世界去了解他。四、图文搭配,初步感知1.结合注释,学生自读学习要求:结合课下注释自由朗读,注意重点字音、字形,初步了解典故、诗歌大意。6
PPT呈现原诗,标出:羞、直、塞、太行、垂钓碧溪、乘舟梦日边、长风破浪,解决重点字音、通假字、典故的含义。2.全班齐读,初步感知3.图文搭配,理解赏析教师借助指导朗读,在课堂理答中实现文本赏析。五、深入情感,理解诗人(一)思维导图,深入了解。1.结合诗歌,独立完成2.代表板演,呈现分歧讨论交流中,找到感情的、最高点、次高点,(对最低点、次低点可有不同意见)梳理文本感情脉络。言文统一,通过诗歌感情起伏变化了解诗人内心的波澜壮阔,感受浪漫主义大诗人的作品风格。与学生之前对李白的认知形成对比,深层次的识人。PPT展示:3.梳理提炼,再读感悟(1)梳理情感,呈现变化:喜悦——苦闷——沮丧(最低)——希望(次高)——迷茫(次低)——振奋(最高)(2)再读诗歌,再读感悟(二)结合资料,介绍背景PPT展示:李白(701—762年),经历盛唐时期和安史之乱。725年24岁李白只身从四川江油出发,“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广泛的漫游生活。后安家于湖北安陆,多次往长安结交统治阶级上层。直到742年,李白41岁时才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试图施展自己经国济世的宏愿。在京仅两年半,744年,李白遭受谗毁而被赐金放还,也就是被排挤出长安。6
唐代的宫廷制度规定,凡是皇帝行止所到之处,要有御用文人、术士等候诏命。这些御用文士、术士并非皇帝的政治助手,而是陪侍皇帝从事文艺游赏之事。这些人当中有吟诗作赋的文词之士,有饱读典籍的经学之士,有算卦者、杂耍者、司棋者、论道者、念佛者、求仙者、书画者,吹拉弹唱,三教九流,无所不有,他们在翰林院里随时等候皇帝的召见,所以叫翰林待诏,也叫做翰林供奉。皇上赏月,便召唤诗文待诏写诗助兴;皇上游园,看见景色迷人,便召唤画待诏作画等等。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李白写下《行路难》三首,诗中抒写了他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愤激情绪;但仍盼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的乐观豪迈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六、抒写提炼,关照自我诗人历经17年奔走干谒,却以如此结尾收场,但他不气馁。此时此刻,不知你有何话想对李白说?PPT呈现:此时此刻,你想对李白说点什么?你想对李白说点什么?1.学生独立完成。2.全班交流。小结:李白潇洒豪放,面对人生挫折仍然积极昂扬,我们不用试图安慰他,反而是我们今天依然从李白身上汲取力量。七、教师寄语,小结策略1.呈现教师寄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手写行书(在意象画上张贴学生郜运奇作品,完成板书)2.PPT呈现软笔篆书、隶书的图片。小结:中小学阶段学过的李白诗篇的编排上从五言到七言,从写景到抒写性情。小学阶段主要以山水景致为创作主体,而中学阶段则更偏向于人内心情感的抒发,是情感体验上升的过程。正如本课所学《行路难》。6
我们的初识李白,不仅了解到李白是一位潇洒飘逸的浪漫主义大诗人,还感受到诗人矛盾痛苦的内心世界。高中阶段,我们还会学习李白另外三篇名篇:《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其中《将进酒》,我们还曾作为诵读篇目在学校文艺节上表演过。希望今天的初识李白能为你以后的“深识李白”打下基础。PPT呈现三篇诗歌的图片和名句。总结一下今天我们初识李白的角度:1.以诗识人探究常用意象,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2.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写作背景3.他评这其实是一种“知人论世”的解读作家策略八、专题整合,落笔成文(一)筹备诗歌朗诵会活动要求:选择李白的诗歌朗读,可自己一人朗诵,也可结组合作。(二)为李白作传活动要求:广泛搜索资料为李白作传,可全面也可突出重点(副标题呈现),写出你心中的李白。全班分成13组,每组4至5人,公布组长,自由招募组员,办一张A3纸“初识李白”文化报。具体排版且做且探讨。教师提供知人论世初识李白的角度:1.我们所学诗歌是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编排的,你可以考察,按照诗歌的写作先后顺序排列,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与诗歌创作关系。PPT呈现2.有关李白的典故例如我们在学习崔颢《黄鹤楼》时了解到的典故:李白:“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PPT呈现图片3.他评李白不仅同时代的好友高适、杜甫、孟浩然、贺知章等人,后是文人更是有大量的作品评李白。例如:PPT呈现余光中:“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6
4.李白的家乡在哪里?PPT呈现漫画“我的家乡在哪里”:李白《与韩荆州书》:“我本是陇西平民,流落至楚汉之地”,自言祖籍陇西成纪人(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史料考证李白生于碎叶城,也就是现在的吉尔吉斯斯坦,五岁那年,他随家人迁到四川省江油县定居,24岁出蜀后安家于湖北安陆,所以他到底是哪的人?5.李白出世思想的来源李白一生仕途之路坎坷,但是一直梦想“天生我才必有用”,这与他受时代主流——儒家思想的影响分不开,同时李白诗歌中如《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体现了李白的出世思想,来源于哪?搜集资料,让我们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李白。PPT呈现李白当道士养仙鹤的图片附:第二课时:全班交流,组长发言,每人3分钟,内容包括:1.介绍自己本组学员的分工2.为李白作传的侧重点(不求面面俱到,突显你心中的李白形象,并用副标题概括提炼)3.课下完成,时间为一周。(可出班级合集,也可出年级合集。)其他小组仔细听记,互相补充,激发灵感,力求新意。第三、四课时:小组内比赛,决出小组朗诵优胜者代表小组参加班级朗诵赛。还可组织班级之间的比赛,或全年级朗诵比赛。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