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冀中的地道战文本分析:这篇课文以“地道战”为线索,从冀中的地道战的产生原因、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等方面进行了说明,并对冀中的地道战做了高度评价,热情地颂扬了人民群众无穷的智慧和顽强的斗志。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前面一部分说明冀中的地道战的产生原因和作用,后面一部分对冀中的地道战做出高度评价,中间的重点部分则主要介绍地道的式样及特点。作者在中间部分采用了“总—分”的结构和空间转换的顺序,先总体介绍冀中的地道的规模和特点,再分别介绍各种具体的设计式样及其保护自己、抗击敌人、防止破坏和传递敌情信息的功用,体现了冀中的地道设计周密、易守能攻、灵活多样、富有创造性的特点。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了解冀中的地道战的产生原因、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的基础上,感受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并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侵、略、垒”等9个生字(包括一个多音字),会写“筑、堡、党”等10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2.快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3.了解冀中的地道战的产生原因、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感受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的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并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1.掌握快速默读课文的方法和技巧,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2.了解冀中的地道的结构特点,理清课文的条理。教学难点:了解冀中的地道战的特殊地位,感受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课时安排:2课时
1.会认“侵、略、垒”等9个生字(包括一个多音字),会写“筑、堡、党”等10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2.快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3.理清文章的思路,划分层次。1.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2.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层次。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电影《地道战》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冀中的地道战的概况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导语:同学们,在抗日战争时期,英勇的中国军民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他们在斗争的过程中发明了许多新型战术,其中地道战就是活跃在冀中平原的人民的独创。智慧的冀中人民就是利用这一独特的作战方式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疯狂的“大扫荡”。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冀中那神奇的地道,去感受中国军民的顽强斗志与无穷智慧。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板书:冀中的地道战。)预设:教师引导学生采用逐字理解法理解题目的含义,并提出问题:冀中平原上的人民为什么要开展地道战?地道是什么样的?冀中人民是怎样进行地道战的呢?结果又如何呢?明确:冀,河北省的简称;冀中,指冀中平原;地道,在地下挖洞,形成通道。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介绍本文作者及相关的背景知识。周而复(1914—2004)
现当代作家。代表作《上海的早晨》在国内外都有较大的影响。其他作品有长篇小说《长城万里图》,散文报告集《诺尔曼·白求恩》《晋察冀行》等。历史背景1942年到1944年期间,日本帝国主义调集了几十万军队对我国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实行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日本侵略者们还在铁路和大道的两旁挖了很深的封锁沟,挖出的泥土就用来筑成封锁墙,十里一碉,八里一堡,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封锁政策。为了粉碎敌人的“大扫荡”,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地道战,狠狠地打击了敌人。2.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阅读要求①快速默读课文,记下自己默读课文所用的时间。②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在文中标注重点语句。③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看谁能在默读后准确地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3.教师检测学生字词掌握情况。(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学生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共产碍东西隐坑弯道(2)指导学生归类识字。◆近、反义词归类:近义词:修筑——修建防备——预防隐蔽——隐藏坚固——牢固反义词:广阔——狭窄打击——保护隐蔽——暴露警戒——松懈(3)教师出示词语卡片,学生朗读。侵略粉碎共产党不计其数堡垒任丘妨碍隐蔽警戒陷坑拐弯岔道迷惑孑口智慧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吆喝无穷无尽(4)理解词语,学会运用。预设:教师可引导学生先借助工具书弄清词语的含义,再联系上下文来加深理解,最后结合生活实际造句加以运用。(教师出示部分词语的意思,学生填写恰当的词语。)
①在重要地点作防守用的坚固建筑物。(堡垒)②形容数目极多,无法计算。(不计其数)③一个人守住关口,一万个人都打不进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词语运用: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运用文中的词语造句或说一段话。示例:中国人民历经十四年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堪称战争史上的奇迹。在环境异常艰苦、军备极其落后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凭借自己(无穷无尽)的(智慧)和顽强不屈的毅力,粉碎了敌人企图吞并中国的狂妄计划,迎来了国家主权的独立。(5)学生在读准字音、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1)学生用较快的速度朗读课文,思考每个段落各讲了什么内容。(教师出示阅读提示,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①哪些内容介绍了当时的时代背景?(第1自然段。)②哪些内容介绍了地道战产生的原因?(第2自然段。)③哪些内容概括介绍了冀中的地道的规模和作用?(第3自然段。)④哪些内容具体介绍了地道里的构造?(第4自然段。)⑤哪些内容具体介绍了地道的出口和地道里的通道?(第5自然段。)⑥哪些内容具体介绍了地道是怎样防火、防水、防毒的?(第6自然段。)⑦哪些内容具体介绍了地道里是怎样通讯联络的?(第7自然段。)⑧哪些内容写的是作者对地道战的评价?(第8自然段。)(2)教师先引导学生交流上面的问题,再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预设:学生在分段朗读时,教师要相机指导文中长句子的停顿以及朗读节奏。在概括课文内容时,教师可以以填空的形式来指导学生。①示例:
课文主要记叙了在抗日战争时期,冀中的地道战的(产生原因)、(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展现了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的(惊人的奇迹),歌颂了我国人民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的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②教师总结。(3)合作与交流。根据以上的探讨,给课文划分层次,交流为什么这样划分,归纳出每层的大意。预设:采用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文章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只要有理有据,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结构梳理: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冀中人民为了粉碎敌人的“大扫荡”,创造了地道战。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具体介绍地道的式样和特点。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写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的地位。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过渡:面对凶残的敌人,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利用独创的斗争方式——地道战,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保护了自己的土地。那么,冀中人民是怎样利用地道和敌人进行斗争的?地道战能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下次我们将重点探究这些问题。小结:今天这节课上,我们学习的重点是生字的拼写和词语的理解,同时还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划分了文章的层次。同学们在课堂上都表现得很活跃,。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1)熟读课文,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五、作业设计,巩固提高完成本课对应训练。(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世纪英才好学案”,阅读提升练参见“英才好阅读”丛书)
1.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有条理地进行介绍的方法。2.了解冀中的地道战的产生原因、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3.感受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的顽强的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并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1.了解冀中的地道战的产生原因、作用和地道的结构特点。2.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介绍的表达方法。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词语听写卡,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侵略粉碎共产党不计其数堡垒任丘妨碍隐蔽警戒陷坑拐弯岔道迷惑孑口智慧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吆喝无穷无尽2.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以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各部分内容。预设:上节课上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了文章,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梳理,理清了文章的结构。现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标题式的概括,有助于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为下面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明确:为了对敌,应运而生(第1~3自然段);式样独特,智慧无穷(第4~7自然段);地位独特,惊人奇迹(第8自然段)。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过渡:在抗日战争中,冀中人民利用地道战这种创新的斗争方式有力地打击了敌人。你看,各式各样的地道就像一个个坚固的堡垒,无论敌人用火攻、水攻,还是毒气攻,都被智慧的冀中人民一一化解。不仅如此,凭借地道,冀中人民斗争和生产两不误,这真可谓我国抗日战争史上惊人的奇迹。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体验这个奇迹。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学习第一部分。
(1)学生自由朗读第1~3自然段,了解地道战产生的时间、背景以及地道的作用。预设:教师可以采用师生对话的形式引导学生具体感知本部分内容。示例:师:第1自然段交代了地道战产生的时间和背景。哪位同学知道冀中人民为什么要开展地道战吗?生:因为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还修筑封锁沟、封锁墙,想搞垮我们的人民武装。在这种情况下,冀中人民创造了地道战,坚持敌后游击战争。师:说得好。日本侵略军修筑封锁沟、封锁墙,就是要使冀中平原上的人民相互之间不能来往,不能联合起来打击敌人。于是冀中人民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地道战这一新的斗争方式来打击敌人。这就是地道战产生的原因。师:这一新的斗争方式有什么作用,有什么好处呢?生:第3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敌人来了,我们就钻到地道里去,让他们扑个空;敌人走了,我们就出来,照常种地过日子,有时候还要打击敌人。”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地道战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保护自己;二是能够更好地打击敌人。师:在第3自然段中,哪句话或哪个词最能概括地道战的作用?生:第一句话中的“奇迹”一词。师:“奇迹”是什么意思呢?生:“奇迹”是指想象不到的很不平常的事。师:那么地道战创造了哪些奇迹?是如何创造这些奇迹的呢?我们会在后面的学习中了解到。(2)教师指名回答问题,深入理解本部分内容。①第1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预设:文章开头部分语段的作用大致为:①开篇点题,统领全文;②引出下文,或为下文做铺垫;③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等。学生结合本文开头的特点即可得出答案。明确:本文开头第一段介绍了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对人民武装“大扫荡”
的背景,并点明了日本侵略军强大的进攻形势,这些都为下文介绍地道战做了铺垫。②“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这句话说明了什么?明确:“不计其数”说明冀中平原的地底下地道的数量多;“横”“竖”“直”“弯”说明地道的式样多;“家家”“村村”说明地道的范围广。2.学习第二部分。过渡:说起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那么冀中的地道到底奇在哪里呢?课文从四个方面给我们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我们继续研读课文。(1)研读第4自然段,感受冀中的地道的构造奇。①结合本段内容,说说任丘的地道的特点。预设:教师先引导学生明白作者是从地道的挖掘、地道中的洞、地道中的气孔等方面来具体介绍任丘的地道的,再概括作答。明确:地方隐蔽——街道下面、庄稼地下面;高度适宜——四尺多高,顶离地面三四尺;构造齐全——大洞和小洞(住人、拴牲口、搁东西、作厕所),气孔(通气、漏下光线);作用极大——保护了群众。②地道中的“洞”有哪些特点呢?明确:洞顶牢固、数量多、用途广、大洞面积大、洞内生活设备全。③“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地纺线呢。”这句话说明了什么?明确:这句话进一步说明地道里既不气闷也不黑暗,非常安全。冀中人民在这里边战斗边生产,充满生活气息。(2)研读第5自然段,感受冀中的地道的作用奇。①地道的出口有何奇特之处?预设:教师引导学生朗读相关语句,了解地道的出口的特点。(教师出示句子。)地道的出口也开在隐蔽的地方,外面堆满荆棘。有的还在旁边挖一个陷坑,坑里插上尖刀或者埋上地雷,上面用木板虚盖着,板上铺些草,敌人一踏上去就翻下坑里送了命。明确:冀中人民从隐蔽自己、打击敌人这两个方面来构造地道的出口,特点是隐蔽安全、堆满荆棘、设有陷坑。
②地道的内部构造有何奇特之处?明确:①离出口不远的地方有供民兵警戒的特别坚固的洞。②地道的拐弯处有迷惑敌人的岔道。③地道里每隔一段有个很窄的“孑口”,可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③你从冀中的地道的这些奇特的构造中体会到了什么?明确:体会到冀中人民的聪明、机智。(3)研读第6自然段,感受冀中的地道的防御奇。过渡:同学们是不是对电影《地道战》中冀中人民利用地道与敌人斗争的画面记忆犹新呢?当敌人用火、水和毒气来破坏地道时,冀中人民是如何防备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6自然段。思考:冀中人民是怎样利用地道和敌人进行斗争的呢?预设:引导学生结合敌人的破坏方式(火攻、水攻和毒气攻)以及冀中人民的防备方法来概括作答。明确:用土和沙灭火,用吊板来挡住毒气,利用枯井、暗沟防备水攻。任凭敌人想出什么毒计,冀中人民都有妙计来对抗。另外,因为地道都是相通的,大不了可以转移到别的村子去。(4)研读第7自然段,感受冀中的地道中的联络奇。过渡:除了地道,冀中人民还有更先进的方法来保护自己、打击敌人,那就是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发明的“无线电”“有线电”。①人们在地道里是如何进行联络的?明确:利用“无线电”和“有线电”进行联络。②文中的“无线电”“有线电”为什么要加上引号?预设:引号的用法有三种:一是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二是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三是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无线电”“有线电”的实际应用及文中所指来分析其用法。明确:因为文中所指的并不是真的无线电和有线电。这里的“无线电”指的是一个接一个的吆喝声,“有线电”指的是拉动铁丝牵住的铜铃发出的响声。③“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这句话赞扬了冀中人民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的智慧。小结:这一部分把任丘的地道的构造特点介绍得比较清楚,使我们在品读这一部分文字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地道的式样有一百多种,其特点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既可以保护自己,又能够打击敌人。从这些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地道战的确是——(生答:奇迹。)3.学习第三部分。预设:引导学生朗读第8自然段,从冀中的地道战的独特地位、历史意义以及文章结尾的特点等方面进行探究。(1)冀中的地道战在抗日战争史上有怎样的地位?明确:冀中人民凭借地道不但坚持了生产,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2)文章的结尾有什么特点和作用?预设:文章的结尾的作用:①总结全文,点明主旨;②呼应开头,首尾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③卒章显志,点明题旨;④强化作者的情感,升华主旨;⑤言虽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等等。分析文章的结尾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情感两个方面入手。明确:总结性的结尾,点明了地道战的历史地位,表达了赞叹之情。(3)你怎样理解句中“惊人的奇迹”一词?明确:“奇迹”是对冀中人民在战斗中表现出来的智慧的高度评价。冀中人民既坚持生产,又打击敌人,他们的斗志和智慧确实惊人。小结:课文从“奇迹”一词开始,又以“奇迹”一词结束。全篇通过对地道的构造特点、冀中人民利用地道巧妙地打击敌人,以及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的重要地位几个方面的介绍,具体阐明了地道战是个惊人的奇迹,从而说明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人民的战争具有巨大的威力。请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再次朗读课文。三、拓展阅读,赏析名篇过渡:冀中人民利用地道狠狠地打击了敌人,他们不但斗志顽强而且充满智慧,值得我们赞扬。其实,保家卫国是每一位中国人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你听,正如歌词《地道战》中所唱的一样:全民皆兵,全民参战,把侵略者彻底消灭完。
1.教师课件出示歌词《地道战》,指名朗读。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嘿/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千里大平原展开了游击战/村与村户与户地道连成片/侵略者/他敢来/打得他魂飞胆也颤/侵略者/他敢来/打得他人仰马也翻/全民皆兵/全民参战/把侵略者彻底消灭完。庄稼汉/嘿/庄稼汉/武装起来千千万/嘿/武装起来千千万/一手拿锄头一手拿枪杆/英勇顽强神出鬼没展开了地道战/侵略者/他敢来/地上地下一齐打/侵略者/他敢来/四面八方齐开战/全民皆兵/全民参战/把侵略者彻底消灭完/全民皆兵/全民参战/把侵略者彻底消灭完。2.播放歌曲《地道战》,学生感受歌曲的雄壮气势。3.阅读与交流。(1)“一手拿锄头一手拿枪杆”表明了什么?(表明了冀中人民边坚持生产边打击敌人。)(2)歌词中人们斗争的方式是什么?有哪些人参与?(千里大平原展开了游击战,英勇顽强神出鬼没展开了地道战;全民皆兵,全民参战。)(3)读了歌词《地道战》,你有什么感悟?(预设:引导学生围绕“保家卫国”的主题来谈。)四、读写结合,学有所获过渡:冀中的地道既是抗日战争时期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敌后游击战争的最有力的武器,也是冀中人民的伟大创造。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了地道的式样、结构、用途等,体会了当年冀中人民浴血奋战于敌后战场的英勇顽强。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地道示意图,借鉴作者按顺序介绍的方法把冀中的地道有条理地介绍给你的家人。1.出示“小练笔”,教师指导方法,学生练习写话。小练笔:学习了课文后,相信大家对冀中的地道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现在请拿起笔画一幅地道示意图,并把它介绍给你的家人。提示:重点介绍地道里的大小洞、气孔、出口、岔道、活道、死道、“孑口”等构造。2.小组交流,集体评议。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世纪英才好学案”,阅读提升练参见“英才好阅读”丛书)◆品读感悟,体会冀中的地道之“奇”师:说起地道战,它简直是个奇迹。那么,冀中的地道到底奇在何处呢?哪位同学能具体说说呢?生:冀中的地道构造奇。课文第4自然段就进行了具体介绍。生:冀中的地道作用奇。你看,地道的出口处堆满荆棘,设置了陷坑;地道内有活道——“孑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也有死道——埋了地雷。师:你们的回答很正确,哪位同学还能补充?生:我还知道冀中的地道防御奇。你看,敌人想方设法来破坏,什么火攻啊、水攻啊、毒气攻啊,都用遍了,可是都被冀中人民一一巧妙地化解了。师:这说明冀中人民的智慧是——生:无穷无尽的。师:以上同学从冀中的地道构造奇、作用奇和防御奇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那么在地道里的冀中人民怎么了解地面上的情况呢?生:冀中人民巧妙地利用“无线电”和“有线电”进行联络。师:什么是“无线电”和“有线电”呢?生:“无线电”指的是一个接一个的吆喝声,“有线电”指的是拉动铁丝牵住的铜铃发出响声。
师:回答得真准确。我们由此可总结出冀中的地道的第四个奇特之处,那就是——生(齐答):联络奇。师:对了,正是因为冀中的地道具有构造奇、作用奇、防御奇和联络奇的特点,智慧的冀中人民才能凭借它粉碎敌人的“大扫荡”,在我国的抗日战争史上留下惊人的奇迹。赏析:此教学片段中,教师先抛出一个问题——冀中的地道到底奇在何处?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介绍层层思考,逐步概括出冀中的地道的四个奇特之处,让学生对冀中的地道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教师在启发式教学中达到了深入解读文本的目的,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了知识。《冀中的地道战》是一篇传统课文,它要求我们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冀中的地道战的产生原因、作用和地道的结构特点,体会我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的顽强的斗志与无穷的智慧。但抗日战争毕竟距离现在有些遥远了,单凭课本中的文字,学生的认识会受到一定的阻碍。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注意了以下两个方面。一、在教学这篇课文前,我首先让学生认真地观看电影《地道战》,课上又播放了课文情景朗读,使学生全面了解地道战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冀中人民在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和创造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仔细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地道的神奇之处,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二、为了突破难点、抓住重点,我引导学生在了解全文大意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清全文的写作顺序,并从中感悟到这样写的好处——使复杂的冀中的地道很有条理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地道的特点,我引导学生重点阅读课文第4~7自然段,结合文字描述画出地道示意图,让学生结合示意图做简单的介绍。这样学生一下子就兴趣盎然,读起课文来就更仔细了。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内容,还拓展了思维,培养了创新能力。不管是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解决疑难,还是画地道示意图、向他人介绍等环节,学生都积极参与,真正做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但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学生画好地道示意图后,应指派组内代表在黑板上演示并画出设计图,再做详细介绍。这样的话会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