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1指导学生掌握诗歌寓情于景、乐景衬哀情等表达情感的手法。%1教给学生高考“炼字”题的答题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诗歌,品味语言,把握诗歌的情感。%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杜甫对“蜀相”的仰慕之情,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教学重点】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教学难点】诗眼题。理解“寻”“自”“空”在诗中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学法指导】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课前预习,自主探究,疏通字词,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课堂模式】梳理探究训练模式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同学们,屮国是诗的国度,一提起诗,我们就会想到李白,想到杜甫,李白代表诗歌浪漫主义的高峰,杜甫代表着现实主义的高峰。大家想想我们曾经学习过杜甫哪些诗篇?记得哪些诗句?(师生共同回顾)今天让我们走进杜甫,学习他的另一篇名作《蜀相》。【梳理】1、解题:诗歌题目“蜀相”向我们暗示了哪些信息?(1)暗示了诗歌题材:怀古诗怀古诗的特点: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或表达渴望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或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等。(2)暗示了吟咏的人物政治身份,传达了仰慕之情。背景介绍:根据预习情况,谁知道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指两名学生回答
(一学生)《蜀相》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的春天。759年底,杜甫结束了在甘肃天水一带颠沛流离的生活,暂时落脚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茅屋里。个人生活的艰难苦自不必说,政治上那种“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更是完全破灭。“安史之乱',己经“乱,'了五年,牛灵涂炭,田园荒芜,唐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中。(另外一学生补充)在这样的情况下,杜甫满腔的苦闷、焦虑,是可以想见的。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为蜀汉制定了统一天下的策略,辅佐刘备、刘禅父子建立并巩固蜀汉政权,“功盖三分国二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叩勺精神,他与刘备君臣之间鱼水相得的关系,都使仕途坎坷、报国无门的杜甫心潮起伏、热泪盈眶。预习的很好。在这种情况下,杜甫挥笔写成了这篇《蜀相》。问:有谁能结合刚才老师介绍的写作背景和怀古诗的特点来说说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明确:感伤、叹惋。诵读指导: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感伤的、叹惋的,那我们在诵读时该怎样来表现呢?是读得快还是读得慢,是读得激昂还是读得低沉?明确:要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指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强调字音:柏「b諒」森森空好「代。」音(婉转优美的鸣叫声)学生齐读课文,读准字音。2、整体感知:指一名学生说这首诗的大意。诗的首联、颈联、颔联,尾联各写了什么内容?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鹏隔枝空对婉喉鸣唱。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首联:设问,自问自答,点明丞相祠堂的所在地,写祠堂是为了写人,表达的是对诸葛亮的追思、仰慕。颔联:写入祠后所见所闻。颈联:精辟概括诸葛亮一生功业尾联:叹惋诸葛亮壮志未酬在这首诗中作者表达的是: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以及对他和像他一样的英雄壮志未酬、功业未就的惋惜之情。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之上,学生齐读,能背诵的尝试着背诵。
【探究】探究一:说一说,在首联当中,为何称呼“丞相”而不是“蜀相”?“寻”有何深意?“柏森森”渲染了怎样的氛围?(四人一组合作探讨,2分钟)明确:丞相一一不称“蜀相”,给人以亲切感,也体现了杜甫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寻一一有目的的专程来访,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显示出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柏森森一一记祠堂所处的环境,郁郁葱葱的松柏,渲染安谧mi、肃穆的气氛。探究二: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古人作诗,常常出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意境。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使之极有表现力。炼字题型在诗歌鉴赏中是很常见的,复习炼字题答题步骤:(四人一组合作探讨,1分钟)1,解释这个字2,解释这句话。将关键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或想象,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分析字句、描摹图景,以品味炼字的精妙,同时答手法。如果有手法,必需答出用了什么手法。3,答思想感情。结合主旨谈这句诗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探究问题:3分钟)参考此说,按照这三个步骤,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一联里哪两个字用的最为传神,为什么?(四人一组合作探讨,(明确:自,空)自的意思是独自,徒然,空的意思是白白的,徒然的。(步骤一)台阶旁的绿草独自葱翠,昭示着春光的明媚,躲在叶下的黃鹏尽管叫声悦耳,却无人倾听。作者寓情于景,(步骤二)渗透着作者瞻仰祠堂时无比感伤的内心感受,突岀了对诸葛亮的怀念,为下文感叹诸葛亮的壮志未酬作铺垫,也表达了对当时缺少济世英才的感叹(步骤三)。探究三颈联,杜甫用这两句来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功业,你认为准确吗?请解释下面词语并分析此联
内容。(四人一组合作探讨,2分钟)-—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备三次登门拜访。-—多次。I-——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隆中对策”。-—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帮助刘备开创基业/辅佐刘禅匡济艰危。尽忠蜀国,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天下计一一推崇其济世雄才老臣心一一赞扬其忠心报国雄才大略、生平业绩和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正是诗人之所以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探究四诗歌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诗句里的“英雄”到底指的是谁?是失败的英雄,还是成功的英雄?(四人一组合作探讨,2分钟)明确:诸葛孔明、功业未就者、诗人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涕泪满裳!是指失败的英雄,所以说这句诗写岀了历史上一切事业未竟的英雄人物对其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和共鸣。这英雄也包括着老杜自己。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有远大抱负的诗人。却始终没有机会。老杜在政治上始终一事无成,即便如此,他却依然挂念国事,挂怀天下,所以他的内心是非常苦痛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是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和对诸葛亮的仰慕、叹惋之情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明确:(尾联句意: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探究五本诗的主旨是什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结合怀古诗的特点来概括)(四人一组合作探讨,2分钟)诗人借古抒怀,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白己的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训练】1.对这首诗中词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C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柏森森”即柏树茂盛的地方。B.“映阶”二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鹏徒有好音,却没有多少人去欣赏。C.“频烦”即频繁,连续。“天下计”指统一中国、兴复汉室。“两朝”指东汉和蜀汉。“开”指开创基业,“济”是渡过难关。(两朝指蜀汉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sh汕两代)D.“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英雄”指诸葛亮和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A.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向往之意。B.颔联由远及近,以草绿莺啼的美景衬托诸葛亮人格的清高。C.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牛的行事。“天下计”见匡时雄略,“老臣心”、“身先死”显报国忠诚。D.诗的前四句写祠堂之景,后四句写丞相之事。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赞颂,寄托了诗人忧心忧国、痛感济世无人的哀伤。(反衬,以乐景衬哀情,空有美景而无人欣赏。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先贤已去,因而心中涌起的是无限的感伤和凄凉。)3、读下而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即事李弥逊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注]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这里的“网”是动词,网住,留住。网春即把春天留住,用字新颖(简析词意)。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雨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赏析修辞并点明情感)。体现了作者的惜春之情。课外作业:熟练背诵这首诗,并完成课后练习题板书设计:蜀相知识结构梳理:蜀相——怀古诗感情基调:感伤、叹惋。新知探究:炼字:“自,空”天下计老臣心英雄迁移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