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诗歌之部第一单元蜀相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诗歌之部第一单元蜀相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

ID:919258

大小:98.94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蜀相恥说记基确知说一、字音认读1.祠堂(")2.柏森森(bdi)••3.映阶(jie)■4.开济(ji)5.好音(hao)••6.黄鹏(:H)■二、词语积累1.锦官城外柏森森••森森:树木茂盛繁密的样子2.三顾频烦天下计••频烦:犹“频繁”,多次3.两朝开济老臣心••开济:开,开创;济,扶助三、佳句诵读1.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咅。2.三顾频烦夭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恥理解文本大惠说作者(一)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杜审言之孙。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唐玄宗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冑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颠沛流离,曾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府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后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二)作品:代表作《蜀相》《客至》《春夜喜雨》《绝句二首》《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南逢李龟年》《天末怀李白》《月夜忆舍弟》《兵车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月夜》《旅夜书怀》以及“三吏”“三别”等。(三)评价: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人们称杜甫的诗为“诗史”,是“千古绝唱”,称誉杜甫是“诗学宗师”“诗圣”。寻背景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o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Z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 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诗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使他忧心忡忡,苦闷彷徨。冃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倍加敬重。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屮最著名的一首。链常识律诗一一中国近体诗的一种。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每2句成一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每首的第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1.首联“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提示:①设问。首联两句,前一句“丞相祠堂何处寻”是问,后一句“锦官城外柏森森”是答。这是诗人望中所得的景象,写的是丞相祠堂的外景,点明祠堂的所在地,用来呼应前一句。②记叙与描写结合。第一句是记叙,“柏森森”用的是描写。2.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提示:“诗眼”分别是“自”“空”。“自”和“空”二字互文见义,碧草映阶,春光空自美好;隔叶黄鹏,声音空自悦耳。因为诗人思慕的人早已逝去,诗人无心欣赏自然,大好春光只能"空自”存在,这就突出了对诸葛亮的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当时缺少济世英才的慨叹。3.作者用哪些语句勾勒诸葛亮的形象?从诗歌川可以看出诸葛亮具有怎样的特点?提示:“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诸葛亮的特点:雄才大略、忠心耿耿、无私奉献、壮志未酬。4.作者塑造诸葛亮这一形象的用意是什么?“长使英雄泪满襟”句屮“英雄”有没有包括杜甫自己呢?请运用“知人论世”方法,谈谈你的观点。提示:以诸葛自况,表达自己像千古英雄一样具有壮志未酬的苦痛。包括杜甫自己。这里的英雄指的是仁人志士,为国为民而赴汤蹈火之人,尤其是如自己这样许身社稷、志在匡国Z人。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他胸怀政治抱负,却始终没有机会施展。但即便如此,他依然心忧国事,挂怀天下,所以他的内心是非常痛苦的。因此,我们可以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两句诗,寄托了杜甫“致君尧舜上”的理想难以实现的悲哀,是杜甫用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和対诸葛亮的仰慕、叹惋之情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此处的英雄自然包含作者本人。 一、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而的问题。南邻[唐]杜甫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联先写锦里先生给杜甫留下的印象,主人是位头戴“乌角巾”的山人,是一位学问渊博的读书人。B.“未全贫”,这家境况并不富裕。可是从山人和全家的愉快表情中,可以知道他是个安贫乐道之士。C.“惯看宾客儿童喜”一句,进了庭院,儿童笑语相迎。原来这家时常有人来往,连孩子们都很好客。D.“阶除”上啄食的鸟雀,看人來也不惊飞,rh此可以推断锦里先生的耿介、孤僻,不与俗人交往。E.主人是殷勤接待,客人是竟日淹留,诗人通过访邻,表达了诗人対这种生活的喜爱和向往。解析:选ADA项,主人是位头戴“乌角巾”的山人,可以看出他的雅致儒雅。D项,“阶除”上啄食的鸟雀,看到人来也不惊飞,因为平时并没有人去惊扰、伤害它们。这一句营造了鸟雀见人来不惊的和谐、宁静气氛。2.诗歌后两联,写了一幅江村送别的情景,流鋁出诗人访邻的快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种快乐?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答案:离别时的环境,浅水野航,白沙翠竹,月色如洗,环境清新幽谧。诗人离开时,已经天色向暮,明月初上,可见主客相见Z欢。“才”,刚刚;“恰”,正好。这两个字流第出作者的心情:似乎一切都很称心如意。(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送韩I•四江东觐省①[唐]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黄牛峡③静滩声转,君今何处访庭闱?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楚国隐士老莱子,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长江峡名,在今湖北宜吕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1.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哪儿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答:答案:①以静衬动,“黃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②寓情于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描写江边寒风中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将因友人离去而孤寂的伤感之情寄寓其中。③虚实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虚写,是想象友人过黄牛峡时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是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別韩十四的情景。一虚一实,抒发了作者与友人离别之吋的伤感。④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作者从听觉角度描绘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从视觉角度写当时的离别之景。2.请结合全诗,分析诗屮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答:答案:①诗歌首联“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写战乱导致生灵涂炭。“万事非”三字流露出作者的忧愤Z情,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②三、四两句写送友人探亲,不由勾起诗人对亲人的怀念。表现了诗人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悄。③五、六两句,描写分手时诗人的遐想和怅惘,表现了对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④尾联“此别应须各努力”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廡出诗人对未來的担忧之情。二、语言应用5•请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另写两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杜甫颠沛流离,浪迹天涯,用满腔忧国之情凸显了生命的价值;文天祥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用一片赤子之心 诠释了生命的价值!我们终于明白:生命终归会结束,价值将永存世间。答案:屈原沉吟江畔,九死不悔,用满怀高洁之志彰显了生命的价值司马迁含屈忍辱,发愤著书,用一部传世之史解读了生命的意义谭嗣同面对屠刀,仰天长笑,用一•腔刚毅Z血见证了生命的价值(写出两句即可)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