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书愤》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选修《书愤》课件

ID:919840

大小:675.5 KB

页数:25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导入新课 钗头凤红稣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他有一颗火热赤诚的爱国之心,渴望大宋江山的统一,但终了只落得黯然神伤;他曾有过美丽的爱情,但最终将爱情的玫瑰丢落风中。 书 愤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题临安邸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背景介绍 背景介绍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少年时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他生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一贯坚持抗金主张,怀着“铁马金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作者简介 嘉定二年(1210),八十五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临终时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陆游的诗今存9300首。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他能诗能词也能散文,才华横溢。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这首诗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整体感知:这首诗作于淳熙十三年(1186年),其时诗人61岁。“书愤”的含义是书写心中的悲愤:年岁已老,但壮志未酬。书:愤:写愤懑,悲愤 具体赏析 思考并回答1、首联两句中“世事艰”该如何理解?2、首联颔联两联侧重于描写什么?作者在其中的思想情感有何变化?3、颈联和尾联采用了哪两个典故?作用是什么?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那知”——年轻时血气方刚、天真纯洁。★“艰”——艰难,道出辛酸与坎坷,浓缩了因主战而受的种种刁难、排挤和迫害。诗人开篇一自问,问出多少悲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当英雄无用武之地时,他会回到铁马金戈的记忆里去的。“气如山”——当年的豪情壮志,意气风发、以身许国的爱国志士形象。首联慨叹国事艰难,追述年轻时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颔联将诗人的报国之志具体化,集中回忆描写宋军在瓜洲渡、大散关两地英雄抗金的战斗情景。“楼船”“铁马”形象地概括了水陆两路大军进攻敌人的壮丽场面。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鲜明对比。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诗人用“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形象地概括了两次战斗的胜利,具体记叙当年戍守御敌之事,写得英姿飒爽,气概不凡。而且此联全用名词,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干练、典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借用典故明志。南朝时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陆游以此自比,可见其年轻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白发已斑斑!两相比照,何等悲怆?这一结局,非我不尽志所致,非我不尽力所致,而是小人误我,世事磨我!真是“我有心,天不予”啊!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借用典故明志。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诸葛亮坚持北伐,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终归名满天宇,“长使英雄泪满襟”。千载而下,有谁可与相提并论呢? 请结合自己所学,试分析作者如此推崇诸葛亮的原因?南宋王朝偏安一隅,主张北伐和反对北伐这两种声音一直都在对抗。陆游是主张北伐收复失地的主战派,但一直受到压制。三国蜀国,诸葛亮为蜀汉丞相,一生力主北伐,恢复汉室,而且付诸实施。《出师表》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是陆游所要发扬的精神;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正是陆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 前两联回忆过去,抒写他的抗敌抱负。“气如山”一语提挈全诗,须重读;“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写诗人的向往,要用炽热的感情读出。后两联侧重写现实。“塞上”两句集中表现了诗人的悲愤;“出师”两句是诗人以诸葛亮自比,表示矢志北伐,死而后已。这首诗的基调是悲愤,然而并不绝望,其中还有豪壮的感情。朗读《书愤》时,注意把握感情基调 小结《书愤》这首诗是诗人几十年生活经历的生动概括。它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并由此俯仰千载,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老迈年高的感叹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 作业布置1、背诵这首诗。2、课后找几首陆游诗作朗读,体会诗人情感。 颈联和尾联借用了哪两个典故?作用是什么?“塞上长城”——用檀道济的典故点明诗人之志。“空自许”,跟“世事艰”照应,是对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慨,也是对投降派的愤怒指责。“出师一表”——诗人借诸葛亮“出师”的伟业来自勉;同时又将崇敬、仰慕之情与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融合在一起,才锤炼出尾联这样的警句。答:分别用了两个典故:塞上长城,出师一表。“塞上长城”的典故出自《南史.檀道济传》。“出师一表”出自《三国志》。用典使诗文含蓄,曲折,不直露。当堂练习 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陷于敌手,爱国之士“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把自己的终身追求与国家的命运完全融合为一体,所以,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68岁)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诉衷情(70岁)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示儿(85岁)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诗作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