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牛郎织女(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2.过程与方法(1)绘声绘色地向别人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2)认识牛郎的形象特点,分析王母娘娘在文中的作用与意义。3.情感与价值体会以牛郎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理解作者在叙述中表现出来的审美倾向。【教学重点】通读课文,从跌宕起伏的情节中感悟故事主人公的真挚情感。【教学难点】反复研读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激发对牛郎织女凄惨遭遇的同情。【教学准备】学生:对上节课的内容完整复述。教师:教学课件准备。【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导入激趣1.读了上节课的内容,你一定急于知道牛郎和织女走到一起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牛郎织女的故事。2.学习课文之前,你们想知道什么呢?
如: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的生活怎么样?王母娘娘知道后会怎样?民间为什么会流传这个故事?它寄托着人们的什么思想?二、自学课文,体会感情1.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的生活怎么样?(1)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2)学生汇报:两人婚后男耕女织,你勤我俭,日子过得很美满。小结:“美满”是美好圆满的意思。说明他们靠勤劳的双手,日子不仅过得富足,而且一家人团团圆圆。(3)学生汇报:织女很喜欢这样的生活。她给小朋友们讲述故事时,作者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烘托出织女热爱人间生活的情感。2.王母娘娘知道后会怎样?(1)读课文第3~7自然段。(2)学生汇报:王母娘娘知道后先惩罚了其他的仙女们,然后又派天兵天将察访织女的下落,准备给她厉害的惩罚。说明王母娘娘已下狠心,预示着织女回来后的凄惨命运。(3)学生汇报:“她尤其恨织女,竟敢留在人间不回来,简直是有意破坏她的门风,损害她的尊严。”由此可以体会到王母娘娘是一个死爱面子而又自私的人,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不惜破坏亲人一生的幸福,为了显示自身的尊严,狠心地用天河把牛郎和织女隔开,这是多么可恶而又自私的人呀!(4)“织女受了很厉害的惩罚,可是不肯死心,一定要跟牛郎一块儿过日子。”这句话说明了织女是个敢于追求幸福生活的人,是个勇敢坚强的人。三、自读自悟,细读悟情请你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的想法。(因为人们都希望牛郎和织女这两位善良、勇敢、勤劳的人过上好日子,寄托着人民群众也能过上美满生活的美好愿望。)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开门见山,直接入课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牛郎织女(二)》这篇课文。二、品读语言,体悟情感1.牛郎和织女过着美满的生活,但织女有时候也发愁,她愁什么呢?2.王母娘娘知道了织女下嫁人间后会怎样?3.默读第3~5自然段,画出描写王母娘娘举动的句子。4.通过王母娘娘的举动,可以看出王母娘娘是个怎样的人?(心狠手辣、不讲骨肉亲情。)5.有感情地朗读第3~5自然段。给每个自然段加个小标题。(1)知道下凡,发誓抓回。(2)闯入家里,抓走织女。(3)心急如焚,携子追赶(划出天河、牛郎被拦)。6.让学生根据上述3个标题说说这部分课文的内容。7.指名读第6~8自然段,思考这三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1)隔河相望,化作星辰。(2)喜鹊搭桥,一年一见。8.牛郎和织女隔着天河相望,他们会想些什么呢?七月初七他们在鹊桥相会时会说些什么呢?9.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课文的意境美和语言美。三、总结课文1.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按照“男耕女织,日子美满→老牛诀别,忍痛剥皮→王母知情,发誓追回→闯入家里,抓走织女→心急如焚,携子追赶→划出天河,牛郎被拦→隔河相望,化作星辰→喜鹊搭桥,一年一见”的顺序复述课文。四、作业观察夏夜的星空,找出天河、牵牛星和织女星,将观察的结果写下来。【板书设计】牛郎织女(二)
(生活美满)↓(王母娘娘:残暴、专制)↓牛郎、织女隔河相望(老牛:病死、剥皮)【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主要讲述的是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美丽的姑娘织女。他们男耕女织,过着美满的生活。王母娘娘知道后,拆散了他们,带着天兵天将抓走了织女。牛郎急忙披上老牛的皮,用竹筐挑着两个孩子去追赶织女,被王母娘娘用玉簪划的天河隔开。从此,牛郎和织女只能隔河相望,天长日久,他们就成了天河边上的牵牛星和织女星。课前考虑到这则故事对很多学生来说非常熟悉,加上课文的内容浅显易懂,语言通俗平实,自学的难度不大。所以,由易到难,安排了三个层次的自主探索与交流活动:层次一,自主练习复述课文,在与原文的比较品评中学习语言。在这个环节,设计一个语文活动,由学生借助各段的小标题练习复述课文,并在小组内试讲。发挥小组成员的合作作用,由组员们把自己的语言与课文原文进行比较,讨论各自的优缺点。在集体交流中,我们不难发现,叶圣陶先生的原文语言朴素、流畅、简洁,而孩子们自己复述的课文则表现出他们独有的语言特色,个性极强。层次二,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故事中的人物个性鲜明,他们所留给我们的印象总是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表现出来的。在课堂上,帮助学生观其言、察其行,在书上画出重点词语、简单做批注,既把握了人物形象,又总结了感知人物形象的方法。在自主交流的环节,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人物重点介绍,尊重学生选择的权利,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本节课上,令我没有预想到的是,很多孩子对这一个故事中老牛的形象给予了很多的关注。仔细倾听学生的发言,我发现,他们的理解真的很独特。老牛在牛郎和织女的相识、结合,以至后面的牛郎携子女追赶织女的过程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当我们走进老牛的精神世界之后,会发现它的“感恩”“报恩”行为也在感动着我们。如果说这个故事中美丽坚贞的爱情、跌宕奇特的故事情节让我们回味无穷,那么老牛的举动则让我们收获了一份别样的感动。层次三,感知民间故事的写作方法。
[不足之处] 课程内容安排不太合理,前期内容较少,在后期学习中内容多,时间比较仓促;对民间故事的情节安排等介绍太少,拓展的内容也不尽如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