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天地之悠悠[咏怀诗鉴赏]
咏怀诗咏怀诗的特点就是即事抒怀。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即为抒怀。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鉴赏这类诗词,首先要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事,然后体味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
咏怀言志诗常见风格:或含蓄深沉,或慷慨激越常用意象:香草美人,流水清风,烟云明月,花开叶落,常用典故。常见思想感情:表爱国进取,思建功立业,恨年华易逝,叹壮志未酬
常用表现手法:联想象征,抑扬对比,直抒胸臆,起兴,用典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山中问答)
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的形式和对眼前环境的叙写——这就是“即事”,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这就是“抒怀”,后两句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这是进一步抒怀。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读懂这类诗,要结合生活和背景,注意名物风俗,注意典故,切忌主观臆测,不得义蕴。
时代背景这首诗是柳宗元到柳州上任后,登楼抒感寄赠远方同道而作。唐代王叔文革新集团失败后,王叔文、王坯被贬斥而死。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被贬为边远州郡的司马。这是历史上的“二王八司马”事件。时过十年,柳宗元、刘禹锡、韩泰、韦执谊、陈谏等五名幸存者被召进京,但随即又分别被贬为柳州、连州、漳州、汀州、封州刺史……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颔联“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看似写登楼所见,实际是写诗人自身的遭遇。“惊风”、“密雨”暗喻仕途多坎坷,也指风刀雨剑的政治环境,而“芙蓉”和“薜荔”则暗喻诗人及难友们。诗人和难友们正如这风雨中的芙蓉、薜荔一样临变不惊,不为外力所屈,不为外物所污。这两句诗暗寓着诗人坚贞的品格,也是对他自身不平的感慨和忧虑。
古人往往将"芙蓉","薜荔"看作是美好事物的象征,屈原《离骚》中就有"集芙蓉以为裳","贯薜荔之落蕊"的句子.诗人和难友们正如这风雨中的芙蓉,薜荔一样临变不惊,不为外力所屈,不为外物所污,这两句诗暗寓着诗人坚贞的品格,也是对他自身不平的感慨和忧虑.
颈联“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这两句实中有虚。实写远处景物:岭树重重遮挡,虽穷目力之所及,也无法看到远在四州的难友;而“九回肠”,则暗说那九曲回环的江水,好像自己的百结愁肠一样。此两句,作者借景抒发了谪居蛮荒之地备感压抑的情怀.
古今多少兴亡事[咏史怀古诗鉴赏]
咏史(怀古)诗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常用表现手法:运用典故,今昔对比,借古讽今,即事议论常见思想感情:吊古伤今,昔盛今衰,怀才不遇常用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常见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①弄清史实。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在阅读一首诗时,一定要读好注解。②要体会意图。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赤鼻矶也可以说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咏史怀古诗鉴赏要点
③领悟感情。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二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搏击社会现实。第三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④分析写法。在构思上,怀古咏史诗可以说百花齐放,有以景衬情的;有议论引发的.在章法上,或作正对比,或侧面烘托等。
读咏史诗,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评析技巧,手法.在写法上,咏史诗常常运用典故,或写景,或对比,或衬托,或抑扬,或讽刺,或含蓄等等。
台 城唐·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首句写金陵雨景,渲染氛围;二句写六朝往事如梦,台城早已破败;三、四句写风景依旧,人世沧桑。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课堂示例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写昭君之怨恨
联系诗人——他当时正“漂泊西南天地间”,远离故乡,处境与昭君相似,虽然他在馗州,距故乡洛阳虽不像昭君出塞那样远隔万里,但是“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洛阳对他来说,仍然是可望不可即的地方。
首先,我们得弄清楚明妃即王昭君,了解王昭君北嫁匈奴这一史实.知道荆门是王昭君的故乡,"紫台"指汉宫,"画图"出自《西京杂记》:"元帝后宫既多,使画工图形,按图如幸.宫人皆赂画工,昭君不与,乃恶图之.后匈奴求美人为阏氏,以昭君行.及见,貌第一.帝按其事,画工毛延寿弃市."没有语言方面障碍后,我们再看首联,起笔以动写静,一个"赴"字突出了三峡山势,雄奇生动,犹若巨龙奔驰.一个"尚"字,表明还有昭君生长的村在,而昭君却早已不在了.
首联以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衬托昭君生长地的气势非凡.颔联,颈联写昭君一生的悲剧.她生前诀别汉宫,离乡背井,远赴漠北,死后只留得青冢一座在暮色中南向而望."一","独"二字及画图省识句,极写昭君身世的凄凉,心中的怨恨."连","向"二字及月夜魂归句,亦把昭君远嫁异邦的愁情和虽死不忘故土的深情,表现得真切感人.尾联用千载只能作胡语的琵琶曲调,点明全诗"怨恨"的主题.此怨此恨,既是"恨帝始不见遇"之怨,也是一个远嫁异域的女子心系故土却终生不能归的绵绵之恨.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寄托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