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阮籍优秀教案[咏怀阮籍优秀教案]一、教学目的1、了解阮籍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咏怀阮籍优秀教案。2、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3、学习诗人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4、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观点分析诗歌,理解诗人情感。5、学习通过多种途径表现诗人“忧思”的方法。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动静结合的手法;意象的选用,意境的营造。2.难点:“忧思”的深意。三、教学步骤:一、导入《滕王阁序》里我们学过这样的句子,“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阮籍嗜酒如命,常常喝得酩酊大醉,架车而行,路尽而返。那么他为什么如此“猖狂”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阮籍的世界,走进他的《咏怀八十二十二首》(其一)……
二、作家作品1、生平、性格阮籍,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他的父亲阮瑀是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当时,他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籍容貌环杰,志气宕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闭门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忘其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晋书•阮籍传》)籍早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焉。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司马昭)初欲为武帝(司马炎)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晋书•阮籍传》)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备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晋书•阮籍传》2、创作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这些诗非一时一地而作,是总计平生所作诗,总题为“咏怀”。是诗抒感慨,发议论,写理想。主要作品有《咏怀诗》82首,抒写内心的苦闷,揭露现实的黑暗,充满愤世疾俗之情,限于政治环境,《咏怀诗》大量运用比兴寄托,借古喻今的手法,诗旨遥深,隐晦曲折。阮籍继承了《诗经》、《楚辞》及建安文学的优良传统,对五言诗的发展颇有贡献。他的散文《大人先生传》,讽刺世俗庸人的虚伪和贪婪,文笔辛辣至极。辑有集13卷,已散佚。明人辑有《阮步兵集》,近人有黄节著《阮步兵咏怀诗注》。阮籍是“正始之音”
的代表。他的《咏怀》82首是十分有名的抒情组诗。其中有些诗反映了诗人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在种种醉态、狂态掩盖下的内心的无限孤独寂寞、痛苦忧愤。有些诗表现了诗人害怕政治风险,希冀避世远祸的思想面貌;有些诗借古讽今,寄托了对时政的抨击或感慨,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切;还有些诗嘲讽了矫揉造作的虚伪的礼法之士。总的来说,阮籍的《咏怀》诗以“忧思独伤心”为主要基调,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在艺术上多采用比兴、寄托、象征等手法,因而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三、诗歌鉴赏1.教师范读诗歌。六朝时期,五言诗的发展成为诗坛的主流。在正始时期最有成就的诗人,应推竹林七贤中的阮籍。阮籍有五言《咏怀诗》八十二首,抒写一生的志向、感触,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写夜中不寐,独自弹琴的情境。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2.师问:请找出诗歌的诗眼?生答:忧思3.师问:诗人是如何表现他的忧思的?生答:开头两句通过动作描写(夜晚失眠,起来弹琴),婉约表达了诗人心中的隐忧。三、四、五、六句通过“明月、清风、孤鸿、翔鸟”以动写静,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意境,以清冷的自然景色为衬托来抒写内心的孤独和忧思,教案《咏怀阮籍优秀教案》(..)。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点破忧思、伤心。4.师问:诗人为什么会如此伤心,如此忧思?(引导学生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解答)讨论:阮籍在政治上本有济世之志,曾登广武城,观楚、汉古战场,慨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当时明帝曹叡已亡,由曹爽、司马懿夹辅曹芳,二人明争暗斗,政局十分险恶。曹爽曾召阮籍为参军,他托病辞官归里。正始十年(249),曹爽被司马懿所杀,司马氏独专朝政。公元254年,司马师废魏帝曹芳,立曹髦。公元260年,司马昭杀曹髦,立曹奂。死后,由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阮籍就是处在司马氏与曹氏激烈斗争的政治漩涡之中。为了保全自己,他不得不小心翼翼,虚与周旋。生于乱世,阮籍常用醉酒的方法,在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司马氏杀戮异己,被株连者很多。阮籍本来在政治上倾向于曹魏皇室,对司马氏集团怀有不满,但同时又感到世事已不可为,于是他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或者闭门读书,或者登山临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缄口不言。不过在有些情况下,阮籍迫于司马氏的淫威,也不得不应酬敷衍。他接受司马氏授予的官职,先后做过司马氏父子三人的从事中郎,当过散骑常侍、步兵校尉等,因此后人称之为“阮步兵”。他还被迫为司马昭自封晋公、备九锡写过“劝进文”
。因此,司马氏对他采取容忍态度,对他放浪佯狂、违背礼法的各种行为不加追究,最后得以终其天年。钟会,官至司徒,是司马昭的重要谋士。此人是个投机钻营的卑鄙小人,阮籍一向深恶痛绝。他时常来阮籍家作家,以此来探听阮的虚实。阮则置酒相待,开怀痛饮,对政事不发一言,钟会只得怏怏而归。阮有一女,容貌秀丽,司马昭想纳为儿媳,几次托媒人登门求婚。于是天天沉醉于酒中,等提亲的人来,已见他烂醉如泥,不省人事了。这样一连六十多天,他都宿酒未醒。司马昭奈何不得,联姻之事,只得作罢……5.主题把握这首诗写诗人深夜弹琴和孤独不安的忧思。6.阮籍诗小结:⑴阮籍的咏怀诗体现了正始文学最基本的特点,即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过去还从未有人把人生描述的如此孤独、悲凉。他的诗重在写心,从自己的心理感受揭露封建社会压迫人性、人权的本质。是另一种形式的愤世疾俗之情的发泄⑵阮籍的咏怀诗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诗的先河,它摆脱了对乐府民歌的模仿,把深刻的哲理引入诗中,同时与一系列的艺术形象相结合,表现手法多用象征寓意,形成曲折幽隐的风格特点,使诗歌的内涵更为深厚。可以说,中国的诗歌到了阮籍的咏怀诗,明显变得厚重了。⑶阮籍的咏怀诗首创了我国五言古体抒情组诗的体例。四.正始文学正始是魏废帝曹芳的年号(240-249),但习惯上所说的“正始文学”,还包括正始以后直到西晋立国(265)这一段时期的文学创作。这一时期的政治现实却极其严酷。从司马懿用政变手段诛杀曹爽而实际控制政权开始,到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续执政,十多年间,酝酿着一场朝代更替的巨变。他们大量杀戮异己分子,造成极为恐怖的政治气氛。“天下名士,少有全者”
,许多著名文人死在这一场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另一方面,司马氏集团为了掩饰自己的行为,并为夺取政权制造舆论,又竭力提倡儒家礼法,造成严重的道德虚位现象。以清醒和理智的思维,面对恐怖和虚伪的现实,知识阶层的精神痛苦,也就显得尤其尖锐、深刻。 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学发生了重大变化。正式文人面对严酷的现实,很自然的发展了建安文学中表现“忧生之嗟”的一面,集中抒发了个人在外部力量强大压迫下的悲哀。由于周围环境危机四伏,动辄得咎,也由于哲学思考的盛行,正始文人很少直接针对政治现状发表意见,而是避开现实,以哲学的眼光,从广延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来观察事物,讨论问题。也可以说,他们把从现实生活中所得到的感受,推广为对整个人类社会生活和历史的思考。这就是正始文学呈现出浓厚的哲理色彩。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构成了正始文学最基本的特点。正始时期著名的文人,有所谓“正始名士”和“竹林名士”。前者代表人物是何晏、王弼、夏侯玄。他们主要成就在哲学方面。后者又称“竹林七贤”,指阮籍、嵇康、阮咸、山涛、向秀、王戎、刘伶七人。其中阮籍、嵇康的文学成就最高。五.作业咏怀阮籍优秀教案2 第2篇关于阮籍“咏怀诗”的教学设计 〖预览〗关于阮籍“咏怀诗”的教学设计
假设你们所教的学生已经基本学完古诗文选修课本的第一单元,用1课时鉴赏阮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其一)》。课文原文——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如何作教学设计呢?你说:“反复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研究阮籍的并不多,而且现有的观点也多类似,我自己似乎也打不开思路,找不到讲授的重点。这篇可以以比较阅读的方式讲授吗?……” 专门研究阮籍诗歌的多不多,这里我暂且不论,至于“观点也多类似”,这倒是实情,或者解释成经过千余年推敲浸润,人们的见解在许多方面趋于一致。也就是说,组织学生粗略地读懂这篇诗作,难度不是很大。此其一。 其二,需要找一找教学难度何在,并由此确定教学重点、基本教法。难在哪里呢?教师补充一点儿作家生平、作品背景,学生自己翻翻文学史相关章节,尔后比较理性地推导出因果关系:世道黑暗残酷,诗人努力避开政治漩涡而求自保,所以彷徨忧伤云云。完成这个逻辑思维的推导过程,一般都可以做到。那么究竟把教学难度,设置在一种怎样的高度之上呢?这就涉及你们这套选修课本的编辑思路了。 简言之,编者给教学过程安排了三个梯度:第一单元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第二单元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第三单元是“因声求气,吟咏……咏怀阮籍优秀教案3 第3篇传统文化教案:《阮籍》(2课时)
〖预览〗第二单元名人长廊五、《阮籍》目标定向:1.学习阮籍为人处事的态度。2.学习文言文的有关知识。3.结合时代的需要,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完善学生性格。教学方法:采用耐心疏导、情感感染、交流研讨、实践锻炼等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一、入境生趣由“竹林七贤”的故事引入。二、对阮籍进行介绍:阮籍(210~263),三国魏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与嵇康、刘伶等七人为友,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其中以《咏怀》八十二首最为著名。阮籍透过不同的写作技巧如比兴、象征、寄托,借古讽今,寄寓情怀,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除诗歌之外,阮籍还长于散文和辞赋。今存散文九篇,其中最长及最有代表性的是〈大人先生传〉。另又存赋六篇,其中述志类有〈清思赋〉、〈首阳山赋〉;咏物类有〈鸠赋〉、〈狝猴赋〉。考《隋书.经籍志》著录阮籍集十三卷,惜已佚。明代张溥辑《阮步兵集》,收《汉魏六朝百三家集》。至近人黄节有《阮步兵咏怀诗注》。阮籍在政治上本有济世之志,曾登广武城,观楚、汉古战场,慨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当时明帝曹叡已亡,由曹爽、司马懿夹辅曹芳……咏怀阮籍
优秀教案4 第4篇《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教案 〖预览〗《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教案一、教学目的1、了解阮籍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2、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3、学习诗人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4、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观点分析诗歌,理解诗人情感。5、学习通过多种途径表现诗人“忧思”的方法。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动静结合的手法;意象的选用,意境的营造。2.难点:“忧思”的深意。三、教学步骤:一、导入《滕王阁序》里我们学过这样的句子,“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阮籍嗜酒如命,常常喝得酩酊大醉,架车而行,路尽而返。那么他为什么如此“猖狂”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阮籍的世界,走进他的《咏怀八十二十二首》(其一)……二、作家作品1、生平、性格阮籍,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他的父亲阮瑀是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当时,他……咏怀阮籍优秀教案5 第5篇杜甫诗三首《咏怀古迹(其三)》教案
〖预览〗杜甫诗三首《咏怀古迹(其三)》教案罗志辉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咏怀古迹(其三)》教案本教案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上传日期:[2009-02-22]审核发表:[2009-02-23]罗志辉撰教学目的1.了解怀古诗借古伤今借古伤己的风格特点。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旨。2.感受诗歌主旨思想。赏析名句,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3.了解历史人物,关注历史人物,思考历史人物。教学重点难点:赏析诗歌,理解寓意,把握主旨。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古代有一副形容四大美女的对联,叫作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是一个个精彩故事组成的历史典故。闭月,是述说貂蝉拜月的故事。羞花,说的是杨贵妃观花时的故事。沉鱼,讲的是西施浣沙时的故事。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昭君的故事,成为我国历史上流传不衰的民族团结的佳话,同时,昭君出塞、身死塞外的悲剧是历代文人常常咏叹的题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追溯历史,走进被人们誉为咏昭君之绝唱的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了解王昭君,感受王昭君。二、《咏怀古迹》五首简介1.诗体:……咏怀阮籍优秀教案6 第6篇杜甫诗三首《咏怀古迹(其三)》教案
〖预览〗杜甫诗三首《咏怀古迹(其三)》教案罗志辉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咏怀古迹(其三)》教案本教案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上传日期:[2009-02-22]审核发表:[2009-02-23]罗志辉撰教学目的1.了解怀古诗借古伤今借古伤己的风格特点。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旨。2.感受诗歌主旨思想。赏析名句,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3.了解历史人物,关注历史人物,思考历史人物。教学重点难点:赏析诗歌,理解寓意,把握主旨。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古代有一副形容四大美女的对联,叫作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是一个个精彩故事组成的历史典故。闭月,是述说貂蝉拜月的故事。羞花,说的是杨贵妃观花时的故事。沉鱼,讲的是西施浣沙时的故事。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昭君的故事,成为我国历史上流传不衰的民族团结的佳话,同时,昭君出塞、身死塞外的悲剧是历代文人常常咏叹的题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追溯历史,走进被人们誉为咏昭君之绝唱的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了解王昭君,感受王昭君。二、《咏怀古迹》五首简介1.诗体:……咏怀阮籍优秀教案7 第7篇咏怀古迹(其三)教案 〖预览〗咏怀古迹(其三)教案1、朗读,描述诗意:群山万壑赴荆门,——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山,生长明妃尚有村。——这里遗留有生长明妃的香溪村。一去紫台连朔漠,——别汉宫便与北方荒漠连一起,独留青冢向黄昏。——最后只留下青冢向着漠漠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画工曾经辨识昭君美丽的面容,(却因一己私欲致使昭君嫁匈奴),环佩空归月夜魂。——只有死后魂灵徒然在月夜归来。千载琵琶作胡语,——
千年以来琵琶弹奏的胡地乐曲,分明怨恨曲中论。——还分明倾诉着她内心的怨恨情。2、整体感知:①从题目看这是一首什么诗歌?咏史怀古诗。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或喟叹朝代兴亡的变化,或感慨岁月倏忽变幻,或讽刺当政者的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本诗是怀古伤己。②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什么情感?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