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诗专题学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咏怀诗专题学案

ID:920123

大小:62 KB

页数:9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咏怀诗专题学案本专题学习篇目:《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拟行路难》鲍照《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书愤》陆游一、《拟行路难》1、鲍照和他的时代《南朝宋史·鲍照传》鲍照字明远,东海人,文辞瞻逸。尝为古乐府,文甚遒丽。元嘉中,河济俱清,当时以为美瑞。照为河清颂,其序甚工。照始尝谒义庆未见知,欲贡诗言志,人止之曰:“卿位尚卑,不可轻忤大王。”照勃然曰:“千载上有英才异士沈没而不闻者,安可数哉。大丈夫岂可遂蕴智能,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于是奏诗,义庆奇之。赐帛二十匹,寻擢为国侍郎,甚见知赏。迁秣陵令。文帝以为中书舍人。上好为文章,自谓人莫能及,照悟其旨,为文章多鄙言累句。咸谓照才尽,实不然也。临海王子顼为荆州,照为前军参军,掌书记之任。子顼败,为乱兵所杀。鲍照(412?—466年),字明远,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县)人。南朝宋杰出诗人。后来在刘宋王朝内乱中,被乱兵所杀。诗作虽与颜延之、谢灵运并称为“元嘉三大家”,但其成就却远在颜、谢之上。鲍照出身寒微,自云“孤贱”(《拜侍郎上疏》)。这样的门第和出身,在门阀森严的时代,对鲍照的政治前途,不能不带来障碍,不能不给鲍照的人生投下阴影,钟嵘《诗品》说他“才秀人微,固取湮当代”。鲍照心性刚强,志气高远,期冀借自己的才学脱去由于门第低下而形成的羁绊,期冀以自己的功业冲破士族制度的罗网而展翅高飞。他到处奔波,到处请谒,借“贡诗言志”以期敲开宦途的大门,却又遭到他人的非议。后献诗临川王刘义庆,受到赏识,擢为国侍郎。这本是情同冗役的职位,一方面满足了鲍照饥渴的心愿,一方面又给鲍照以深刻刺激。进与退,功成与守藏,不时在鲍照心中撞击,形成翻滚不已的波涛,终于奔腾出来,形成18首的组诗《拟行路难》。时代背景:曹魏时经陈群建议,实行“九品中正制”。后来,官员等级定为九品也是由此形成。下品是古代官品制的“九品中正”制度的下三品,即下上、下中、下下的三品,是属于低官品的官员。当时门阀势力很强大,世族子弟也必然被列入高品,但认位高权重的要职;出身低微的士人只能列入低品,担任极低级的小官,这就是谚语“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由来。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提取关键词句,概括你对作者、时代的印象:作者:时代:2、评论萧子显《南齐书》:这首诗“发唱惊挺,操调险急而莫知其端。”王船山:“一俯一仰,神思无限。”杜甫《春日忆李白:“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3、拓展阅读鲍照:迷者之歌(鲍鹏山)鲍照是和谢灵运齐名的诗人,我这样说好像是鲍照沾了谢灵运的光,其实,在“元嘉三大家”里,若按诗歌创作的成就排名,应该是鲍照第一,谢灵运第二,颜延之第三。但谢灵运是多么有身份的人啊——他是康乐公康乐侯,是有爵位的。那时代,皇帝都轮流做,走马灯似的,但王、谢两大家族,却是常青的不老松,谁当皇帝谁都要依赖着这两个家族。所以,谢灵运生前虽不得意,或者说,不如他的意,但他却仍然是煊赫的,为人注目的。由于他开创了山水诗的先河,在文学史上他也是不断被人提及而脸儿特熟的。鲍照则出身庶族,“才秀人微”,“取湮当代”(钟嵘《诗品》)。当谢灵运的诗篇万众传诵,贵贱莫不传写之时,鲍照写完诗,还要谦恭万分地“贡诗言志”,冒着“轻忤大王”的风险,把诗献给临川王刘义庆,才有可能得到赏识。好在他的诗还真的得到了爱好文学的刘义庆的称奇,然而这哪里能比得上谢灵运的风光?这正是鲍照所愤愤不平的——“才之多少,不如势之多少远矣”(《瓜步山揭文》)。  有了这样大的生活上的差异,思想上的差异也就在所难免。比如谢灵运是豪奢的,对贵族化的东西往往是生活在其中享受在其中,而又流露出不屑与否定的;鲍照却是“身地孤贱”,对贵族的豪奢生活流露出无限艳羡而又不加掩饰的,这使他与左思又划出了界限。左思出身庶族,但他的世界观、价值观则宛然是士族的,虽然骨子里十分热衷仕进,追名逐利,但嘴上却不断地说着淡泊,鼓吹着功成身退。而鲍照则真正是庶族思想与价值观的代表:不满所处的地位,迫切地要求改变,热切地追逐富贵。这是鲍照文学作品的重要意义之所在,典型意义之所在。因此,他也就显得比左思更为真诚而实在,在“诗言志”的基本原则下,鲍照的诗,也就有了更加充沛的激情——因为他是写他内心真实涌动的情感与追求,而没有矫情。事实上,如果说在那个淡乎寡味的玄言诗大行其道的时代,陶渊明以田园诗与之对抗,谢灵运以山水诗与之对抗,而鲍照,则是以自己的激情重现了文学的本质,重现了文学的魅力。相对于陶渊明、谢灵运的以题材胜,鲍照的激情,才是当时文学最为缺少的东西。  我们来看看他写自身的潦倒:  湮没虽死悲,贫苦即生剧。长叹至天晓,愁苦穷日夕。  盛颜当少歇,鬓发先老白。亲友四面绝,朋知断三益。  空庭惭树萱,药饵愧过客。贫年忘日时,黯颜就人惜。  俄顷不相酬,恧怩面已赤。或以一金恨,便成百年隙。  心为千条计,事未见一获。运圮津途塞,遂转死沟洫。  从此穷百年,不如还窀穸。(《代贫贱苦愁行》)  鲍照存诗二百多首,乐府诗有八十多首,而这首诗名曰“代……”,初一看,还以为又是乐府旧题,其实“贫贱苦愁行”并不见《乐府诗集》,可见这是他的自创;自创而曰“代”,又可见“贫贱苦愁”是他心中耿耿不能忘怀的人生之痛。开首“湮没虽死悲,贫苦即生剧”,结尾“以此穷百年,不如还窀穸”.-- -,全是申述人生贫贱苦愁,还不如一死了之。而中间所写的贫苦尴尬之状,也“非身历者不能道”(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可见虽然他也偶然以儒家思想自慰:“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拟行路难》其六)但他是不甘的,不愿的,不服的: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拟行路难》其四)  心非木石,岂能无感于人生穷愁,无感于世道不公?只是因为“不敢言”,而“吞声踯躅”而已!  我们再看看他在诗中表现出的对富贵的艳羡和贪恋——这是一般人都要加以掩饰而他却肆言宣扬的:  一身仕关西,家族满山东。二年从车驾,斋祭甘泉宫。  三朝国庆毕,休沐还旧邦。四牡曜长路,轻盖若飞鸿。  五侯相饯送,高会集新丰。六乐陈广座,组帐扬春风。  七盘起长袖,庭下列歌钟。八珍盈雕俎,绮肴纷错重。  九族共瞻迟,宾友仰徽容。十载学无就,善宦一朝通。 (《数名诗》)  除了最后两句有些愤怨(其实也夹杂着更多的艳羡)外,那种对车骑、宴饮、歌舞等物质享受充满叹慕的描写,对“家族满山东”、“休沐还旧邦”、“九族共瞻迟,宾友仰徽容”的成就感及虚荣心的满足等,都全不似传统士人的口吻,这是典型的市井下层人的理想与追求。在中国古代诗人那里,我们很少看到这样的眼光与趣味——不是他们没有这样的眼光、趣味与追求,而是他们都掩饰了这种趣味。也就是说,在传统的道德观、价值观上,人们是贬低这些的。所以,人们总是掩饰自己的这种追求。左思说的“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这才是传统的道德、价值体系肯定与赞赏的,也是对人们的要求——一方面要立功,所谓“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论语•微子》),另一方面又要拒绝个人富贵,免得这种个人的利益追求玷污了“公益”的追求。  可是鲍照的趣味就是下层的,因而是活泼的、真实的,我们看他的《白纻歌六首》其二:  桂宫柏寝拟天居,朱爵文窗韬绮疏。  象床瑶席镇犀渠,雕屏铪匝组帷舒。  秦筝赵瑟挟笙竽,垂珰散佩盈玉除,停觞不语欲谁须。  你看他笔下的事物,哪一样不金碧辉煌,流光溢彩?《诗品》说他的诗歌“险俗”,固是确评。他就是俗,他的世界观、他的审美观、他的趣味都是“俗”,而且那么理直气壮,俊逸、壮丽、豪放,“如饥鹰独出,奇矫无前”,“发唱惊挺,操调险急,雕藻淫艳,倾炫心魂”。他就热爱这些俗艳的东西,富贵的东西,感性的东西,物质的东西。  我们再看他的这一首《拟行路难》其一:  奉君金卮之美酒,玳瑁玉匣之雕琴,七彩芙蓉之羽帐,九华蒲萄之锦衾。  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愿君裁悲且减思,听我抵节行路吟。  不见柏梁铜雀上,宁闻古时清吹音?  写人生的华丽与心底的悲凉。他铺排华丽之时,早已心如死灰,但他心如死灰之时,仍旧铺排华丽!这就是生命力!  就题材言,鲍照不仅写出了自己的人生历程,而且他还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和宫体诗,他的边塞诗是中国边塞诗史上重要的一环,是唐朝之前边塞诗最值得珍视的作品。他还创作了大量的艳情诗,写女性的情与态,大胆而又露骨——.-- -他笔下的女子,也是富于激情的。他的这些艳情诗,又是梁陈宫体诗的先声。一个热衷于江山塞漠的人也醉心于宫廷闺闱,这似乎不大和谐,其实却十分合乎逻辑:因为无论边塞还是闺闱,都是最能激发生命冲动的地点;无论敌人还是美人,又都是最能让人热血沸腾的对象。鲍照是一个生命力特别强大的人,是一个激情澎湃的人,他需要杀戮与征服,需要死亡与爱恋——马背与女人的玉胸,是他的天堂,而死亡与生殖,最能搅动他的热血。  我们选一首他的艳情诗看看,《代淮南王》其二:  朱城九门门九开,愿逐明月入君怀。  入君怀,结君佩,怨君恨君恃君爱。  筑城思坚剑思利,同盛同衰莫相弃。  你看这样的女子,是不是柔情似水更热情似火?  就体裁言,鲍照亦有大贡献,其一,是他的乐府诗创作成就非凡。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第五编“南朝乐府”中,为之单列一章,称赞鲍照的乐府诗在南朝犹如黑夜孤星、中流砥柱,并说以诗言,陶鲍谢三家,后先鼎足,以乐府言,则当让鲍照独步。而萧涤非把鲍照称为“汉乐府大作家”,乃是因为鲍照乐府,其意识体裁,皆与两汉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者为近,而与当时(南朝)荡悦淫志,宣丑之制实相远。其二,是他在七言诗创作上的贡献。可以说,七言诗到了他这里,不仅被大量使用,而且几近成熟。他可能仅仅想寻找一种新节奏来宣泄他的感情,七言诗这种一挫三折的新节奏较之五言的平稳,更多一种流转与顿宕,而这与他内心充沛的激情是相宜的。所以我们这样说,七言不是他的试验物,而是他心灵的自然反映。所以,对于七言,他几乎是一用便自然,便流畅,便成熟。鲍照之用七言,正如李白之用古风,是外在的形式契合了内在的心灵。对了,说到李白,我有必要点一下,李白的看家本领,即来自于鲍照。  在鲍照的那个时代,陶渊明转向了田园,谢灵运游荡于山水,他们对这个世界,一个是淡泊相忘,一个是厌恶相烦,他们给这个世界的,是背影。他们是那个时代的“悟者”,他们看穿了,看厌了,也就心冷了。可是,诗人都远离了去,还有谁对这个世界、对人生、对人的生活保持着那一份关注?此时的鲍照,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迷者”,迷恋着这个世界上光怪陆离的一切,红尘滚滚,情欲深深,而且他在才华上、艺术上又如此毫不逊色。那时代的三支笔,一支写田园,一支写山水,一支写社会;一支写两相忘,一支写两相烦,一支写两相缠。有淡泊的,有厌恶的,他们都想抽身而出,但这边还有一个羡慕的,他却投身而入,他是面向世界的。陶渊明说“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彼达人之善觉,乃逃禄而归耕”(《感士不遇赋》),他写出了世道的凶险与肮脏,为了全身,他退出了。而鲍照则正相反:“凌燋烟之浮景,赴熙焰之明光。拔身幽草下,毕命在此堂。本轻死以邀得,虽糜烂其何伤!岂学山南之文豹,避云雾而岩藏。”(《飞蛾赋》)轻死邀得,死而不悔,以身殉利,堂皇不惭。“君子树令名,细人效命力,不见长河水,清浊俱不息。”(《行京口至竹里》)这是一种蓬勃的生命力,世道虽然黑暗,但并不是所有的生命都雌伏以避,还是有强韧者搏击其中:“戾长风振,摇曳高帆举。惊波无留连,舟人不踌伫。”(《代棹歌行》)人生风浪固然险恶,但君子仍然自强不息。鲍照向我们展示了来自下层的活力,这是一个社会不死的保障,是生活之河不会停滞的保障。当上层社会对人生厌倦时,下层社会仍然对人生充满渴慕;当上层社会对一切丑陋麻木并从中获益,或对之绝望而“怀宝迷邦”时,下层社会的反抗就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我们看到当陶渊明描写着他的淡泊无争,谢灵运在竭力表达着他的遁世无闷时,鲍照在他的诗歌里表达着他的愤怒。因为他对这个社会还在生气,所以,不仅他的作品虎虎有生气,而且也显得这个社会尚有生气。当“悟者”(陶、谢都自称是“悟者”)抽身而去,弃世界如弃敝屣时,“迷者”如鲍照,就成了这个世界中真正的战士。他歌唱的,才是真正的战歌。他可能不够纯洁,但是,这个世界有时候不需要纯洁的婴儿,而需要血污斑斑的战士。.-- -二、《咏怀八十二首》(其一)1、《晋书·阮籍传》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父瑀,魏丞相掾,知名于世。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闭户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魏、晋交际时期,政治极端黑暗。那个时代的作家,不仅没有施展抱负的机会,连自身的安全都得不到保障,内心极其痛苦。阮籍本有济世志,但不满于司马氏的统治,故以酣饮和一些佯狂的行为来排遣痛苦、逃避迫害,最后郁郁以终。《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说“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晋书•阮籍传》中记载:他“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母终……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将葬……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又吐血数升。毁瘠骨立,殆致灭性。”“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世说新语·任诞》也有类似的记载:“籍邻家处子有才色,未嫁而卒。籍与无亲,生不相识,往哭,尽哀而去。”2、正始文学曹魏后期,政局混乱,曹芳、曹髦等皇帝既荒淫无度又昏庸无能,司马懿父子掌握朝政,废曹芳、弑曹髦大肆诛杀异己。此时文人的命运与建安时大不相同。拥曹的何晏、夏侯玄等人被杀。嵇康拒绝与司马氏合作,亦惨遭杀害。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此时的诗歌也与建安诗坛风貌迥异,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了,抒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了,同时由于玄风的影响,诗歌逐渐与玄理结合,正始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3、评论(清)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三:“此是八十一首发端,不过总言所以咏怀不能已于言之故。”4、关于《咏怀诗》八十二首《咏怀诗》八十二首是阮籍的代表作。这些诗非一时一地所作,充满苦闷、孤独的情绪。其诗或者写时光飞逝、人生无常,或者写树木花草由繁华转为憔悴,比喻世事的反复,或者写鸟兽虫鱼对自身命运之无奈,如孤鸟、寒鸟、孤鸿、离兽等意象经常出现在诗中,特别是春生秋死的蟋蟀、蟪蛄,成为诗人反复歌咏的对象。或者直接慨叹人生的各种深创巨痛,如少年之忽成丑老,功名富贵之难保等。.-- -三、《书愤》陆游1、陆游诗作分期陆游诗大致可以分为三期:第一期是从少年到中年(46岁)入蜀以前。作品主要偏于文字形式,尚未得到生活的充实。第二期是入蜀以后,到他64岁罢官东归,前后近20年,存诗2400余首。这一时期是他从军南征,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的时期,也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第三期是长期蛰居故乡山阴一直到逝世,亦有20年,现存诗约近6500首。诗中表现了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另外,在这一时期的诗中,也表现出趋向质朴而沉实的创作风格。在陆游三个时期的诗中,始终贯串着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2、陆游的“梅花”梅花绝句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著花迟。高标逸韵君知否?正在层冰积雪时。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本专题探究题:咏怀诗往往寄予着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情怀,而洋溢其中的却是一股昂扬不屈、坚贞自守的精神气息。请结合你读过的有关作品,具体分析这类诗中是如何表达命途多舛的诗人是用哪些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情怀的?要求:(1)观点明确,层次清楚。(2)结合作品具体分析。(3)言之有理,避免主观臆断。参考作品:(1)咏史(左思)郁郁涧底松[2],离离山上苗[3]。以彼径寸茎[4],荫此百尺条[5]。世胄蹑高位[6],英俊沉下僚[7]。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8],七叶珥汉貂[9]。冯公岂不伟[10],白首不见招[11]。【注释】.-- -[1]本篇取松、苗为喻,通过对比,揭示了士族子弟凭藉祖荫窃据高位,而富有才华的寒门人士却沉沦下僚的不公平的社会现象。[2]郁郁:茂盛的样子。涧底松:喻地位卑下的寒门人士。  [3]离离:下垂的样子。山上苗:喻占据高位的士族子弟。苗,初生的小草。  [4]彼:指“山上苗”。径寸茎:直立一寸的茎干。[5]荫:遮盖。此:指“涧底松”。百尺条:指松树之干高可百尺。[6]世胄(zhòu):世袭爵位的士族子弟。胄,后裔。蹑(niè):本义为“履”,有继步的意思。隐身为继承,承袭。  [7]英俊:优秀的英才俊士。沉下僚:屈居卑微的官职。[8]金张:指汉宣帝时金日(mì)殚(dī)、张安世两大家族,为当时权门。藉:凭借。旧业:先人的遗业。[9]七叶:七世。珥(ěr):插。貂(diāo):指貂尾。汉代侍中、中常侍等高官在冠上插貂尾为饰。《汉书•金日殚传赞》:“七世内侍,何其盛也。”戴逵《释疑论》:“张汤(张安世之父)酷吏,七世珥貂。”[10]冯公:冯唐,汉人。伟:特异。[11]白首:白头,指年老。招:指为皇帝所招揽重用。汉文帝时,冯唐年近七十了,仍然官职卑微。(2)高考试题选粹1.(08北京)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10分)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  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排遣。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②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③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4分)2.(10年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四句,写诗人等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鸳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2)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3.(10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8分)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参考答案:1.①(2分)A②(4分)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阅:见证。  表出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③(4分)(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2)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2.(1)A(2)要点: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3.(1)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2)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以凤.-- -凰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