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讲民间故事》教学设计 一、课文内容分析 第一部分由课内的两个民间故事引入,引导学生交流其他的民间故事。第二部分结合具体的例子说明如何把故事讲生动,并列举了两种方法:第三部分提示讲故事的方式和评价建议。 小贴士明确提出本次口语交际的学习重点:讲故事时,可以适当丰富故事细节,可以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二、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讲故事并不陌生。从教材安排的学习看,学生在低年级已经有了“听故事、讲故事”“看图讲故事”的学习经历,在三年级已经有了选择别人感兴趣的内容讲、讲清楚了解的信息的学习经历,在四年级已经有了运用恰当的语气和肢体语言使讲述更生动的学习经历。可见,学生在讲清楚方面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在讲生动方面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在这样的基础上,本次的提升点更着重于故事讲得有创造性、更生动。创造性体现在适当丰富故事的细节,更生动除了体现在细节的丰富上,还体现在相应的动作和表情。第6页共6页
三、教学目标 1.讲故事,能适当丰富故事里的细节。 2.能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讲故事。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讲故事时,能在尊重原著故事内容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把故事讲生动。 五、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挑选一篇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国内外的故事都可以,内容积极健康。 2.做好复述的准备,可以列好提纲,或者做好讲故事的思维导图等。 3.提前做复述练习。 (一)回顾民间故事 1.回顾本单元学习的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语言平实,情节生动,伸手人们的喜爱。这单元,我们学写了哪些民间故事? 2.交流学生搜集的民间故事。 课前,同学们搜集了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谁愿意和大家分享?第6页共6页
【设计意图】通过说喜欢的民间故事,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情感,营造说的氛围,建立前后学习的内容关联,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关联,实现由读到说的过度。 (二)回顾“详细复述”的要求和方法,做详细复述练习 1.回顾精读课文《牛郎织女(一)》,梳理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梳理总结:发挥想象,把简略的情节说具体。其实就是丰富了故事中的细节。 2.以《牛郎织女(二)》为例,做详细复述练习。 (1)运用上一单元学到的阅读方法,尽可能快的默读课文。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看看哪些情节比较简略。 (2)全班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梳理比较简略的情节,如:牛郎织女最初两三年的生活、天兵天将到人间的察访、牛郎织女分离后的生活,等等。 (3)学生自己任选一个简略情节,发挥想象,练习把它说具体。 (4)同桌交流。 同桌互相讲一讲,并提出意见、建议,学生将自己的复述进行调整。 (5)全班交流。第6页共6页
交流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引导、评价、总结等进行指导。如“牛郎织女分离后的生活”这个情节,教师可以引导:牛郎面对哭闹的孩子们,会怎么想、怎么做呢?看着家里的织布机、锅灶,牛郎会怎样呢?牛郎在地里干活时,会怎样呢?夜深人静,牛郎独自一人躺在床上时,会想什么呢?织女遭到了怎样的惩罚呢?独自一人在天上,织女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假如织女在天上看到了小孩子,她会怎样呢? 【示例补充】例:第三自然段王母娘娘惩罚仙女 王母娘娘让仙女们跪在自己的面前。她圆睁双目,脸色铁青,厉声斥道:“你们胆子也太大了!竟敢违反天规,私自到人间去!尤其是这个织女,还与个凡人成了亲,成何体统!真是不知羞耻!等把她抓回来再算账!来人!先把她们关到暗室去!”几位天兵不顾仙女们的哭求,径直把她们带下去。 【设计意图】借助《牛郎织女(二)》进行讲简要情节说具体的练习,为后面学生在民间故事会中能够通过丰富故事情节把故事讲得生动做了铺垫,是一次初试身手。教师的补充示例因需而用。如果学生的已是很好的指导资源、范例资源,也可不用教师的补充示例。 (6)根据全班交流时的指导,学生再次调整自己的复述。第6页共6页
(三)讨论如何把故事讲生动、有吸引力 通常认为,民间故事的创作和流传,都是以口头方式进行的。一个人说,许多人听,然后又有人把听到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这样的过程不断重复。所以,今天我们就能够读到这么多民间故事。今天,我们也来开个民间故事会,把好故事讲给别人听。 1.故事讲得生动,有吸引力,别人才会爱听。那么,故事如何能够讲得生动、有吸引力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示学生) (1)自己思考。 (2)小组交流。 预设:如果学生说到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用不同角色的口吻讲,发挥想象把简略的情节具体讲,给予充分肯定。如果学生说到了教材(“《牛郎织女(一)》”“口语交际”“交流平台”)中提示的方法,顺势引导学生看教材;如果学生未说到教材中提示的方法,则引导学生看教材,如:除了同学们所说的,还有什么好方法呢?自己默读“口语交际”“交流平台”。 (3)根据交流梳理: ①对于故事内容第6页共6页
●丰富故事的细节(把简略情节讲具体可融在这里): *适当添加人物对话 *细致描绘人物形象 *适当添加人物心理 ②对于讲故事人 ●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设计意图】以上环节帮助学生了解和清晰本课的学习目标。将“交流平台”的内容有机整合到本课学习中,实现了教材板块之间的勾连,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教学优化。第6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