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咏怀诗
加入VIP免费下载

第二篇 咏怀诗

ID:920184

大小:38.5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二篇咏怀诗: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滕王阁》、《望月怀远》、《与诸子登岘山》、《山居秋暝》、《旅夜书怀》等送别诗,掌握即事即景诗的特点2、通过学习这些诗歌能自主分析即事即景诗的写法及感情课时按排:课时课前绪论:咏怀诗的特点就是即事即景抒怀。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即为抒怀。鉴赏这类诗词,首先要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事,然后体味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的形式和对眼前环境的叙写--这就是\\\"即事\\\",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这就是抒怀,后两句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这是进一步抒怀。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内容:滕王阁学习过程:一、学习《滕王阁》教学目标理解诗歌表现的内容、感情。教学要点: 重点理解诗人是如何通过时空转换表达盛衰无常的感觉的。教学方法:点拨"诵读"回味教学过程:  一.赏析首联:  1.滕王阁的特点是什么?从哪个词可以形象表达出来?  特点“高”,“临”字突显滕王阁的高耸。  2.佩玉鸣鸾是怎样的场景?此句使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诗人有何感慨?  场景: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场面十分豪华。  艺术手法:一个“罢”字,转入了现实的描写,滕王已经死去,以建时宴会的豪华反衬过后的凄凉。  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繁华易逝,兴衰无常的感慨。  3.首联两句从不同的方面写滕王阁,是哪两个不同的方面?  空间:高。时间:逝。  4.总结:此联为起,紧扣滕王阁,既写其地势,亦写其冷落。  二.赏析颈联:  1.此联两句紧扣住首联的哪个字来写景的? ——高。  2.画栋、南浦云、珠帘、西山雨四个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这种意境和首联的哪句紧扣?  意境:冷落、凄凉。与“佩玉鸣鸾罢歌舞”紧扣。  3.此联的艺术手法和作用?——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描绘了滕王阁昔盛今衰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繁华难再的感慨。  “飞”“卷”,化静为动,赋予静景以动态,增强了生动性和画面的灵动感。  4.这两句写景句所写之景的角度有何不同?——一仰一俯,一高一低,错落有致。  5.总结:此联为承,紧承首联,营造冷落凄凉的意境。抒发了兴衰无常的感慨。  三.赏析颔联:  1.此联为转,由颈联的空间描写,转为时间的描写。  2.“日悠悠”“几度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诗人以博大、永恒、无极的景象物候衬托人生短暂,抒发白驹过隙、时不我待的进取激情和向上精神。自然过渡到“槛中帝子今何在”。  四.赏析尾联:  1.“槛外长江空自流”,融情于景,以景作结,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和感慨。  2.此种以偶一开一合,使人只觉其流动,不觉得对偶。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等。  五.风格:流丽深静。  六.主旨:《滕王阁》诗以极其凝炼的高度概括了《序》的内容,表现了诗人珍惜光阴、胸怀功名、感慨时事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第二课时学习内容:《望月怀远》、学习过程:一、学习《望月怀远》教学目标: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境界,如何扣住题目、使用的艺术手法重点教学:诗歌的境界教学过程:1、作者简介:唐玄宗开元时宰相。韶州曲江(今广东曲江北)人。一名博物,字子寿。弱冠登进士。后迁九龄为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不久又因他荐举的监察御史周子谅弹劾牛仙客,触怒玄宗,贬为荆州长史。二十八年卒。九龄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诗意超逸。有《曲江集》20卷传世。2、诗歌美读“诗歌是文字的音乐”。它有铿锵有力的节奏,有内在的或高昂或低沉的韵律。让我们通过反复朗读吟诵诗歌那形象、生动、立体的语言,聆听它内在的或高昂或低沉韵律,体会情景交融的意境。⒈学生自由诵读,结合诗歌注释解决疑难,整体感知诗歌。 ⒉教师范读,唤起学生的审美感知。⒊诵读指导⑴理性的把握:理解诗的作者,理解诗的内涵,必须走进作者的内心中去,文如其人,言为心声。⑵感性的表现:语音、语调、表情、动作、音乐   ⑶师生共读,用情感去点燃情感。3、诗歌赏析⒈赏析“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意境美?明确:雄浑阔大(海上、明月、天涯)⒉此两句是如何扣住题目“望月怀远”的?明确:“海上生明月”紧扣“望月”字,“天涯共此时”扣住“怀远”。起句自然。⒊此句使用的艺术手法?⑴即景抒情:由望月而生怀远之情。⑵实虚结合:望月是实景,怀远是设想远在天涯的友人也共对这轮明月在怀念自己。深化了怀远的深情,也留下联想和想象的空间。⒋“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如何理解“怨”和“竟夕”两词所包含的情感?是说多情人怨恨着这漫漫的长夜,对月相思而彻夜不得入眠。这里写出多情人由怀远而苦思,由苦思而难眠,由难眠而怨长夜的种种连锁动作过程,也包含着有情人的主观感情色彩。这一声“怨长夜”,包孕着多么深沉的感情!⒌“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为什么诗人“怜光满”?“披请觉露滋”这个细节描写,对于表达诗人怀远之情有何作用?⒍“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如何理解蕴含其间的情感?写因思念远人而不得相见,故面对月华情不自禁地产生把月赠送远人的想法。晋人陆机拟古诗《明月何皎皎》有“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句,诗中的“不堪盈手赠”即由此化出。随之而来便产生寻梦之想。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痴念。但借此更衬托出诗人思念远人的深挚感情,使诗的怀远更为具体、更有含蕴。诗便在这失望和希望的交集中戛然收住,读之尤觉韵味深长。  4、总结 诗题《望月怀远》,全诗以“望”、“怀”着眼,把“月”和“远”作为抒情对象。所以诗中处处不离明月,句句不离怀远,把月写得那么柔情,把情写得那么沉着,诗的情意是那么缠绵而不见感伤。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这种风格对以后的孟浩然、王维等诗人有着深远的影响。第三课时学习《与诸子登岘山》教学目标:⒈初步熟悉孟浩然的生平事迹及其诗歌的主要特征。⒉重点理解诗人是如何表达怀古伤今之情的。教学方法:朗读-赏读-背诵教学内容:一、知人论世: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曾隐居鹿门山。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返襄阳。在长安时,与张九龄、王维交谊甚笃。有诗名。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而亡。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虽不无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其诗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而且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如《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孟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精力浑健,俯视一切。但这类诗在孟诗中不多见。总的来说,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现通行的《孟浩然集》二、口译诗文,体味滋味。三、佳诗共赏――体味诗人是如何表达怀古伤今之情的《与诸子登蚬山》,是孟浩然游岘山而作的诗。“诸子”是“诸君子”的省略,意思是“几个朋友”,不可解作“几个儿子”。岘山在襄阳城外汉水上,是一处与羊祜有关的古迹。我们必须先了解羊祜的故事,才能了解这首诗。(文后注⑥)四、解读:㈠思想情感: 思考1、结合诗人的遭际及以上羊祜的故事,初步感知此诗,你能说说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闷。他登上岘山,想到羊祜当年的心境,想起羊祜说过的“登此山者多矣,皆烟灭无闻”的话,与自己的处境正相吻合。“烟灭无闻”正是对自己遭遇的写照,触景生情,倍感悲伤,不禁潸然下泪。全诗借古抒怀,感情深沉。 这首《与诸子登岘山》是抒发他登临岘山时抚今思昔的感慨和不能实现抱负的悲哀的怀古诗。思考2、与诗歌“触景生情”的传统写法相比,本诗开端有何特色?诗的首联(开端两句)就起得很突兀,这两句凭空落笔,初看好象于题目无关,实际上是题外生情,抒发了作者登临所感,和全诗貌离而神合。正如前人所评“起得高古”,有“俯视一切,抗怀千载”的气概。思考3、诗的颔联写的是什么?与上联有何联系?颔联(三、四句)由虚入实。意思是说人事虽然变迁,可是大自然却依然如故,江山不改,胜迹长流,今天我们又继古人之后来登临了。诗人登临岘山,不由想起历史人物羊祜的典故,从字面上可以看出这两句与上两句粘连甚紧,“江山胜迹”是指古,“我辈登临”乃言今,一“复”字则指明是继羊祜和许多无名游客之后而登临。这一联用了“流水对”,浑然天成,质朴无华。从诗意发展的脉络看,应是先有三、四句,后有一、二句。诗人如此处理,使人有奇峰突起气势,更见新颖。当然也是强调诗人的感慨。思考4、颈联的写景,对于达情有什么作用?颈联(五、六句)是全诗中仅有写景。远近的景物都是一片萧条、肃杀,足见写景是衬托诗人的悲情。思考5、尾联“羊公碑”借用典故,寓有羊公的丰功伟绩。这与“怀古伤今”有怎样的密切关系?明确:最后两句诗人借羊公的典故,更具体抒发了诗人的悲感,与诗的起句相照应。据史书记载:羊祜镇守襄阳时,深得民心,死后百姓于岘山为他建碑,看了碑文的人莫不为他的政绩而感动流泪,因此人们称此碑为堕泪碑。诗人一句“泪沾襟”,不仅是追悼古代贤明的政治家,而且更有感叹自己不能像羊祜那样有一番作为,遗爱百姓,名声与岘山那样长留人间。两相对比,令人伤感不已。真乃对比出效果!㈡艺术特色: 思考:试分析本诗的艺术特色。明确:孟浩然长于五言,这首诗写得平易自然,用典贴切,用字凝练,反映了孟诗古澹悠远的风格。在艺术手法上:先虚后实,先议论后写景感慨,打破了传统的“触景生情”的写法,这在登临诗中是不多见的。正如清人沈德潜评价“语淡而味终不薄”。小结:一二句说出一个平凡的真理,引出作者的浩瀚心事。第二联前句承古,后句承今,作者的伤感情绪来自今日的登临。一联初看突兀,结合二联又极自然。三联写登山所见,既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第四联写朝代更替,人事变迁,羊公碑“尚在”,令人敬仰,其中又包含了作者伤感的情绪。无所作为的自己与尚在的碑构成对比。诗的前两联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后两联既描绘了景物,富有形象,又包含着作者的激情。语言通俗易懂。五、板书设计:解读一:首联:凭空落笔 貌离神合  颔联:由虚入实 与上粘连颈联:远近景物 一片萧条  尾联:自然用典 由人及己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