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儿》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 学生视角:陆游是我国古代杰出的爱国诗人,他的诗可以说在他所处的时代里有着极大的影响。这首诗也是古诗中的名篇,它是在什么情况下诞生的?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已经有着丰富学诗经验的学生,这时关注的已不仅是课文的外在语言,诗歌内在的魅力对他们有构成了极大的吸引。 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师思考:本诗堪称古代诗歌中的精品,诗特有的写作背景,赋予了诗句极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可以作为对诗人创作风格和人格格精神的生动写照。诗句虽语言通俗,但情感强烈。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结合背景资料,深刻领会诗歌反映出来的深厚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吟诵古诗,想象意境,体会诗中表达的感情。 设计特色:以读为主,自主体悟,想象创新。重情重趣,情景交融。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师是教学的参与者,是学生学习的帮手,是“导演”。课堂是学生思想激发、飞跃的舞台。 信息资料:1、搜集查阅陆游的相关资料,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 2、舒缓深沉的乐曲,相关挂图。 教学目的:1、学习《示儿》,体会作者深厚的忧国之情。 2、理解诗句含义,想象诗歌意境,培养学生的自学、想象、表达、创新能力。 3、学会2个生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示儿》 教学流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1、指挂图:我发现同学们一直在注意黑板上的一幅画,再仔细看看这幅画,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质疑)
2、这幅画后面有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用生动的语言描述陆游去世那天的情景:狂风大作、陆游奄奄一息、室内烛光闪烁不定……) (引出陆游、课题) 二、揭示诗题,介绍背景l.读题质疑。①说说“示”的意思;(告诉、告知)②问:根据题目引导学生答出:谁告诉儿子?告诉什么给儿子?为什么告诉儿子?2.读“预习”,简介作者陆游和他当时写这首诗的背景。三、初读全诗,整体感知1.先听老师范读,学生再自由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2.让学生结合课本中的注释,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四、细读全诗,理解内容1.读。学生默读,把没读懂的字、词写在黑板上。2.查。学生查字典、词典讨论解决黑板上的不理解的字、词。3.连。①根据第一句中字、词意思,说说这一句句意;②学生根据说句意的方法在草稿纸上写出第二、三、四句意思;指名学生向全班同学汇报句子意思。(老师点拨板书:心事、渴望)4.疑。①学生针对诗歌的字、词、思想内容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②老师引导讨论解答学生提出的较难问题。五、再现画面,吟诵玩味1.读。熟读全诗,读好停顿、节奏、韵脚。2.想。①听师有感情朗读诗歌,学生闭目想象:陆游病危,但没看到祖国统一而遗憾的情景;②学生边读边想。①学生看多媒体屏幕,边听边想象,老师用舒缓的语气和着深沉愁郁的伴奏曲,“我病的很重,恐怕很快要离开人世,可中原依然战乱不止,金兵强盗为非作歹,滥杀无辜,百姓处在水生火热之中……我们南宋军队应立即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但我要离开人间了,看不到我们的军队收复中原,看不到祖国统一,我死不瞑目哇!”②先听老师范读,再点名读,最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要读出老师描述的情感。(爱国)3.背。在前面读的基础上试背。五、补充延伸,发展能力
1、过渡:陆游为之奋斗一生的理想有没有实现?2、投影出示:宋末林景熙的几句诗------床头孤剑空有声,坐看中原落人手。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3、试读,看从那些地方能得出结果?(生自读,)4、师以讲故事的形式解释此诗5、再带感情读读《示儿》。六、课堂练习。 1、默写《示儿》,互相检查。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想象的画面及人物的语言。板书:元知万事空示儿临终但悲不见九州同死后(北定中原)无忘告乃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