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儿》教案杨彬彬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示儿》。2、了解这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所抒发的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学生读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理解为何本诗称为悲壮之作的原因。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课前:关于作者的相关资料提前布置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查找资料,课内汇报即可。【陆游身世】1、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出身簪缨世家,少有才名。2、孝宗即位,特赐进士出身。3、乾道二年(1166),因主张抗金而免职。4、四十六岁入蜀,先后入王炎、范成大幕府,襄助军务。5、六十六岁后遭劾罢官,退居山阴达二十年。(一)谈话导入,理解遗嘱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遗嘱吗?遗嘱一般都会写些什么内容?2、我搜集了一些名人的遗嘱,请同学们来读一读。(出示周恩来、郑板桥等人的遗嘱。)郑板桥临终前,叫儿子蒸馒头给他吃。当儿子蒸好了一锅馒头送到父亲床前,老人已辞世。床头留下一纸:“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3、学生读后交流感受。(二)读题解题,了解背景1、教师引入:同学们,在1210年,有一位85岁的老人,即将离开人世,他也给自己的子女留下了一份特别的遗嘱,是一首诗——《示儿》(板书)2、读题。3、引导说说题意。
4、这位老人是谁?对陆游你知道些什么?(目的:让学生通过自己搜寻的资料来说说他的相关情况。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查阅资料能力,又锻炼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5、过渡:85岁高龄的诗人就要走完坎坷多难的人生旅途,他什么事都丢开了,惟独为一件事而死不瞑目,忧愤至极的他伤心地留下这首诗篇,与世长辞。到底是哪件事让陆游牵肠挂肚、临死之前还要叮嘱儿子呢?请大家读两遍诗后,告诉我。(三)体会诗意,理解情感1、学生读诗后,全班交流。2、这首诗说了些什么?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边朗读古诗。□让学生充分说说诗意。□相机进行古诗知识点的教学(1)通假字元,通原;无,通勿。(2)古今字义不同但,只是。3、请你大声地再读一读这份遗嘱,你能体会到诗人此时此刻是怀着怎样一份感情写下这首诗的吗?4、学生读诗,体会作者的感情。5、全班交流。教师出示材料:【当时社会现实】1126年,北方的金兵屡屡进犯,宋军节节败退,最后国都汴京(开封)都被金兵占领,从此山河破碎,不复统一。南宋的朝廷向南逃到临安(杭州)定居,他们苟且偷安,不思保国,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95年。建炎三年(1129)金兵攻入扬州,以扬州作临时都城的宋高宗赵构匆忙逃窜。绍兴三十一年(1161)秋,金兵再次南侵,扬州沦陷,再次遭劫掠。6、陆游为何会如此悲痛?(悲、悲痛、悲愤、悲悯……)让学生自由说说。(1、对大好河山落于金兵铁体之下,不能收复的悲痛。2、壮志未酬,未能再披戎装,亲自杀敌的悲伤。3、对南宋政权偏安一隅,不思收复中原故土的悲愤。4、对于中原遗民沦为亡国奴,苟且偷生的悲悯。)7、从陆游生活的现实到他创作的诗歌来感受他的爱国精神.□可让学生通过自己查找的资料来谈谈。主要理解如下要点:
1、陆游从小就生活在战乱纷纷,国破家亡之中。在他年仅三岁的时候,汴京就被金兵占领了,他从小就立下了抗金救国的志向,长大后他亲自上战场参加抗金战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2、陆游一生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始终没有实现。他只有用他的诗歌来表达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的忧虑。□在学生未能讲清的情况下,再出示陆游创作的诗句,加深体会:○20岁时,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亲临战场、杀敌报国。直到四十多岁时,他才有机会在军中做一名军官,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愿望。○“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他写出了沦陷区人民对故国之师的期待。○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关山月》)他写出了对朝庭不想收复失地的深哀巨痛。(目的:这一部分设计是让学生从材料中感受下列要点:1、“爱国主义精神,是陆游诗思想内容的核心”。2、陆游作为时代的歌手,理所当然要把抗敌复国作为最重要的主题。3、陆游的爱国情怀终生不渝,他一生中时刻盼望着有杀敌报国、收复中原的机会,直到临终前仍作绝笔诗《示儿》中谆谆嘱咐儿孙。)7、读了这些诗句,你的心情如何?再次感情朗读全诗《示儿》8、教师深情小结:陆游一直渴望南师北定以统一祖国,九州大同是诗人终生为之奋斗的理想。他等啊,盼啊,所以有诗句“南望王师又一年”。这一年又一年的企盼,一年又一年的南望,一直盼了、望了60年。他都八十五岁了,北方还没有传来好消息,矢志不渝的诗人又一次发出了内心的伤悲,当他“最后一次把将断的气息又来说未完的心事和无穷的希望”时,心情是何等悲痛、何等悲愤。为国耻未雪而死不瞑目,一切爱国之士读到这样的诗句,怎能不潸然泪下?9、引导学生深情朗读全诗。(四)读写结合,体验情感1、教师:
同学们,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到700多年前这位伟大诗人的病榻前,如果你是陆游的儿子,此刻你看到了你的父亲,他虽然久病缠身,不久于人世,但心里更痛的是中原不能收复,祖国不能统一,他面容枯瘦,眼神里却满含期待和信念,他用缓慢而深沉的语调表达人死之后万事皆了无牵挂的旷达和淡定,但又希望你能在家祭的时候,要告诉他中原收复的消息。面对这样的父亲,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请写下来!2、学生练笔后全班交流,评价。3、老师小结:是的,陆游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又是何等的悲愤!4、同学们,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达对这位爱国诗人的崇敬吧!(目的:回到文本,把积累的感情通过朗读再次释放。)(五)拓展延伸,情感内化1、教师设疑:一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他的希望离开了人世,他的遗愿到底有没有实现呢?2、生讨论回答。3、朗读材料,情感内化。教师出示材料:陆游死后24年,宋和蒙古会师灭金。陆游死后79年,元兵败宋于厓山,宋亡。陆游孙子元廷闻厓山之变,忧愤而卒。陆游曾孙传义闻厓山之变,不食而卒。陆游玄孙天骐于厓山抗元战役中蹈海死。……(目的:让学生从悲壮的历史现实中感受到:他的子女都不负陆游爱国之诗教育的结果。)4、小结本课。附板书:示儿遗恨(不见九州同)陆游遗愿(王师北定中原)悲遗嘱(家祭告乃翁)(六)作业:1、朗诵并背诵陆游诗。2、抄写。本教学设计参考陆游《剑南诗稿校注》陆游《入蜀记》陆游《渭南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