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教学设计--“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赏析方法示例【教材依据】《一剪梅》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中的推荐篇目。【设计思路】指导思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学习鉴赏一首诗歌,教会学生鉴赏诗歌的一种方法。设计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预习、探究、合作、赏析中逐渐体会到如何运用这种方法来鉴赏诗歌。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设计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主要是要让学生在鉴赏诗词名篇中,逐渐掌握“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诗歌鉴赏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必要逐字逐句讲解。课前教师设计《导学稿》指导学生自主预习,充分调动学生的鉴赏主动性;课堂上再辅以多媒体手段,用优美的画面和音乐营造诗词氛围,指导启发学生在诗歌情境中讨论探究,在优美的诗词氛围中去对比阅读,感受感悟,落实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了解李清照其人,赏析其词把握李清照作品艺术风格,。2.利用开放性原则使学生掌握“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3.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鉴赏诗词的能力。方法与途径:在教学中仅仅通过鉴赏《一剪梅》一首词难以达到教学目的,所以利用教师设计的《导学稿》,课堂上引入其他诗词篇目来拓展阅读,可以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作者李清照及其作品风格,同时更利于学生举一反三地掌握“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词鉴赏方法。情感与评价: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课前利用《导学稿》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式预习;课堂上师生吟诵、讨论、探究,运用多媒体设备,将音乐、画面、文字结合起来,营造出一种诗歌鉴赏所需要的氛围和意境。【教学重点】1.解读诗句,品味意境,把握李清照作品的艺术风格。2.以《一剪梅》为例,使学生理解如何使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来鉴赏诗歌。【教学难点】通过拓展阅读,让学生掌握“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教学准备】教师设计《导学稿》,布置预习内容,让学生提前预习、思考,带着问题进课堂;制作多媒体课件,课堂上使学生能在唯美的诗情画意中鉴赏、学习诗歌,体现语文的学科特点,带给学生美的体验和享受。【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10
由歌曲《月满西楼》导入。提问: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叫《月满西楼》,作者是谁?此词原来的题目是什么?二、研读诗歌《一剪梅》:1.师生一起回忆、复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提问:本单元《赏析指导》中教给大家把握古典诗歌内容和主旨的方法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所谓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是一种什么样的方法呢?明确:“以意逆志”即从作品的整体出发,通过对字义、词义、诗句、文辞的准确解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知人论世”即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地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现在我们就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来一起鉴赏这首《一剪梅》。2.鉴赏《一剪梅》:(小组讨论探究)①“知人论世”----即分析作者和背景:学生回答,教师明确:详细介绍李清照和她的家庭变故,以及词人创作的前后两期。《一剪梅》是她刚刚结婚不久,丈夫赵明诚离家外出后,李清照寄给丈夫以表相思之情的一首词。我们由这些情况可以知道本词应是表达相思之情的思妇诗。至此我们也就完成了“知人论世”。②“以意逆志”----即准确解读句意,体会诗歌意旨:⑴教师配乐朗读,营造诗歌氛围。⑵学生配乐诵读,感知诗歌感情。⑶刚才我们复习了“以意逆志”的鉴赏方法,现在大家就用“以意逆志”的方法来一起赏析《一剪梅》。(结合自己预习情况,小组讨论探究诗句含义,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拨)A.红藕香残玉簟秋。明确: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视觉、嗅觉,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触觉,来表达秋的到来。这样一句话,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B.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明确:裳应读chang,古汉语中上为衣,下为裳,即裙子,古汉语中只有跟在衣后才读shang,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借泛舟以消愁,非闲情逸致的游玩。意思是:如果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划船该多好啊,过去和夫君双双泛舟,充满诗情画意,今天独自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愁思呢?C.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明确:“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一个倒装句,其正常的顺序: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思及谁寄锦书来。“谁”指赵明诚,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无边的月色正如无尽的相思。D.花自飘零水自流。明确:写眼前之景,花落水流,与“红藕香残”、“独上兰舟”相合拍,女词人见此景象,极为伤怀,但花和水却不理会她的情怀,依旧不停地飘落,不停地流逝。也象征了人生、年华、爱情、离别。E.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明确:“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直接点明了夫妻的两相恩爱,他俩互相思念着,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写自己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及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的,足见两心相印。F.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10
明确:“李清照将这句写得出奇,这种相思之情是无法排遣的,皱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这里,作者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把愁说成是一种能够运动的有形之物,更为出奇的是它的运动方式。愁锁眉间,是感情的外露,愁思在心,才是感情的根源。字眼平常之极,却给读者留下无止境的遐想。⑷小结诗歌意旨:明确:上片主要写女词人的独居生活;下片以抒情为主。全词主要抒写作者的寂寞相思之情。③.品味音韵美:(教师指导朗读技巧)学生配乐诵读,体会诗歌的音韵美。 三、拓展阅读:1.比较我们学过的《一剪梅》《如梦令》《声声慢》,试试采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来分析他们的内容与主旨。(学生小组讨论探究,代表回答)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如梦令》是为回忆一次愉快的郊游而作,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一剪梅》是对丈夫的相思之愁、生离之愁,当时词人锦衣玉食,而士人游学游宦也是社会习俗,故这愁来得轻、浅,正如词人所言是“闲愁”,爱之愈深,思之愈切,这是一种甜蜜的相思之愁。。《声声慢》所表达的是女词人晚年寡居时孤独、凄苦的生活感受,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她和着血泪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其中的愁绪是沉重、哀痛乃至于凄厉的,这是融合了家国之思、孀居之悲、沦落之苦的泣血之作。这三首词从三个不同的时期即少女时期—少妇时期—晚年寡居,反映了李清照不同的生活经历。这些经历在作者笔下得到形象逼真的再现, 由此可见,生活是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以意逆志”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诗歌含义。 2.诵读李清照的《醉花阴》和《武陵春》,也采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来分析他们的内容与主旨:(小组合作完成)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教师明确:《醉花阴》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李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时值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以表相思之情。《武陵春》是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当时,她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其悲苦。从这些诗歌的鉴赏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来鉴赏诗歌,能比较准确的把握住诗歌的内容和主旨。四、实践练习:李清照除了创作婉约词,还有不同于婉约词风的豪放诗、词、文,例如评说项羽的诗歌《夏日绝句》,评说项羽的诗词还有以下几首,我们试着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来探究它们各自的中心意旨和渗透其中的思想感情。《夏日绝句》10
(宋)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宋)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四位诗人为何对同一历史事件有如此截然不同的观点呢?(学生讨论,探究)教师明确:这当与四位诗人所处的历史背景和人生际遇有关。李清照目睹了宋高宗狼狈南逃的经历,痛恨南宋朝廷在金人南侵后窝居江南的妥协逃跑政策。于是用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宁死不屈,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南侵、国破家亡之时不管百姓的死活、抛弃中原大好河山、偏安江南一隅的软弱无能的丑恶行径。作者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杜牧乃世家子弟,研究文学政治经济,准备入辅为相。其早年仕途不顺,中年历经磨难,终于被招为“考功郎中、知制告”。所以在他看来,只要“包羞忍辱”,总结失败的教训,必能“卷土重来”。所以认为胜负是兵家之常事,项羽在乌江虽遭失败,但是只要“包羞忍耻”,仍是“男儿”好汉,若渡过乌江,吸取教训,再“卷土重来”大有可能。诗歌惋惜他负气自刎,使英雄事业归于覆灭,暗寓讽刺之意。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所以诗歌能以史实扣题,指出项羽的失败实在是历史的必然。王安石的诗,十分辛辣冷峻,但却抓住了人心向背是胜败的关键这个根本,可以说是一针见血。 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写这首词时正值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三日,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国民党反动派盘踞了22年的南京。这首诗不仅描述了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揭示了它的重大意义,而且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彻底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的信心和决心,表达了解放全中国的必胜信念!可见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准确解读诗歌的主旨及作品的感情。五、音乐欣赏并小结:我们再一起回到李清照的《一剪梅》,一起吟唱这首《月满西楼》,感受我国古典诗词余音绕梁,意味隽永的美妙之处吧(多媒体伴奏,师生齐唱)。从今天的赏析诗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在赏析诗词时,采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意旨和作者倾注其中的思想感情。六、作业:1.背诵《一剪梅》和课堂上分析过的你喜欢的诗词。2.完成《导学稿》“课后巩固,接轨高考”部分。10
附:板书设计《一剪梅》——“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赏析方法示例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红藕香残玉簟秋。→勾勒环境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叙写情事,独居生活寂寞相思之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神驰遐思,寂寞相思花自飘零水自流。→借景抒情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直抒胸臆【教学反思】 《一剪梅》的课型定位,应该是一堂阅读鉴赏课。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都是语文课应该关注的,但每堂课都应该有所侧重,这堂课我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这堂课的优点是: 1.作为一堂阅读鉴赏课,让唯美的音乐和画面充实整个课堂,在导入时用歌曲让学生品读,学生在听唱声中进入了这堂课,最后又回到师生的诗歌吟唱中,整堂课使学生耳目一新,激发了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喜爱。 2.通过设计《导学稿》,指引学生自主预习,使学生在预习时目标明确。 3.增加了诗歌的阅读量,通过拓展内容让学生在比较中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4.重视小组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1.学生预习落实不好,使鉴赏不能深入。2.课堂容量较大,学生预习不到位,使教学时间稍显紧张。附:10
《一剪梅》导学稿——“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赏析方法示例交大二附中南校区薛婉婷【学习目标】1通过了解李清照其人,赏析其词,学会“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2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来鉴赏诗歌,提高自己鉴赏诗歌的水平。【学习重点】结合注释,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鉴赏《一剪梅》,学会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赏析诗歌。【学习难点】逐步提高自己鉴赏诗歌的能力。【学习方法】吟诵,借助字典、注释自主预习,小组讨论探究。【课前预习】一、复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以意逆志”即从作品的整体出发,通过对字义、词义、诗句、文辞的准确解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知人论世”即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地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二、熟悉作者,知人论世: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人(今山东)人。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闺情相思,明快妍丽;南渡之后,则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境遇孤苦,词情凄黯,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婚后不久,赵明诚即远行,李清照便写下了这首《一剪梅》寄给丈夫。李词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新。擅用白描,创立了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后人有《漱玉词》辑本。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李清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等著作,但久已不传。现存诗文集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1卷,《漱玉集》5卷。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醉花阴》、《武陵春》、《夏日绝句》等。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三、结合注释,品读诗歌,回答问题:(1)“红藕”“玉簟”不仅表明秋天已至,进一步发掘,它的深刻意蕴是什么呢?(2)“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了吗?(3)“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一个倒装句,其意味是什么?10
(4)“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意义分析:(5)领略词人“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中所表露的旖旎、纯洁、心心相印的爱情。(6)名句赏析:“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四、小结本词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课堂拓展阅读】一、比较阅读李清照的《一剪梅》《如梦令》《声声慢》:采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它们的内容与主旨。《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1)后两首词都写了“愁”,但其含义有所不同,试作具体说明。(2)这三首词的主旨各是什么?猜想它们的创作属于什么时期?二、推荐阅读李清照其它篇目: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三、拓展训练,课堂延伸,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李清照除了创作婉约词,还有不同于婉约词风的豪放诗、词、文,例如诗歌:《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0
评说项羽的诗词还有以下几首,我们试着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来探究它们各自的中心意旨和渗透其中的思想感情。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宋)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注释:①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为项羽兵败自刎之处。 ②江东: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区,是项羽起兵之地。③肯:岂肯,怎愿。④钟山:即紫金山,在南京市的东面。 ⑤苍黄:同“仓惶”。 ⑥虎踞(jù)龙盘:形容地势优异。三国时诸葛亮看到吴国都城建业(今南京市南)的地势曾说:“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见《太平御览》引《吴录》)石头即石头山,在今南京市西。 ⑦宜将剩勇追穷寇:剩勇,形容人民解放军(三大战役大量歼灭国民党反动派部队后)过剩的勇气。穷寇,走投无路的敌人。《后汉书·皇甫嵩传》:“兵法(指《司马兵法》),穷寇勿追。”这里反其意而为之,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把敌人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掉,不要留下后患。⑧霸王:指项羽。项羽(曾自封西楚霸王)和刘邦(后来的汉高祖)同时起兵反秦。刘邦先据秦都咸阳拒项羽。项羽歼灭了秦兵主力,拥四十万大军入咸阳。他当时为了避免“不义”之名,没有利用优势兵力消灭刘邦,后来反为刘邦所消灭。⑨天若有情天亦老:原句的意思是,对于人间恨事,天若有情,也要因悲伤而衰老。这里是说,天若有情,见到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黑暗残酷,也要因痛苦而变衰老。⑩人间正道是沧桑:人间正道,社会发展的正常规律。沧桑,沧海(大海)变为桑田,这里比喻革命性的发展变化。①《夏日绝句》主旨及思想感情:②《题乌江亭》主旨及思想感情:③《乌江亭》主旨及思想感情:10
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主旨及思想感情:【课后巩固,接轨高考】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题。(05北京)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注】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D.“漏声断”中的“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3)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相同点:不同点: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北京卷,10分)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想瞩望。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酒来排遣。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2)“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市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10
(3)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4分)三、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䴙鹈泉②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䴙鹈(pìtí)泉:泉水名.(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____________诗 (2分)(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答: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