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游子思妇?别离?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但是本诗作者说游子思妇也可以是: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轻气球指海上的汽艇)怎么会这样!
他是谁?他主张“我手写我口”,成为近代诗界革命的旗手。他的诗作反映了近代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被称为“史诗”。梁启超对他的诗推崇备至,许为“近世诗界三杰”之一,称“其意境无一袭昔贤,其风格又无一让昔贤”,有说他“独辟境界,卓然自立于二十世纪诗界中,群推为大家。最精彩的当属四章《今别离》,此诗被当时人公推为“千年绝作。”
作者黄遵宪
创作背景生产力发展导致东西方文明在交流与融合中碰撞,时代的变迁也导致诗歌的古典意象与现代文明的不断碰撞。
译诗离情别思就像那轮船的双轮一样,顷刻已绕了千万圈。目睹飞驰的双轮,眼见时空的变换,我内心忧愁滋长。古代也有山川,古代也有孤舟。古代的车舟同样“载离别”,让人感受到行动举止的“自由”。现代火车和轮船具有古时不可能有的速度,因此会加倍增生人的离愁别绪。明明知道人们分手的时刻那么短暂、宝贵,却不让人们有缠绵之意。火车或轮船长鸣后,一刻都不多停留。即使有几千斤重的船舵,行船仍然迅速灵活。怎能没有逆风吹来,但也不畏惧逆风。送行的人还没来得及返回,行者就已到达天的尽头。望着远处船忽然就不见了,只有烟波荡漾。去的时候如此速度,回来路途会堵塞么?但愿你回来时,能够乘快艇速归。
题材是一首游子思妇诗,抒发的是一种离情别绪。游子诗:在外漂流谋求进取的游子所写的诗歌。思妇诗:在家中的妻子思念在外的丈夫,所写的诗歌。
表现手法1对比手法。诗中将乘坐新式交通工具轮船与乘车舟离别的进行对比,表现近代人的别离之苦和在别离观上的不同。
《今别离》其二节选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只有斑斑墨,颇似临行泪。门前两行树,离离到天际。中央亦有丝,有丝两头系。“斑斑墨”,写的是电码;“两行树”,写的是电线杆;“中央亦有丝”,借莲藕之丝写电线中央的铜丝;“两头系”,写的是相隔万里之遥的两座电讯大楼。藕断丝(谐思)连,仅是谐音比喻;而电线丝却真的能传递相思之情,这比借丝之喻又进了一层。
总评以乐府杂曲歌辞《今别离》旧题,分别歌咏了火车、轮船、电报、照相等新事物和东西半球昼夜相反的自然现象。诗人巧妙地将近代出现的新事物,与传统游子思妇题材融为一体,以别离之苦写新事物和科学技术之昌明,又以新事物和科学技术之昌明,表现出当时人在别离观上的新认识。因此,《今别离》既是乐府旧题,又反映了今人——近代人别离的意识,是当时“诗界革命”和黄遵宪“新派诗”的代表作品。
感谢倾听!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