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歌》学讲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夜归鹿门歌》学讲案

ID:921540

大小:63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夜归鹿门歌》学讲案内容目标1.理解“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诗歌鉴赏方法,学会体会意境的方法。2.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本诗的创造背景和创造目的.3.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4.感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洒脱的胸怀以及隐逸的情怀志趣.重、难点目标3、4·方法指导朗诵法: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讲解和讨论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讨论相结合的方法。点拨法: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学习过程【预习指导】1.查阅资料,解决生、难字的读音并识记。2.有感情的诵读课文。3.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与课文有关的背景材料。【知识再现】一、上节流水小学案(5分钟)二、理解“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诗歌鉴赏方法:1.置身诗境:所谓“置身诗境”即反复诵读诗歌,同时借助想象和联想,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在自己的脑海中,从而把握诗歌中景物的特点,从而体会诗人通过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意境。2.缘景明情所谓缘景明情,即准确把握诗歌中作者塑造的意象,以及这些意象的特点,通过分析景情之间的关系,特定意象的特殊含义等来把握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3.意境所谓意境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联缀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是整体的,空灵的。它突破和超越了具体的意象启发读者产生联想和想象,进入到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无限丰富和广阔的艺术空间。即“境生象外”。诗歌中常用表述意境的术语有:(1)雄浑壮丽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幽清明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3)沉郁孤愁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4)和谐静谧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5)开阔苍凉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6)高远辽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4.品味意境的方法5 (1)借助意象,品味意境。(2)认知精妙词语,体会意境。所谓精妙词语即生动、富有表现力词语(动词、形容词、数词、叠词、虚词等)。具体方法是:一要重点关照动词。如: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的蓬勃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二要关注修饰语。如: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三要关注特殊词(叠词、拟声词、颜色词等)。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三、作家作品1.作者简介孟浩然(689~740),襄阳(今属湖北)人,主要活动于开元年间。他大半生居住在襄阳城南岘山附近的涧南园,中年以前曾离家远游.四十岁那年赴长安应进士试,落第后在吴越一带游历多年,到过许多山水名胜之地。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贬荆州刺史,孟浩然曾应辟入幕,不久辞归家乡,直至去世。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2.背景介绍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曰“南园”或“涧南园”。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数时可达。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所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教学过程】一、体会意境(10分钟)分析下列诗句的意境特点: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5 3.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4.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6.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二、鉴赏《夜归鹿门歌》(10分钟)1.解题:诗歌的题目给了我们那些提示?(1)归隐的时间是夜晚(2)归隐心情的急迫(3)归隐的地方是鹿门(4)强调对归隐的愉悦满足之情(“歌”是“歌咏”之意)2.并分析第1句:诗歌开篇写了什么景象?明确:开篇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3.读并分析第2句:这种比照暗示着诗人和世人的选择不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志向是什么?明确:前句承“渔梁”诗意,是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后句承“山寺”诗意,写自己回到鹿门。这两句是以人归引出自归,作为前文的具体补述。两种归途展现两样不同的心境,这又是一个比衬(对比衬托),从中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4.读并分析第3句:诗人既选择归鹿门,那么他在归途中又见到什么景象呢?明确:鹿门山的林木本为暮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雾竟消,树影清晰。诗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登着崎岖的山路,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的地方。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庞公,即庞德公,东汉隐士。孟浩然仰慕庞公的志节,他在《登鹿门山怀古》中也吟有“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的诗句。)5.读并分析第4句:诗人回到鹿门隐居之所,他过着怎样的生活呢?明确:这“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因为诗人彻底领悟了“遁世无闷”的妙趣和真谛,躬身实践了庞德公“采药不返”的道路和归宿。山岩之内,柴扉半掩,松径之下,自辟小径。这里没有尘世干扰,唯有禽鸟山林为伴,隐者在这里幽居独处,过着恬淡而寂寥的生活。6.总结: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趣?明确:表达了归隐山林恬然潇洒超脱与世无争的隐逸高洁的志趣,三、当堂达标达标检测题(5分钟)四、预习指导(10分钟)5 预习《梦游天姥吟留别》《夜归鹿门歌》达标检测题1、默写:山寺钟鸣昼已昏,。人随沙岸向江村,。,忽到庞公栖隐处。,惟有幽人自来去。2、阅读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1)诗的第三、四句创造了怎样的意境?请描绘并评述。 天高地远,四野空旷,江水清澈,月亮倒影其中,显得离人很近。整个场景,因日暮而昏暗,又因月色而清淡。作者通过对客观环境的主观性描绘,显示出诗人的寂寞孤独,将内心深处的愁绪鲜明地展现出来。或答:原野辽阔无垠,天地相连,天比树低,水月映照,仿佛月在身边。描景状物非常真切动人。作者通过对客观环境的主观性描绘,显示出诗人的寂寞孤独,将内心深处的愁绪鲜明地展现出来。(补充:“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以工整的对句写景:野旷、天低、江清、月近。诗人抓住建德江畔景色的特点,写出它的自然之美,并以移情手法写“月近人”,写出自然景物的移情之美,又运用以实衬虚的手法,以清新之景衬羁旅之愁,使情物化。此诗写羁旅愁思,情景相生,风韵天成,富有艺术美。)(2)本诗在语言运用方面有何特色?清新淡然《夜归鹿门歌》流水小学案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回问题。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1)“烟花三月下扬州”被誉为千古佳句,妙在何处?“烟花三月下扬州”写出日暖花繁、岸柳如烟的盛景,透露了时代气息。暗含诗人对友人此行的艳慕,就写出了分别之际的欢愉情景。虽是挚友离别,却没有寻常的离愁别绪,这番情景很是别致。 (2)第三、四句是如何体现作者对朋友深情的?第三、四句写临江送别,帆影望尽,故人远去,仍久久伫立远眺,挚爱之情含蕴无穷。(分析:两人毕竟情谊至深,此地一别,后会无期,因而依恋之情在所难免。“孤帆远影碧空尽”借景写情,不仅写出了友人所乘船孑然远逝的情景,而且写出诗人凭栏目送的情景,此刻,诗人伫立在黄鹤楼上,久久地注视着那渐行渐远,以致于消失在茫茫水天相接之处的一片孤帆,他的心早已随船而去了。寄寓了诗人多少惜别之情啊!“唯见长江天际流”紧承上句,写出诗人在帆影消失后的感受。友人毕竟离去了,因此,望着浩渺的江水,诗人心中怅然若失,“唯见”一词把这种感受刻划的淋漓尽致。固然,“流”字的传情之笔,更是写出诗人的主观感觉,他此刻心驰神往,追随友人而去了。若非友谊至深,能有此依依难舍的心态么?)(3)本诗在语言运用方面有何特色?这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抒情气息。全诗清丽自然,意境开阔,含蕴无穷。5 5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