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我要说的是《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构想。 一、说教材 《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是人教版小语第九册教材第六单元的开篇之作。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说目标地位 小学语文高段课标明确提出:学生要有根据需要收集、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而本组以:“勿忘国耻”为专题的教材,因学生对国耻、历史之陌生,造成了走进文本,体会感情之困难。故本册本单元教材成为了实现这一学生能力目标的载体。 三、说学情 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对文章进行了初步阅读,对文中圆明园曾经的美和惨遭毁灭有了初步了解,但由于文中内容距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涉及的史料较多,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困难。也就为本文情感、德育目标的实现带来障碍。但,可幸的是学生学生有较丰富的途径获取较多感受圆明园美和遭受破坏的资源。 四、说教学目标 基于《新课标》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德育价值观,三个方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知识目标:能抓住重点词句透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并学会这种阅读方法。 2、能力目标:A、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运用资料 B、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 3、情感目标:了解圆明园美得心醉,毁得心碎,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4、德育目标:让学生知耻后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五、说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读文、感悟、想象,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被毁灭的经过,体会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学难点 通过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既是本课难点,又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突破口,采用多种策略,充分挖掘渲染语言文字感染力,拨动学生情弦。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宏伟建筑和珍贵收藏,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读文、感悟中,通过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六、说教材处理 本课安排两课时,本堂课是第二课时,课上以学生阅读讨论,感悟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充分运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起来,把课内课外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突破。
七、说学生学法,关注重点落实 为落实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 1.朗读感悟法。运用默读、自由朗读、齐读、师生配合读等朗读方式,采用巧妙设境、激情引导、经典示范等朗读策略,充分挖掘、渲染语言文字感染力,拨动学生情弦,促使学生激情悟读,有助于激发对失去园林的痛和对侵略者仇恨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情景再现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重现当日圆明园的辉煌,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的片段,直观感受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在视听上冲击学生的感官,激起学生的爱憎之情。 3.主题学习法。教科书不应该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图片与课件和学生收集的资料展现今昔圆明园的对比,以学生阅读讨论,感悟为主,教师引导为辅,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起来,把课内课外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突破。 八、说教学过程,落实教学重点 叶圣陶先生所言:“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以三大版块构建主题教学,即“走近圆明园——走进圆明园——走出圆明园”,,层层推进教学。 环节一:走近圆明园、以情激情诉真情 课文的开篇就告诉我们“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我先让学生自己读,说说自己的体会,并引导学生抓住“不可估量”初步感受损失的巨大,并问学生“圆明园的毁灭损失不可估量那他的存在价值呢?进而让学生用用“是------也是-----”并换上价值说话。为什么说圆明园的存在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呢?”作为过渡语,引入第二部分的学习。 语文教学,最直接最根本就是要让学生有自我感悟的过程。通过读,说出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语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环节二、走进圆明园,字里行间悟真情 此环节是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因此它是这堂课的一大重点,而且因为历史已久远,东西也不复存在,因此又是一大难点,尤其是建筑风格各异这段更是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将重点对此段进行详细说明。 课文的第二段圆明园的布局优美。我主要采取抓重点词“众星拱月”先让学生从字面意思理解,画出草图,师再出示图片众星供月的格局,以及圆明园的全景图,并让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交流圆明园多大,进而激情引导;孩子们我们拥有世界闻名的圆明园,此时你的心情怎样?指导学生读出自豪之情. 此环节不仅进一步让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语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学生交流收集的信息,得到老师的称赞。获得学习的快乐体验,增强收集信息材料的积极性,有效完成单元的学习目标。 课文的第三段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各异。我采取的教学程序是: 1、学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一找,画一画,作者介绍了哪些风格的建筑?(抽生回答,教师板书,指板书读,教师小结:圆明园的建筑风格怎么样?四字词) 2、园中只有这几种建筑吗?再读又能从哪些地方找到“有”? 3、拓展交流,运用说话。(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用上“圆明园中,有…..也有……,有…..也有…..,还有……)
4、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圆明园的全景图和几处风景名胜,让生图文结合,说说“我仿佛来到-----看到--------听到-------想到-----”进一步感受雨果笔下的人间奇迹——圆明园的美景。 5、指导用自豪、赞美、的语气读读这段,并试着背诵。 为了突破学生感受昔日圆明园的辉煌这个难点,我先让学生感受圆明园建筑的多:自己读后用勾画课文描写哪些风格的建筑,学生会轻松的找到“殿堂、亭台楼阁;买卖街,山乡村野、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等。继而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有……也有……”学生观察板书直观体会到多,这还不够我又继续问学生圆明园只有这几个吗?让学生再回到文本,读出“民族建筑、西洋景观、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以及省略号的含义从文本中再次体会到多。接着让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用上“圆明园中,有…..也有……,有…..也有…..,还有……)此时不光要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还让学生感受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的,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同时,也加强语言形式的内化和迁移.要求学生将收集到的圆明园景观用”有…..也有…..”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既运用了语言,也充分认识到圆明园内有许多的景观,并又一次让学生体验到收集资料的快乐,课内外有机结合。这真是一举三得。学生体会到建筑的美主要采取看图片,配以“平湖秋月”音乐和教师极富感染力的解说获得美的直观享受、对于不熟悉的事物,孩子是很难想象的。多媒体的介入,帮助学生解决了语言文字想象艰难的问题。然后选择书上所介绍景点,引导学生想象并用上“我仿佛来到-----看到--------听到------想到-----”句式,这不仅让学生感受美,还说出美,很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最后指导学生读出感情也就水到渠成。 在充分认识和理解昔日圆明园的布局和景观后,引导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艺术馆?学习第四段。教学方法基本同上段采取读、看、补充资料的方法,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圆明园的文物多,从而激起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我不仅先让学生默读画出“青铜礼器、名人字画、奇珍异宝”来说明圆明园的文物多还让学生通过填空的方式: 1、圆明园从收藏的文物时间来看:有------的。也有-----的,时间很------。 2、圆明园从收藏的种类来看:有------有------也有-----。总之,种类很------。这样进一步对前面的“有….也有…”.语言形式的运用和理解圆明园收藏的文物久远、种类多事半功倍。 在学生学习圆明园辉煌景观这一部分内容之后,我以第五自然段“毁灭”展开、组织了课堂教学,步骤如下: (1)小声读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并把认为最能突出英法联军罪行的词语画出来,然后尝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再准备交流汇报。 ①重点导读:他们把院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打出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坏。 ②交流读后感受。 这一设计仍然以读为主,抓住“凡是、统统、实在、任意、”通过自读自悟让学生理解文中的语言文字,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侵略者的痛恨之情。 (2)出示当时有关报道。这一教学设计从通过资料补充,在学生脑海中再现“毁灭”的情景,进一步体会了课文中所蕴含的思想,强化了对侵略者的痛恨圆再读出愤恨。 (3)观看电影《火烧圆明园》片断,让学生穿越时空,亲眼目睹圆明园是
如何变成一片废墟的真切画面。.然后激情引导你们此时愤怒吗?教师在激情引导:一个人的愤怒代表不了一个国家的愤怒,一个民族的愤怒才能换来微弱的曙光,请所有愤怒的同学把你满腔的怒火读出来吧,此时孩子们对侵略者的愤怒之情也油然而生, (4)结合前文用圆明园“没有….也没有…”说话,并擦去板书“有….也有…..”只留下课题孩子们此时也是百感交集,有无奈、有难受、更多的是愤怒,此时再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验。这一环节不但更好的体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 环节三走出圆明园,字字句句表真情 可如何把这愤怒之情转化为民族的责任感呢?这是课文的又一难点。我采取先让孩子们说说假如此时你是皇帝,大臣,将士,平民百姓,你打算怎么办?学生回答并称赞孩子们的责任感。接着出示材料当时的政府和大臣做法。最后老师再充满激情地说:“一个拥有长江和黄河滚滚波涛的民族,一个拥有着亿万双手,和亿万双水汪汪眼睛的民族,却只能握着空拳,面对列强的侵入却无能为力这是为什么呢?可以想象此时的课堂,孩子们陷入沉思。最后老师在激情讲“这把火烧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但是,这把火烧不毁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烧不毁炎黄子孙的刻骨仇恨,更烧不毁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可以想象孩子们此时情绪是多么高涨,在这样的氛围中,老师进行激情升华,激励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这一设计不但唤起学生的个体体验,深层次的思考,而且也有效地促成学生情感上的升华。把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之情转化为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一难点突破水到渠成。 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板书的内容是课文内容的“纲”,是课文内容的缩影,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爱国情感。我设计了以下板书: 圆明园的毁灭(1)(2) 有……也有……有……也有……圆明园的毁灭 ……还有……不仅有……还有……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不但……还……上自……下至…… 这样的板书设计,既表现了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又再现了侵略者如何把它化为灰烬的变化,也体现民学生由爱到恨的情感变化。 就整个设计而言,我认为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贯穿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读思结合、以读促写的教学指导思想。有效地实现了读与情感体验的统一,实现了读与思想教育的结合,实现了读与人文精神的内化。合理运用电教手段也增强了语言文字训练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