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了解了圆明园的布局结构,相信圆明园也在同学们脑中有了初步的印象,你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圆明园吗? 生:圆明园是一座皇家园林,是“万园之园”。 生: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生: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师:看来,圆明园在大家头脑中已形成了初步的印象,感受到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是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读书光读懂了还不够,还要有自己的感受。老师建议大家再读书,在你认为最能体现圆明园这两方面特点的句子下作上记号,也可在旁边写下自己的点滴体会。 生:自由读。 师:老师发现有的同学找了三处,有的找了四处。看来,每个同学读书时都在思考,都有自己的感受。咱们来交流交流吧。 生:我从“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体会到圆明园的建筑各具风格,千姿百态,既有殿堂的宏伟之美,又有亭台楼阁的小巧之美;既有热闹的街市风光,又有幽静的自然风光,所以说是建筑艺术的精华。 师:你从建筑的风格中体会到了圆明园是建筑艺术的精华,园林艺术的瑰宝。来,读一读,让我们感受圆明园风格各异的美。 生:读 师:“热闹的买卖街”中一定有许多洪亮的声音,你读出了这一特点,但“山乡村野”是那么空旷悠远,想想该怎样读。 生:让学生慢慢读。 师:看,一字一顿地读,我们眼前就能浮现出与热闹的街市风光迥乎不同的田园风光。谁愿意再读? 生:读 师:咱们继续交流。 生:我从“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这句话也能感受到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师:你从人们在漫步圆明园的感受中体会到圆明园汇聚天下风格的迷人景色。能说说作者为什么有这种感受吗?找出书中的句子读一读。 生:读“园中许多……还有西洋景观” 师:具体来说说作者为何又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中外风景名胜,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的感受? 生:因为圆明园中许多风景是仿照各地名胜建筑的,如江南的许多风景点都能找到,所以有“漫游在天南海北”的感觉。 生:因为园中有我们中国各地的名胜,还有西洋景观,因此说是饱览中外风景名胜。 生:园中还有根据古代诗画描写的风景建造的,这些现实生活中并没有,是人们的想象,因此,给人“幻想的境界”的感受。 师:是啊,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提起江南,人们不禁会想起小桥流水,曲径通幽,那充满诗情画意三南方景观,在北方的圆明园中我们同样能感受到。不久如此,西洋景观,人们想象中的画面也都能看得见,这怎不叫人陶
醉,令人遐想? 来,闭上眼,静静地听,在优美的旋律中,在动听的朗读中,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课件:配乐朗读这一节) 生:我看见了美丽的西湖,一轮明月照得湖水波光粼粼。 生:我看见了蔚蓝的大海。 生:我仿佛来到了风光秀美的田野山乡,看见了青青的麦苗,还好像闻到了油菜花那阵阵清香。 生:我好像听到了小河潺潺的流,仿佛看见了鱼儿欢快地游。 师:看,你脑中的美景是这样的吗? (课件出示:圆明园的美景) 师:面对这么美的景色,你想说点什么? 生:圆明园的景色美如仙境,令人陶醉。 生:圆明园这么美,要能亲自去游一游,那该多好啊! 生;看了圆明园的景色,就仿佛游览了天下名胜。 师:是啊,圆明园集天下风景之大观,来,咱们来美美地读,陶醉在这仙境般的境界吧。 师:真好。孩子们,你还有什么感受吗? 生:我为祖国有如此灿烂的景观而自豪。 生:我觉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建出这么美的园林实在太了不起了,太伟大了。 师:这的确是值得我们骄傲与自豪的,咱们再读,读出自豪感。(生个别读,齐读) 师:圆明园不仅有华丽的外表,还有丰富的内涵,不然,人们怎么说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呢?读第四自然段,你觉得怎样读能让人感受到这:特点就怎么读。(生读) 师:听得出你强调了先秦时代,认人知道圆明园收藏的宝物年代久远。 师:你重读了“青铜礼器”“名人书画”等,可见圆明园内的宝物盛多,品种也多。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宝物(边说边放课件),的确,园中景物风格独特,景色奇丽,园内宝物品种繁多,数量也多。因此被人称作“艺术的瑰宝”“建筑的精华”一点不夸张。这一切,曾是多少中国人的骄傲,这里又曾是多少中国人向往的地方啊。然而今天,今天的圆明园又是怎样的呢?(课件出示:毁灭后的圆明园) 师:这就是今天的圆明园,这残垣断壁处曾是金碧辉煌的宫殿,这荒草丛生处曾是风光绮丽的山乡田野,这裸露的石头曾是鱼儿欢畅的河流…… 师:同学们,看了这一切,你有何感想?或有何疑问? 生:是谁把圆明园毁城这般模样的呢? 师:问得好。咱们就到《火烧圆明园》的片段中去寻找答案吧。(课件:电影片段) 师:从你们的表情中,我能感受到你们的内心,我也仿佛听到你们的呐喊。孩子们,不用说,把你们此时的心情通过朗读读出来吧。 生:读 师:读完这段话,你的心情如何? 生:我觉得侵略者太可恶了,他们简直不是人,是强盗,是野兽,我心中有
一股愤怒之火在燃烧。 师:是的,这不是一群人,这是一群强盗,是一群野兽,我们园林的精华,瑰宝就这样被他们抢走,砸碎,烧毁,他们的野蛮行径令人发指,叫人咬牙切齿。谁再读,读出你对侵略者的仇恨。 生:读。 师:我听出你把这些字咬得特别重,(课件出示带点的字)这是为什么? 生:这些词反映出侵略者的野蛮行径,一想到他们这样毫无人性,我就恨之入骨。 师:恨之入骨,不仅仅是你,每个中国人都会如此。 师:读。(声音低沉) 师:声音低了,那是我们的心在流血啊!是我们心中沉痛的表现。曾经灿烂辉煌的圆明园就这样化为灰烬,曾经珍藏着奇珍异宝的圆明园就这样一抢而空。面对此情此景,当时的中华儿女只能流下无奈的泪水,这是为什么?就因为清政府腐败无能,旧中国贫穷落后啊!同学们,“落后就要挨打”,就要受辱,所以人们只能是眼睁睁痛苦而过,谁来带着这种心情读最后的一句话?(生读) 师:这是无奈的事实,这是痛苦的事实,这是耻辱的事实。人们的泪在流,血在涌,心在泣。咱们用低沉的语调来齐读。 师:所以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 生: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也是世界文化史上—— 生: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不可估量”既是对侵略者的控诉,又是对圆明园毁灭的痛惜。只是老师不明白,既然文章是写“毁灭”,为何前面花那么大的篇幅写圆明园的辉煌? (课件把“辉煌”与“毁灭”放在一起) 生:我觉得越是写圆明园的辉煌,就越是让人感到它的毁灭时令人痛心的。 生:我认为这样对比更能揭露侵略者的野蛮行径,激发我们对他们的恨。 师:是的,一美一惨,激起我们的爱与恨,辉煌灿烂的圆明园美得让人心醉,侵略者的毁灭痛得令人心碎,之更能激起我们对侵略者的仇恨。(出示课件“残垣断壁”图)这残垣断壁是我国近代屈辱史的见证,看,这残缺的碑石,正在控诉侵略者的恶行,这荒芜的杂草,也在诉说这悲惨的历史。同学们,望着眼前的残石与荒草,你想说点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生:园中的石块啊,你是这屈辱史的见证人。岁月的流逝,能冲掉你身上的尘埃,会侵蚀你的身体,但却洗刷不掉你心中的不平,洗刷不掉我心中的耻辱,更冲不尽我心中的仇恨。 生:圆明园,你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骄傲,我为你辉煌的历史而自豪,我更为你的毁灭而痛心。听,风吹着荒草呼呼作响,那是他们在控诉啊。 生:“落后就要挨打”,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容否认的耻辱我们会牢记这一国耻。我们会牢记自己肩上的责任,振兴中华,让祖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师:说得真好。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课件出示:“残垣断壁”上写着“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来,让我们面对这残缺的石块,这荒芜的杂草,喊出我们的心声(齐读}再读,喊出我们坚定的信念。 《圆明园的毁灭》的一课听过许多不同层次的教师教过,都有许多好的做法和成功之处。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时空的距离、知识的积累、生活的积淀的原因,能完全
体验到圆明园的气势宏伟,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总是有一定的差距。看了这节课,我到觉得教师在这方面花的力气不多,学生就能迅速的领悟到确实不简单。换个思维看,象这样精彩的学生,这样强的语感能力的学生还需要我们教么?如:师:看来,圆明园在大家头脑中已形成了初步的印象,感受到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是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读书光读懂了还不够,还要有自己的感受。老师建议大家再读书,在你认为最能体现圆明园这两方面特点的句子下作上记号,也可在旁边写下自己的点滴体会。 生:自由读。 师:老师发现有的同学找了三处,有的找了四处。看来,每个同学读书时都在思考,都有自己的感受。咱们来交流交流吧。 生:我从“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体会到圆明园的建筑各具风格,千姿百态,既有殿堂的宏伟之美,又有亭台楼阁的小巧之美;既有热闹的街市风光,又有幽静的自然风光,所以说是建筑艺术的精华。 这个片断精彩吗?精彩!有了这样的读书能力,还需要教吗?《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湖北省荆州公安县南平小学 刘小玲 教学内容: 《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是人教版小语第八册教材第六单元的开篇之作。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德育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不可估量、损失、皇家园林、组成、一般、象征、苏州、诗情画意、宏伟、唐代、凡是、统统、销毁、侵略、奉命”等词语。 2.能力目标: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 3.情感道德目标: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爱,对侵略者的恨,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把阅读、想象、感悟相结合,在学生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圣境。 2.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的片段,直观感受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 3.利用图片与课件,今昔圆明园的对比,让学生领悟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设计特点: 激情飞扬──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课堂学习过程就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这正如新课程标准所说:“要让学生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获得丰富的认识和情感体验”。因此,这节课从情入手,透过字里行间充分挖掘“爱恨变换”的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并使这种情感逐渐加深、升华。力使课堂上自始至终洋溢着对圆明园毁灭的遗憾怀念,自始至终抒发着对帝国主义、清朝政府的痛恨,在教师全情感染下,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帮助下,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切己体察、感同身受,进入课文情境,与文本对话,带着他们在爱的情感中走进圆明园,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圆明园,达到刻骨铭心的教育效果。 读中感悟──本文与现实存在着时空差距,只有通过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所以设计中把此法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各种各样的读:范读,引读,齐读,默读,指名读等,更注重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生情,以情促读。 流动板书──根据教学进度,教师先后在黑板上板书圆明园的景点:有……也有……,有……
也有……等,随着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老师又相应地把这些“有”全部擦掉,配合当时的教学情境,在学生心中形成强烈的反差,激起无比的悲愤,痛恨。 五、教学预设: 一、直面毁灭──激发情感 1.播放火烧圆明园的片断。 2.同学们知道片中被火烧掉的是什么地方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板书课题。 3.对于圆明园,你了解多少?学生交流课前通过读课文和查阅资料了解到的关于圆明园的情况。 师小结:圆明园占地月347公顷,有640个足球场那么大。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皇帝,经过150多年的修缮扩建,花费了不可计数的人力物力,汇集了无数天下胜景和名园的精华。可就是这样一座万园之园,却被英法联军毁灭了。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课前让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查阅资料,收集资料,了解从先秦时代到唐宋元明清所经历的时间及圆明园大大小小景点的数量。这样的设计,既遵循了母语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又勾通了课内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语文学习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同时,通过查阅、收集、交流,学生才能切实了解圆明园的价值,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悲愤,痛惜等情感,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4.了解毁灭经过。 (1)英法联军到底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5段。 (2)指名读,提醒学生把心中的感情读出来。 (3)读了这段,你能用一两个词来形容一下侵略者吗?(残暴、野蛮、无耻等。)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引导学生从“闯、搬、掠、毁”等词语体会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 (4)英法联军简直不是人,你们恨他们吗?把你们的感情通过读表达出来吧!齐读第5段。
(了解了圆明园的价值,再从课文中,在朗读中体会到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才会使学生心中的情感来得真实而不空洞,强烈而不肤浅。) 二、再现辉煌──深化情感 1.理解“不可估量” (1)三天三夜有多少个小时?多少分钟?多少秒? (2)烧掉一幅历史名画只用几秒钟,烧掉一个建筑,只需几分钟。在347公顷的圆明园内,大火同时燃烧259200秒会烧掉些什么?(全体静默,放大火焚烧圆明园的镜头无声录像半分钟。) (3)259200秒啊!347公顷的圆明园同时燃烧,该会烧掉了多少奇珍异宝,宏伟建筑啊!你能估计一下圆明园的损失吗? (4)所以课文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指名读第1段。 课文用了几个“不可估量”?师引读:圆明园的毁灭是?(生读: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圆明园的毁灭是?(生读: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课堂教学的环境与氛围能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强化学生的感受,推进教学的进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这个环节中,设计了“阶梯式”的提问方法,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三天三夜”时间之长,让学生想象:烈火熊熊的半分钟会烧掉什么?可以说,这全场静默的半分钟是情感流淌与撞击的半分钟,是想象的翅膀舒展与翱翔的半分钟,是内心愤怒与惋惜的半分钟……虽然全场静默却“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个教学环节所设计的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学生心中的情感也一浪高过一浪。) 2.感受昔日辉煌 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还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呢?如果圆明园没有毁灭,会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走进圆明园,去看一看吧。 (1)默读2—4段,看一看圆明园是一座怎样的园林? (2)谁能说一说圆明园是一座怎样的园林?
抓住“举世闻名、博物馆、艺术馆、瑰宝、精华”这些词语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人们给圆明园这么高的评价?(建筑宏伟,有无数珍贵文物)要求学生用“因为_____,所以圆明园举世闻名。”句式回答。 建筑宏伟: ①出示课件,展现圆明园布局。圆明园除了三个大园,周围还有许多小园,这就叫?――“众星拱月”。 ②圆明园内有些什么样的景观?读一读第3自然段。 课文一共用了几个有?师引读,圆明园有……也有……有……也有……有……还有……不仅有……还有,然后学生再齐读。 假如要写尽圆明园所有的景观还要多少个有?引导学生从“……、民族建筑、西洋景观、饱览中外名胜等体会圆明园的美丽和伟大。 ③在圆明园内漫步,会是什么感觉?指名读,读出自己陶醉、自豪的感受---④出示课件,展现圆明园部分景观图片,配以柔美的音乐,再指名读,齐读 这就是我们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这就是让人流连忘返的圆明园,可惜它被英法联军毁灭了,被他们化为灰烬了。此时此刻,你是什么心情? (任何视觉上的触摸产生的效果都远胜于文字的表述,因为它能更直接地将读者或观众带入情境之中,更容易令读者或观众产生共鸣。课件中图景的直观再现更利于学生感受毁灭前圆明园的美丽、毁灭中圆明园的惨烈、毁灭后圆明园的肃杀,还能帮助他们理解一些存在疑惑的词语,如“金碧辉煌”、“西洋景观”等,这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化语言。而一次次的朗读,让学生的情感在爱与恨的跌宕中进一步升华。) 珍贵文物: ①让我们再来看看圆明园内有哪些奇珍异宝吧。指名读第4段。 ②同学们知道圆明园内有多少文物吗?课件展示圆明园文物图片。展示青铜猴首和牛首时,出示文字图片资料: 2000年5月,中国保利集团公司从香港佳士得拍卖行以1593
余万港币,买回了被英法联军掠夺的圆明园文物──青铜猴头像和青铜牛头像。据美国历史学家统计,仅从1861年到1866年,伦敦就进行了大约15次圆明园物品的拍卖。据我们估计,散落在世界上47个国家200多个博物馆中的中国古代文物,至少有100万件,大量的圆明园文物分散在欧洲的各大博物馆里,特别是大英博物馆和法国国家图书馆,还有很多散布在世界各地的收藏者手中。(附图) 我们能想象圆明园文物的损失有多大吗?无法想象,不可估量!可是这些无数的价值连城的文物被英法联军抢走了,还有无数的价值连城的文物被英法联军烧毁了。了解了这一切,你是什么心情? (出示文字图片资料,让学生更直接的体会到圆明园文物价值的不可估量,从而更加深对英法联军的愤恨。) 三、练笔抒情──升华情感 1.课件展示,展现圆明园的辉煌及今天的残垣断壁,最后定格在残垣断壁画面,同时师配合课件激情叙述雨果的《文明与野蛮》片断: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将它化为灰烬。 金碧辉煌的殿堂?没有了(生答),随着学生的回答,师相应擦掉黑板上“碧辉煌的殿堂”几个字。同样擦掉黑板上其他板书,留下空白板书。 (明园被烧得什么都没有了,而黑板上也什么都没有了。这样流动的板书设计,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更激起学生心中的愤恨,在学生的内心深处留下磨灭的印痕。回顾盛时盛况,抚今追昔,从“有……有……有……还有……”中,推出“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也没有了……”,一读再读,一悟再悟,对比效果于是产生──而这一过程,也和语言的感悟融在了一起,同时,学生的情感也在朗读感悟中激荡,为后面学生的练笔──情动辞发奠定了感情基础。) 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用笔写下来吧。 2.在悲壮的音乐中,学生奋笔疾书。
3.指名读出自己写的话。 师根据学生写的话相机引导,对于圆明园的毁灭,我们不仅仅是愤恨,更要明白圆明园的毁灭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师相机板书: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写话的结果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在写话交流的过程中领悟到,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了祖国的强盛与衰败,只有祖国强盛了,才不会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在写中感悟,在感悟中积累,在积累中运用,在运用中感悟。)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