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教者上的是第二课时,主要讲解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围绕“圆明园的布局、建筑、文物这三方面来展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的探究”。从而很好的与圆明园的毁灭进行了对比,产生了感情碰撞,不但让学生了解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毁灭的经过,还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纵观全课,主要有以下可取之处:一、教学设计,合理妥当孙老师精心钻研教材,从文本出发,利用教材本身的特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紧抓重点,孙老师先抓住2、3、4自然段,带领学生追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追忆曾经的爱,然后再到第5自然段,“以爱激恨”,让学生体验“毁得让人心碎”这样把爱与恨,美与毁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整个课堂就营造得比较好不仅做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更体现了对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交融,这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教学设计理念。二、情景导入,激发情感孙老师在“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这一环节中,利用了圆明园昔日辉煌时的图片和现在的残垣断壁的图片进行比对引入本课,不但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还激起了学生探究为什么圆明园会毁灭的原因,引发学习欲望。
三、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得到突破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牢牢抓住介绍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的珍贵文物三个方面进行了精读、精讲注重以读为本,充分理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结合大量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从内心真切感受到圆明园是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突破了难点,从而为后面圆明园的毁灭感到痛心,对侵略者的仇恨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四、注重以读为本,读中感悟阅读教学的实质就是指导学生读书,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处理好读讲关系,去引导学生多读和加大学生自学自悟的分量。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在教学中,孙老师注重突出语文课“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熟读成诵,在读中感悟”的特点,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默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如在学习圆明园毁灭经过这段时,老师先播放影片引出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然后让学生带着痛惜、仇恨读好这段话,学生切实感悟语言规律,体会作者怎样传情达意,使学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再次唤起爱国热情,惋惜、痛恨之情,从而更进一步体验情感,与作者产生强烈共鸣,课堂教学达到高潮,感情得到升华,激发学生爱国的情感。
五、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孙老师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自由表达,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方面,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权,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来,教师在允许学生自由表达后,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的思路,抓住需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当看完了圆明园被毁灭的一段录相后,让学生谈感受、谈感想,这样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权,注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六、利用电教手段,渲染课堂气氛利用电教手段组织教学,以特定的音响、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能有效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孙老师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了电影画面,如:在教学圆明园被毁灭这段时,虽然文中具体描写了被毁灭的经过,但究竟是怎样一个场面,由于学生没有亲眼所见,对课文的理解只停留在表象,教学时播放一个圆明园被毁灭大致经过后的课件,图、文、声并茂的活动影像,渲染了课堂气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感情,利用电教手段教学内容,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变得具体生动、真观,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趣味性和生动性。也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七、拓展延伸宣泄喷涌而出的情感。
追忆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观看了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这一鲜明的对比,激发了学生骄傲与悲愤的情感反差,触动了学生的心灵,这时孙老师顺水推舟让设计了如果你站在圆明园旁,你想说些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学的情感目标也水到渠成。总之,孙老师这节课将爱与恨、美与毁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引领学生在“圆明园的毁灭“中进行了一次灵魂的洗涤,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心灵之旅。当然,金无足赤,课无完美,在这节课中,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朗读还不够,学生情感没有能完全激发出来,朗读感情还有些欠缺。教师的语言还应更精炼些。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大家及时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