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道中(其一)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新城道中(其一)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作者为什么不直道天气的由阴转晴,却要说吹断了檐间连绵雨声呢?诗人正打算到山里去,阴雨连绵的天气就突然放晴了。一方面是“东风”成了善解人意,“我”要进山,东风马上吹散阴霾,为进山创造了条件,使“我”心想事成,有隐曲委婉表达之妙。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诗人准备进山,急切期盼天晴。所以对檐间没完没了的“积雨”声特别厌烦,特别敏感。所以,雨一停,他首先感到的是檐间滴雨声被“吹断”了。
在诗歌的第二和第三联中任选一联,试分析其意境美。
示例:①第二联描写远景,岭上浮着的晴云似披着绵帽,树头升起的初日象挂着铜钲。②诗人用比喻的手法把晴天云朵和初升的太阳写得形象生动而富有神采。③同时诗人寓情于景,表达了山行之乐。
示例:①第三联描写近景,野桃花倚篱而笑,杨柳枝无风自摇。②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写活了“野桃”、“溪柳”,使山村自然景物充满了勃勃生机,洋溢着欢快的气氛。③同时诗人寓情于景,表达了山行之乐。
3.第二、第三两联写景各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景的角度有什么不同?提示:比喻,以“披絮帽(戴丝绵制成的帽子)”与“挂铜钲(挂铜盘)”分别比喻“岭上晴云”与“树头初日”。拟人,在沐浴了一场春雨之后,“野桃”向着朝阳笑脸迎人,“溪柳”在春风里翩翩起舞。出得门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迷人的晨景,穿山越岭,再往前行,才看到了桃花、竹篱等,由远及近的顺序写的。第二联写野外远景,第三联写农家近景。
【今译】东风像是知道我要到山里行,吹断了檐间连日不断的积雨声。岭上浮着的晴云似披着丝绵帽,树头升起的初日象挂着铜钲。矮矮竹篱旁野桃花点头含笑,清清的沙溪边柳条轻舞多情。生活在西山一带的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吃了好闹春耕。热爱自然快乐心情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有《王右丞集》。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之一,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
王维虽为朝廷命官,却常隐居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以禅悟诗,故有“诗佛”之称。苏轼谓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积雨辋川庄作王维
1、结合注释并借助自己的想象与联想翻译这首诗示例:夏日时节,雨水绵绵,积久不停,静谧的山林潮湿阴暗,野村炊烟缓缓升腾;女人家烧藜菜煮黄黍,把这粗劣饭菜送给东面田头干活人。看吧,垅中水田薄雾蒙蒙,一行白鹭掠空而飞;听吧,幽深茂密的树林中传来黄鹂婉转动听的啼声。我独处空山之中,观赏朝槿晨开晚谢,参悟人生短暂;幽栖松林之下,采露葵品味清斋素食。我早已去尘心,绝俗念,随遇而安,于人无碍,与世无争,和村里的那些淳朴村民相处得亲近随和,还有谁会无端地猜忌我呢?
2、赏析“积雨空林烟火迟”一句中“迟”字用法之妙。①正是连雨时节,天阴地湿,空气潮润,静谧的丛林上空,炊烟缓缓升起来。②一个“迟”字,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③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佛家心境。
3、以本诗颔联为例,分析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①广漠空蒙、布满积水的田间,白鹭翩翩起飞;幽深茂密的树林中黄鹂互相唱和。②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③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所谓“诗中有画”,这便是很好的例证。
主旨:在这首七律中,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