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四人教版课标本小学语文第九册第19课《慈母情深》教案设计者:邓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理解“失魂落魄、疲惫”等词语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课文的好词好句。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养育之苦,母亲的慈祥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合作探究掌握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母亲的养育之苦。 教学重点: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养育之苦,母亲的慈祥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深入体会母亲生活的辛苦,从而进一步理解母爱的无私崇高,激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诵读诗句,激发情感: 老师朗诵一首描写母爱的小诗,引入课文。 二、自学指导 1.大声读,读准生字词;细细想,课文中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 2.交流: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贫穷、辛苦、瘦弱,无私、关爱孩子、通情达理……) 6分钟后看谁学的最好! 三、检测学习效果 1.课文中有些句子,最能反映母亲的苦,最刺痛作者和我们的心,请你仔仔细细地再读一下全文,划出来好好读读。 2.师:同学们,如果把这些片段想象成一个个画面,哪个画面最能打动你的心?为什么?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教师巡视,预计从两、三个画面中去深刻体会,主要是画面一、三、四) 3、引导汇报 形式:学生在汇报中,教师主要抓住语言文字引导学生细细感受 画面一: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声音震耳欲聋。 切入点:震耳欲聋 (1)什么叫“震耳欲聋”?听到这样的声音会是怎样的感受?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 (2)可是,妈妈却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这震耳欲聋的声音停止过吗?你怎么知道?(从书中找证据) (3)指导朗读:从我进入,到我离开,母亲一直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孩子,你知道母亲昨天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那么明天呢?去年、今年、后年……
(4)师小结:同学们,这就是母亲,即使这声音震耳欲聋,穿透云霄,为了孩子,她依然工作着,慈母的情就深在了这震耳欲聋的声音里。 画面二、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慈母的情深在弯曲瘦弱的脊背里。(这瘦弱的脊背挑起的是生活的重担,这瘦弱的脊背是孩子们的天。) 画面三: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1)为什么母亲的眼睛疲惫不堪?想象一下,那本应该是怎样的眼睛? (2)提问:“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我看到的是母亲怎样的背? (3)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即使带着口罩,我看到的是母亲怎样的脸? (4)师小结,指导朗读:这样的母亲怎不令我惊讶,这样的母亲,怎不令我辛酸,怎不令我痛心,所以,作者一次次地呼唤“我的母亲”。谁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画面四: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1)齐读。 (2)提问:这里有几个词最能打动人,你找出来了吗?为什么?(龟裂、塞) (3)如此劳累,如此辛苦才挣到钱的母亲,是怎样把钱塞给我的?请你想象一下? (4)把词语带入句子读:(出示) 母亲却已将钱迅速地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却已将钱毫不犹豫地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却已将钱使劲地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5)提问:母亲塞在我手里的仅仅是钱吗?(是母亲的心血,是母亲的关怀,是浓浓的母爱) 画面五、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上,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1)提问:作者一连用了四个“立刻”,你读出了什么? (2)指导朗读 (3)小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母亲就在这枯燥、单调的劳作中。同学们,母亲的情就深在这枯燥、单调的劳作中 4. 面对如此憔悴、疲惫,甚至可怜的母亲,我却来向她要钱,要她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要她累死累活一天也挣不来的一元多钱。不为别的,只因为(引读课文第一节),只因为(引读课文第三节)。 5.品读母亲的话:“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读出母亲的话外之音,言外之意。(个性化感悟母亲的纯粹朴实之情,忘我无私之情,博大深沉之情,满怀期待之情和无比骄傲之情。) 6.母亲是如此的通情达理,她竟然这样的的关爱我,理解我!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写话训练 7.交流写话内容,对话互动。 四、课外延伸,读后抒怀: 1.反复读母亲的话:“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2.齐读但丁名言--“世界上有一种最美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3.爱需要表达,课文中的作者用他的方式回报了这份深沉的母爱。那么,也让我们用自己的方式,去回报这份最真、最纯、最珍贵的母爱。(齐背“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五、当堂训练 1、写一首小诗赞美母亲,抒发热爱母亲之情。 2、写一段描写母亲外貌、语言或动作的片断。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老师希望同学们以后也能留心观察身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一份份独特的恩师情深、严父情深、朋友情深! 板书设计: 18、慈母情深 震耳欲聋 疲惫不堪 龟裂塞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从父母亲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合作探究掌握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父母之爱。 教学重点 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指名读“精彩极了”“糟糕透了”,体会不同语气。
2、你读出了什么了? 3、这两句话通常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再齐读) 导言: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章,题目就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时,教师板书加上“和”),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二、自学指导 1、朗读课文,用-----画出生字生词,并多读几遍。 2、思考:本文只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6分钟后看谁学的最好! 三、检测学习情况 1、同桌轮读,质疑词语 2、把感受最深的地方,画上__,多读两遍。 3、小组交流各自体会,讨论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 4、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了父母面对“我”的习作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从两个不同方面展示了父母对孩子的爱。) 5、全班交流,提出问题,留待进一步理解 四、学习生字,抄写词语 1、重点指导书写“誊”(与“誉”或“卷”比较)“谨“(右半部要写紧凑) 2、抄写词语 五、当堂训练 1、书写生字生词、生词。 2、朗读课文。第二教时 一、检复: 谁能三言两语说出课文重要写了什么? 二、自学指导 1、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 2、用------画出父母的不同态度,为什么说这两种力量都是爱? 6分钟后看谁学得最好! 三、检测学习情况 (一)指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1、你喜欢读哪里? 2、齐读第16小节。 3、读着读着,问题就出来了,学生提问: ①为什么当初我是多么“幸运”? ②为什么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两种力量”? (二)感悟“我”第一次写诗,父母的评价 1、指名读母亲的评价 ①你读出了什么? 再指名读--师范读--齐读 ②我的心情又是怎样? 齐读2--4小节 2、分角色读(5--14)小节
①读到这是你不明白的又是什么?(学生提问:同一首为什么爸爸妈妈的评价截然不同?) ②加以体会: 母亲为了鼓励孩子,看到七八岁“我”能写出诗,就会为写诗这件事动情,并不多想诗的质量如何,是赞美“我”写诗的行为。(齐读12小节) 父亲:注意的不是“我”写诗的行为,而是诗本身的质量。也可能认为母亲的鼓励有点过分了,以致使孩子“得意洋洋”,在这种情况下,给孩子一些警告。 (读第13小节第一句话) (三)体会“爱”的两种表现形式 1、师:“……母亲还是一如既往的鼓励我,因此我一直在写作。” ①理解“一如既往”。 ②想象母亲第二次是怎么说的?(师:那爸爸为什么说不好呢?) 2、终于巴迪在母亲的“精彩极了”,父亲的“糟糕透了”的评价中走向了成功。面对成功,他给父母写了封信,信中说了这样一段感人肺腑的话。你知道他是怎么说的? 3、再读16小节 (突出“常常”“总是”) 板书:鼓励,严格要求 4、父母亲读了这段话感到十分安慰,真是激动万分,想到各自的评价,想到第一次争吵,他们又感慨万分,他们会说什么? (同桌交流) 齐读16、17小节(板书“爱”) 三、交流读后体会,提高认识 1、学会这里,你们的体会也一定很深 2、结合自己说体会 3、是啊,我们每个人都体验过这两种不同的爱,这些爱有的来自于父母,有的来自于老师,有的来自于其他长辈。只是小的时候,我们更喜欢听“精彩极了”,不愿意听“糟糕透了”对吗?其实,我们应该听听这两种不同的声音。 四、回读课文,总结收获 1.从头再读文,想一想学习了本文,你有哪些收获。 2.谈收获(可从思想感受,词、句的积累和文章的表达方法几方面来总着重于后者)。 3.学生总结写法(当学生总结出文章抓住了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来进行描写来衬托人物心理活动时,教师让学生到文章里去找找并画出这样的句子, 再次读读,细细地体会作者细腻的表达手法)。 4.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四、课堂训练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2.以“父母关心我成长”为内容,写一写。
板书: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鼓励 严格要求 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