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慈母情深教学目标1.认识“龟裂”、“陷入”、“忙碌”、“攥”5个生词,理解“龟裂”、“失魂落魄”、“震耳欲聋”等词语。2.能通过抓关键词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正面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外,了解通过配角、环境等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形象。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深沉的母爱,唤起学生热爱母亲的情感。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重点语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一位当代作家,名叫梁晓声。他写了一部以母爱为题材的小说,名叫《母亲》。小说中记叙了母亲在养育自己和弟弟妹妹的过程中的20多个小故事。今天我们学习的文章《慈母情深》,就是小说中的一个故事。2、揭示课题:这节课就让我们跟当代作家梁晓声一起,走进一位平凡又伟大的母亲,去感悟那一份浓浓的慈母情怀。齐读课题二、初读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个字音,读通每个句子。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现在请你练习读课文,力争一遍就把课文读通畅。怎么才能一遍读通畅呢?一要放声朗读,二是遇到不好读的地方反复读读。2、检查字词: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又陷入了忙碌攥在手里(理解“失魂落魄”和“震耳欲聋”的意思,读准“龟裂”的读音,学习“攥”字的写法。)3、师:请同学们用上上面的词语,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5、我很想买这本《青年近卫军》,就去母亲工作的地方要钱,“我”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文中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出示第30自然段: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请大家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三、细读感悟1、那一天我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默读课文,划出描写母亲语言、神态、动作的语句,并在你最有感触的一处写下你的感受。2、交流:文章的题目是《慈母情深》,可是,文中没有一句“孩子,我爱你”之类的话,而是把这种情蕴含在每一句话里,也许是一个动作、一个身影、一个眼神、一段话语,普普通通,却感人至深。谁来说说,你找到哪一处最让你感动的语句?预设:1)交流动作、神态描写的语句◆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的望着我,我的母亲……你去读读,发现了什么?(里面连续用了三个我的母亲、这三个我的母亲是到过来写的)那正常的语序应该怎么?出示: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的望着我…… 对比:对比着读,比较两句,第一句有什么感觉?这句话就像电影中的慢镜头。指导让学生慢读。配乐范读,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交流:你们看到母亲怎样的背?在我的记忆里,母亲的背不是这样的?是怎么样的?你们看到母亲怎样的脸?在我的印象中,母亲的脸不是这样的?是怎么样的?你们看到了母亲怎样的眼?这不是我印象中母亲的眼睛,我母亲的眼睛应该是?引读:然而这样的背,这样的脸,这样的眼我再也没有看到了,却看到了什么呢?设疑:母亲那挺拔的背,那光彩照人的脸,那炯炯有神的眼睛,到哪里去了?看到这样的母亲,上面感受?小结:孩子们,梁晓声就是通过抓住母亲的背、脸、眼睛外貌和神态描写,让我们体会到母亲的艰辛。(外貌神态板书)孩子们,如果说刚才我们看到的是慢镜头,那这句呢?你去读读出示◆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立刻又陷入了忙碌……你看到的是——快镜头。哪儿看出是快镜头?(立刻。)一共用了几个?师:这几个立刻,几乎是一口气说出来的,谁再来读。指名读师:能不能做到不换气?指名读齐读
师:太快了,是吗?有点受不了,是吗?你只不过是读了,动了嘴皮子。而母亲——再齐读师:立刻是什么意思?找近义词。师:这文章谁写的?他是谁?词汇那么丰富,为什么非得用立刻?出示句子比较“马上……赶紧……迅速……立刻……”出示:母亲说完,马上又坐了下去,赶紧又有弯曲了背,迅速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立刻又陷入了忙碌……师:改不改?为什么?(生:不改,如果改了话,好象有谁逼着母亲这样做。生:不改,读着不通顺。)师:用了四个立刻,给人感觉?生:连用四个,一个比一个快。师:联系母亲干活,想想为什么?生:母亲这几个动作是一瞬间完成的。师:是的,我的母亲就是这样干活的,就是这样挣钱的。齐读师:从用词的角度,从变化的角度看,哪一句给你的感觉更单调?更枯燥?生:第一句师:难道梁晓声感觉不到这样写更单调,更枯燥吗?为什么还要这样写?生:因为母亲的工作本来就是这样单调和枯燥。请大家带着感情一起再来读师:聪明的孩子们,梁晓声在这里又抓住了母亲的什么进行描写呢?(板书:动作)文中还有两处动作描写,你找到了吗?◆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这里哪几个字或哪个词让你特别辛酸?3、链接原文资料,再度体会慈母深情。母亲是一位临时工,父亲去遥远的大西北工作了,我们5个孩子,全凭母亲带养。母亲在一个街道小厂上班,每月工资27元。她每天不吃早饭,带上半盒生高粱米,悄无声息地离开家,每天回家总在七点半左右。——梁晓声《母亲》◆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师:读着这个句子,你看到了哪个词?塞师:圈出这个“塞”字师:自由读一读这句话,把目光聚焦到这个“塞”字,你有怎样的体会?生:迅速指名学生加上“迅速”读。
师:这还是怎样的一塞?(充满期盼慈爱紧紧)师:这是毫不犹豫的——塞,这是迅速的一塞,师:母亲塞到我手里的只是钱吗?(母亲对我的爱和期待,包含着母亲对我的希望,母亲辛勤劳动的汗水)小结:母亲用2倍的价钱去买了这本书。母亲这份浓浓的情就凝聚于这四个字,齐读课题。2)交流语言的语句我的母亲竟然干得这样疲惫,当我伸手向母亲要钱买书时。母亲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出示的句子:“你来干什么?”“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要钱干什么?”“多少钱?”师:自己读读,有什么想说的?师:是呀,母亲就是这样忙碌,连说话都这么简单,生怕占据了她干活的时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不得给你这么多钱呢!”师:母亲对孩子买书时那样的慷慨,对自己却是这样的吝啬,两相对比足见:引读课题。(语言)师:我们从描写母亲的神态、动作和语言都能感受到母亲工作的辛苦和对我的那份深深的爱。这都是正面描写母亲工作的辛劳,和对我的爱。那下面这段文字放这是干上面的呢?出示: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道:“大姐,别给他!你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谁来读?你读出了什么?为什么要写旁边女人的话?小结:是呀,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借旁人的口说出了母亲的艰辛,这就是侧面描写的作用。(板书:侧面描写)侧面描写除了这里的配角的话语烘托主角的,还有上面描写也是侧面描写。环境出示: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写出了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六、结课这是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当代著名文学家——梁晓声。他有着一个辛酸的童年和一份深沉的母爱。正因为当天的所见和有妈妈那句话,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不断地激励着他,最终梁晓声他成了著名作家,不但写了《母亲》这本书,还写了很多很多,请看大屏幕。梁晓声简介。慈母情深正面描写:外貌神态动作语言侧面描写:配角环境五、作业设置:看《母亲》这本书。教学反思:《慈母情深》一课讲述了我很想得到一本书,去母亲工作的地方要钱买书,看到母亲那么辛劳,就买了水果罐头给母亲,母亲数落了我,但还是给我凑钱买书。从这件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现出深沉的母爱。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描写细腻,情感真挚,语言浅显易懂。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抓关键词,来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使学生在阅读时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为准确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奠定了基础。接着,我让学生根据阅读要求,来体会情感。我主要是抓住“母亲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让学生自己画出句子,自己体会母亲的深情,在全班交流并朗读他们的体会。在教学中我还补充了原著《母亲》中的几段文字,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从而感受慈母情深。反思自己的整个教学过程,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基本上完成了,但上课的过程中,还没有做到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讨论与思考,对文章重点落实还不够充分,指导学生品读重点词句的环节教师引导过多,如果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相信效果会更佳。如果还有机会,应该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挥,促进课堂知识的全面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