踟⋯⋯⋯辑全欣l53《旅夜书怀》与《阁夜》对比阅读■/江志勇朱琳谈及中国诗歌演进发展的历两诗相隔大约一年。这一年中到765年,对于杜甫来说是一史,唐代无疑是一个集大成的时底发生了什么事,让杜甫笔底波个转折点。朋友相继而亡,暂时代。《全唐诗》所收诗歌达四万澜愈加沉郁、悲凉,萧瑟之气更加安居的蜀中大乱,他不得已,只能八千九百余首,载录诗人有二千浓厚呢?携家南下。一个“旅”字道出其二百余人。然而,在这众星之中,闻一多先生的《杜甫年谱》中的悲辛与哀苦。中华民族是一要捧出一轮明月,也着实不易。有载:个安土重迁的民族,自古和“旅”如果从格律诗的角度来评价,除永泰元年乙巳(765)正月,字相关的文字都包含着游子对家杜甫外,实无足以当之者,其律诗高适卒。四月,严武卒。五月,郭乡的不舍和对异地他乡漂泊无状体、格、章、句无不完备。《中国古英×为成都尹。九月,吐蕃、回纥的无奈。李白说“天地一逆旅,同代诗歌散文欣赏》选编杜诗三首,入寇。十月,回纥受盟而还。郭悲yj-古尘”,是比较豪迈的说法,并在《阁夜》后的“探究·讨论”英义为兵马使崔旰所杀,邛州牙至于马致远的“断肠人在天涯”中设置一题:请将此诗与《旅夜书将柏茂琳、泸州杨子琳、剑南李昌则是到了悲戚的程度。诗的首句怀》对读,分析这两首诗在意境和夔皆起兵讨旰,蜀中大乱。公五“细草微风岸,桅樯独夜舟”,宋章法上的不同。十四岁。正月三日,辞幕府,归浣人赵次公注云:细草,春时也,微对读就是对比阅读,指的是花溪。自春徂夏,居草堂。五月,风,则如苟子微风遇之。微风吹在文学作品的教与学中,本着同携家离草堂南下,至嘉州,六月,拂着江畔的细草,诗人应该如苟中求异的思维方式,将两种以上至戎州。自戎至渝州,候严六侍子般“心亦如是矣”,不见得快整体或主题部分存在相似点的作御,不到,先下峡。居龙兴寺院。乐,但是也难觅忧愁。诗歌顺品进行细细地对照阅读,以获得九月,至云安县。因病,遂留居云“风”而起,触景生情,继而放眼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和体悟。比较安,馆于严明府之水阁。高高的桅杆与漆黑无边际的夜意境重在诗歌内容,比较章法重大历元年丙午(766)二月,色,中间隔一“独”字,字面理解在诗歌形式。杜鸿渐为东西川副元帅,秋后,为孤独的小舟,深层次理解当为一、旅夜与阁夜柏茂琳为夔州都督。是年,岑参诗人自况。五十四岁的诗人,可清人仇兆鳌《杜诗详注》云,为嘉州刺史,窦叔向登进士第。谓漂泊一生,尤自夜宿江舟之上,《旅夜书怀》“当永泰元年去成薛据、孟云卿并在荆州,卢纶自鄱舟即是人,人亦为舟。苏东坡说都,舟下渝忠时作”(具“细草微阳还京师约当此年。公五十五“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风”可知《旅夜书怀》作于春天),岁。春,在云安。时岑参方为嘉当得其中要旨了。《阁》诗首句而《阁夜》是大历元年秋或冬(从州刺史,寄诗赠之。春晚,移居夔“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岁暮阴阳催短景”句可推知)杜州。初寓山中“客堂”,秋日,移寒宵”,则给人完全不同的感觉。甫寓居夔州西阁所作。永泰元年寓西阁。秋后,柏茂琳为夔州都“岁暮”是年末,有“恐美人之迟是765年,大历元年是766年。督,公颇蒙资助。暮”的感慨,一个“催”字让人眼zhongxueyuwenjiaoxuecankao‘gaozhong
54I对话·读写lJ晚读月月教栏目编辑全欣duxie533@163.eom光一紧,是日月更迭在诗人心头诗作的延宕回环之美。如“星垂先生的《杜甫传》时,我们发现杜留下的最重一笔,风烛残年,来日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句,俞陛云甫身上的许多缺点,但这些缺点无多,平添一份萧条。如果说上在《诗境浅说》中做了如下鉴赏:都不足以掩盖他“诗圣”美誉。其句是平常的叙述,那么“天涯霜雪三四言江干远眺,句极雄挺,与李入“圣”名,不唯有超世之诗艺,霁寒宵”则是诗人高妙诗意的表白之“山随平野尽”二句,大致相更在于其始终体现的广博的胸现,我们可以试着解释:第一,人似,而状以“垂⋯‘涌”二字,则意襟。所谓“民吾同胞,物吾与在天涯,霜雪初霁,长夜冰寒;第境全换。总之,这句表现的是一也”,对百姓的深切关怀,对万物二,弥漫天地间(天涯)的霜雪初种极尽“雄挺”宏阔之景,和上联的深情拥抱,是一切圣哲的共性。霁,人冷夜寒。但无论哪种解释,中的“危樯独夜舟”相比,有了更宋人王直方说:“不行一万里。不都会给人一种感觉:冷。从生活深远的意义。“五更鼓角声悲壮,读万卷书,不可以看老杜诗。”这常识看,雪停了似乎比下着雪还三峡星河影动摇”句,清人浦起龙句话对读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冷。对于住在高“百寻余”的在《读杜心解》中说,三四句从强调了读诗者须拥有丰厚的阅历西阁之中的诗人来讲,更是冰冷“霁寒宵”中生出,“鼓角”不值和深厚的积累才可走近子美及至极。“五更”则声不透,“五更”最凄切其诗。西阁的霜雪荡尽了“细草微时也。再著“悲壮”字,直刺睡醒关于《旅》诗的后面几句,俞风”的丝丝暖意,虽是由舟而阁,耳根也。“星河”不映“三峡”则陛云在《诗境浅说》中说:以下皆由漂泊而暂寓,但诗人内心的悲“影”不烁。“三峡”最湍急处也,抒怀之句,言虽善文章,名不加显怆愁苦之气确实有增无减,这应再著“动摇”字,直闪朦胧眼光达,况兼老病,官且应休。则声誉该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必然的也。我们可以得知,“悲壮”“动功名,两无所得。漂泊一生,直与联系,x,-j-于伤时忧国的杜甫来摇”皆为主观感受,如将其七言更江上沙鸥相等,宜怀抱难堪矣。说,国家的危难,就是他笔底的改为五言,读为“五更鼓角悲,三沙鸥句兼有超旷之意,言身在天波澜。峡星河摇”,就缺少了对“声”和地间,如沙鸥飘然,一无系恋。吴二、五言与七育“影”的直接描绘。可见,在“星梅村“放怀天地本沙鸥”诗,即用叶嘉莹在《中国诗体之演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中,读者此义也。从史N-中可以查实,永进》一文中说,《诗经》中的诗歌,可以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心游万泰元年正月初三,杜甫辞幕府,归虽二言至八言之句法俱备,然就仞”,于胸怀驰骋中体会在广袤天浣花溪,而又因早岁痛饮,得了痢其中整体言,则以四言为主。此地间人的渺小与单薄,五字读起疾、咳嗽、脚废等疾病。(闻一多四言之句,在句法之结构及节奏来,声音短促,缺少悲抑之气。而《杜甫年谱》)所以诗的五、六句,之顿挫各方面,皆为最简单最完“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都为实写。仇兆鳌说是“五属自整的一种体式。而就中国诗歌发摇”则是句句描绘,诗人的一举一谦,六乃自解”,无论自谦或者自展的趋势来看,由五律到七律,也动仿佛就在目前,也随着他的感解,都拗不过一个“自”字,是对是诗歌体式的一大进步,所以有情抒发去听那悲壮的鼓角,去看小我的关注。而兼有漂泊与旷达人说,七言律诗是中国诗歌最凝那动摇的星河。同时,“星垂平野之意的尾联宜可视为这句话的延练最精美的一种诗歌形式。同阔,月涌大江流”中在-N自然之伸。所以,我们把《旅》诗视为时,七律也对诗人的感受力、思辨景,而“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推己”之作。力、语言驾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河影动摇”写自然之景的同时又杜甫在西阁的日子实际是过要求,即便是号称七律之集大成多有寄托(教材《阁夜》相关链接得不错的,甚至后来有些“不忍者的杜甫,其一生也只写过七律部分已详细说明),笔力显然更高离”,他说“平生耽胜事,吁骇始151首,而他同时代的李白只写一筹。从读的角度N-,七字读起初经”,就极尽对阁外风物的赞过8首。来更加绵长、顿挫,更宜抒发沉郁美。但是“小我”的舒适并不能《旅》诗属于五言律诗,《阁》之情。安慰一颗悲悯天下的心灵。悲悯诗属于七言律诗,两字之差给了三、推己与及人就是哲人以大智大慧的胸怀来怜诗歌更大的感情容量,也增加了在与学生一起阅读讨论冯至悯同情苦海中的世人。所以,当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高中2013.11
die533@163.啪栏目编辑全欣悦对读话月·月读教写lI5一5一文本个性化解读之我见■甘肃酒泉市实验中学/王金芳“课标”强调,阅读教学是学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先生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高中语文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认为一篇作品的命意,会因为读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阅读与鉴赏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者眼光的不同而产生种种见解。能力,教师就要重视阅读鉴赏的交流的动态过程。现今的高中语所以,面对不同的阅读材料,学生实践活动,耐心指导学生阅读文文阅读与鉴赏教学中,部分学生就要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本,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盲目依赖教师讲解和参考资料,速读等阅读方法,发现问题,提出独特体验,注重学生对文本的个导致独立思考、领悟能力退化严问题。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性化阅读和创造性解读。教师要重。就此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阅读实践活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看法。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对话和交动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正如鲁迅先生在《小引》中所说:“单是命意,就读。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自己不够成熟的见解与大家探因读者的眼光而有,It种:经学家探究意识,督促学生充分调动自i~-。鼓励学生批判质疑,不要让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教师的分析讲解和资料的参考答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案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我们听到“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在宽慰自己,实际上悲愁郁结。有的眼光,有《旅》诗的“推已”到数处起渔樵”~-.j-,会由衷地感受到当愁绪郁结难以自拔的时候,就了《阁》诗的“及人”,是一个境界老杜的凄然伤心。想一想当年的只能“却道天凉好个秋”了,就只的提升。明代胡应麟称赞此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式的能是“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高歌,是何等豪迈,对自己有多么点滴到天明”了。但是,诗人的内芒”,并说它是七言律诗的“千秋高的期许!但是现在,万民挣扎心却不见得如此洒脱,“其情弥鼻祖”,是很有道理的。于水火我却不能挽救,岂不痛哉!结”,挥之不去。另#t-,《旅》诗与《阁》诗的他转而想到近地古迹,想到平这首诗,诗人围绕题目,从几对读还可以从其他方面展开,如“乱”的诸葛亮,想到致“乱”的公个重要侧面抒写夜宿西阁的所见形象与声音,节奏与句法等,本孙述,成也败也,终归“黄土”。所闻所感,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文不再赘述。同时,诗歌对读的想想这纷纷乱世也会很快过去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方式还有很多,比如脱化式对吧。所谓“天涯短景,其兴几从山川形胜-'N到战乱人事,从当读、求异式对读、联想式对读等何”?诗人只能将自己的愿望寄前现实-'N到千年往迹。气象雄(详见葛永海《近似对读与古诗托于纷纷漠漠的世情,最后以“漫阔,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词曲欣赏》,《名作欣赏》2006年寂寥”作结。清人浦起龙说“其这是区别于《旅》诗“小我”之感第7期),都是在教学中可以采词似宽,其情弥结”。就是说看似慨的,是真正的“诗中圣哲”才具取的方法。zhongxueyuwenjiaoxuecankao·gaozh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