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ID:924122

大小:42.5 KB

页数:9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慈母情深》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九册第六组“父母之爱”专题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表现了慈母对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感受母爱的伟大,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语文是感性的,一切语言文字的自然组合所构建的文本,皆为心语,皆为诗语,都是通往作者心灵深处的一级级阶梯。语文教学就是要通过朗读、对话等途径,引领学生一次次地亲吻文本、触摸文本、走进文本,感受文字背后作者真情的流淌,生命的呼吸和记忆的心跳。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心灵自由驰骋的过程,就是学生情感自在滋养的过程,就是学生精神自然丰厚的过程。本课为略读课文,在教学时注重教给学生自主读书的方法,让学生在静思默想、圈点批注中潜心会文,通过师生间“平等对话”,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把握课文的情感脉搏,努力做到“以读为本、情文相生”。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3个生字,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重点诵读文中描写母亲言行的句段,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的品析,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母爱的无私和伟大。激发热爱,崇敬母亲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抓住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课前准备  学生: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作者梁晓声的资料,阅读有关歌颂母爱的文章。教师:1.多媒体课件。2.VCD《烛光里的妈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诵读诗句,激发情感 1.课件出示:(英)玛格利特·魏德玛诗《妈妈的牵挂》片断,在《祖国,慈祥的母亲》温婉如丝藤般的小提琴声中,老师深情诵读:  她是我们的守望人,  冬天在窗边,  夏天在门旁,  她会为我们的晚归而焦虑不安。  她从不会忘记,  在我们身上倾注全部的爱,  因此,我确信,  无论我们在哪里,  身上都系着她的牵挂。 2.学生齐读诗句:   师深情述说:她就是母亲,她就是世界上最爱你的人,母亲的爱,纯纯若水,绵绵如溪,沉沉似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一位普通的母亲,去感受那博大的慈母情怀。  3.学生深情地齐读课题──慈母情深。当看到“慈母情深”这四个字时,你脑中会闪过怎样的画面?  (学生交流:母亲为子女忙碌的身影……)  4.把自己的想象,把自己的感动,带进去,再读课题。  5.同学们发现,我在“深”下加了着重号,说说为什么?你有什么感觉?  6.作者为何以此为题呢?慈母的情深在哪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情深  1、要求:通过自己查资料,读通、读懂全文,能够简述课文大意。  2、在括号中填上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我一直想买《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于是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那里的噪声()。我发现母亲极其瘦弱,当知道我是来要钱买书的,母亲用()的手将钱塞给了我,立刻又陷入了()。我鼻子一酸,()着钱跑了出去……(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忙碌、攥)  3、学生看大屏幕订正。齐读这段文字。相机正音“陷”“龟裂”“攥”  4、理解“震耳欲聋”什么意思?“欲”什么意思?(快要、将要)  5、看见过“龟裂的手”吗?给大家描述下你看到的龟裂的手(学生:像干旱的大地,瘦弱、干裂……)  6、“攥”是什么动作?近义词是?(握)  7、我们的课文就浓缩在这段文字中,这里,我们填的生字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把握的。  8、你有过向母亲要钱,鼻子一酸的感觉吗?(学生回答:没有)读文字的最后一句。孩子们,“鼻子一酸”是什么感觉?  母亲明明把一元五角给了我,一分不少,一句话没说我,按理我应该——高兴才对。但是此刻的我没有丝毫的高兴、丝毫的喜悦、丝毫的欢欣,只有眼泪擦洗过的四个字——鼻子一酸。三、研读课文,感悟深情(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在自己感受特别深刻的地方作简单的批注。(要求:根据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的学习经验,自己把文章当中的描写母亲外貌、动作和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找出来,小组内交流,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探讨作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边读边批注。) 2.小组内交流。a小组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情深。b全班分角色朗读,评议。(二)、交流研读句子,预设如下:  A.体验母亲的工作环境。  出示句一: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1)理解:震耳欲聋。  师:你在什么地方听到过震耳欲聋的声音?这是一种什么滋味?  (2)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师:这震耳欲聋的声音响了多久?母亲昨天在什么环境中工作?(一个学生读句子)母亲明天在什么环境中工作?(读)母亲春天在什么环境中工作?(读)母亲秋天在什么环境中工作?(读)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母亲就在“震耳欲聋”的环境中挣钱。(齐读)  (3)出示补充资料一,深入理解母亲的工作环境。  母亲为我们挣钱的那个地方是一个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潮湿阴暗,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后。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4)小结学法:同学们,刚才我们就是抓住描写母亲工作环境的这个句子,抓住“震耳欲聋”这个词语,体会到了母亲的深情。咱们读书就是应该这样,用这样的方法继续交流。    B.感悟母亲的“辛劳”。(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调整)  出示句二: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1)学生自由交流,说感悟。   (2)谁发现这个句子的特别之处了?把它改成平常的说法,读一读,看看是一种什么感觉。  (3)指导个性化朗读,读出“我”的吃惊,母亲的辛劳、吃惊。(板书:辛劳)  出示句三: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1)指名读句,抓住“皱皱的毛票”、“龟裂的手指”说说自己的感受。  师:见过龟裂的手指吗?是怎么样的?母亲用她那龟裂的手指都干过些什么呀?(出示课件)寒冷的清晨,母亲用那龟裂的手;在工作车间里,母亲用那龟裂的手;下班后,母亲用那龟裂的手。  (2)出示补充资料二:  母亲是一个临时工,父亲去遥远的大西北工作,我们5个孩子,全凭母亲带养。母亲在一个街道小厂上班,每月工资27元,她每天不吃早饭,带上半盒高粱米或大饼子,悄无声息地离开家,每天回家总在七点半左右。  (3)教师深情述说:孩子们,你看母亲每月的工资才27元,这一元五角对母亲来说就是她一天多的劳动,最起码要工作十几个小时才能换来的血汗钱呀!此时,母亲却把她不舍得吃、不舍得用,拼死拼活赚来的钱掏给了“我”,这种情深不深?带着这种感动,让我们读读这个句子。  出示句四: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1)请大家细细地读这句话,读着读着,你会发现这句话中有一个词,作者一口气用了四次。(立刻)抓住它细细地品味一番。   (2)指导个性化朗读。  师:你从中读出了什么?(读出了母亲的争分夺秒)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指名读)师:同学们,如果现在你就是“我”,看到母亲如此单调枯燥地挣着钱,你还能读得这么快,这么轻松吗?你会怎么读?  ▲引读课文1—3小节:  (1)师:面对如此憔悴、疲惫、甚至可怜的母亲,“我”却来向她要钱,要她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要她累死累活一天也挣不来的一元多钱。不为别的,只因为(引读课文第一节),只因为(引读课文第三节),虽然……虽然……(引读课文第二节)但“我”还是来向母亲,向苦苦挣扎、拼命养活五个孩子的母亲要这么多钱了。  (2)师:“我”犹豫了,“我”有点说不出口了,当“我”亲眼目睹了母亲的工作之后,“我”才深深地意识到母亲两次掏出的一元五角钱,对母亲来说意味着……(16小时的忙碌、16小时的震耳欲聋……)而此时,母亲却已将钱塞到了我的手里……  C.感悟母亲的“通情达理”。  出示句五: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1)为什么会是塞?母亲塞到“我”手里的仅仅是钱吗?板书:母爱。  (2)齐读这个句子。  【以上,教师引导学生紧扣三个“我的母亲”,四个“立刻”,一个“龟裂”、“塞”,感悟语言文字背后蕴藏着的慈母深情,在交流、品味、朗读、想象中一个辛劳、善良、通情达理的慈母形象跃然纸上。】  3、真情表白:“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心想:(此刻,“我”会想些什么呢?拿出作业本写一写)(播放《烛光里的妈妈》) 四、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1、出示:  也就是从那天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也就在那一年,我有了几十本长篇小说,这都是我自己挣钱买的,这是一个母亲给予一个儿子的力量。母亲的那句话,时时在我心头萦绕,时时在我耳畔回旋,时时催我奋进,终于我成了大作家。出示梁晓声简介。(略)  2、回读课题。“我”的这一切成绩的取得,“我”的成功都源于——慈母情深。孩子们,让我们每个人都铭记母亲对我们的那份深情、那份爱,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来回报我们最最亲爱的妈妈,再读课题——慈母情深。3、布置课外阅读:回去读一读冰心的《纸船——寄母亲》。五、布置作业  1、阅读颂扬母爱的文章或诗歌进行阅读。  2、为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板书设计】 18、慈母情深       母亲:瘦弱 辛劳 贫穷 通情达理       儿子:感激 崇敬 热爱教学反思:读完《 慈母情深》我已是满眼泪水,文中描写母亲的字字句句都在深深触动着我的每一根神经。出生在七十年代的我深知父辈们所受的苦难。对文中的母亲所受的苦更加理解。但是现在的学生生活幸福,平时很少能够关注,关心自己的母亲。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文章母亲的善良,辛苦,通情达理,体会母爱的伟大呢?研究教材制定《慈母情深》教学目标后,我在教学中着力体现以下几点:㈠整体阅读,初步感知。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让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稍有难度,我采用填空的方法,我一直想买《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于是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那里的噪声()。我发现母亲极其瘦弱,当知道我是来要钱买书的,母亲用()的手将钱塞给了我,立刻又陷入了()。我鼻子一酸,()着钱跑了出去……(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忙碌、攥)帮助学生在整体感知部分对课文内容进行有效的梳理,为学生研读文本打下了基础。㈡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品质与情感。句子是构段成篇的基础,是能够完整地表情达意的语言单位,通过对句子的理解来读懂课文是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训练。重点句子是指对体现课文重点有较大作用、对概括课文内容和揭示课文中心有深刻意义的句子。本课的重点即难点是:品读环境描写和人物细节的语句,了解母亲工作的艰辛及母亲对“我”读书的支持,感受慈母情深。解决这个重难点的方法就是走进文本,紧紧抓住重点句子,品读感悟。“我”去问母亲要钱是因为——“我”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面对母亲,“我”又不想说出“要钱”两个字是因为——母亲工作非常艰辛。那么,哪些语句让“我”感受到这种艰辛呢?学生可以从文中不同的地方找出重点语句说明。例如:“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周围的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这两个句子是描写环境的,老师可以通过朗读,引导学生从“破”、“震耳欲聋”、“烤”等词体会母亲工作的环境差,可见母亲赚钱是非常不容易的。然而,后来母亲毫不犹豫地给“我”钱买书,足见她对“我”读书的支持,以及对“我”深深的爱。又如:“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近在缝纫机板上。”这句话描写了母亲的工作状态,老师引导学生在读句时关注描写母亲外貌的“及其瘦弱”、“脊背弯曲”,描写动作的“头凑近”等词,这些词语说明了母亲劳动强度高,非常劳累。一位辛劳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人物的性格多体现在生活的细节中,抓住细节描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人物的品质与情感,而在体会重点语句的时候,我们要关注一些关键词语在句中的作用,细细地品读。㈢重视想象能力,填补文本空白。在品读感悟的同时,我还对学生进行了想像能力的培养。在品读“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毛票,用指尖龟裂的手指点着。”这句话时,我设计了一个想象说话的练习:寒冷的清晨,母亲用那龟裂的手;在工作车间里,母亲用那龟裂的手;下班后,母亲用那龟裂的手 。学生在理解“龟裂”含义的基础上,充分想象母亲为家人所付出的艰辛,接着,老师引读母亲不顾劝说,给钱买书的段落,引导学生感受母亲对“我”买书的支持。当“我”拿到钱后,想着母亲的艰辛,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文中用了一个省略号,但这个省略号的内容是丰富的,我让学生结合“我”的所见所闻,写写“我”当时的想法。将课文的空白填补起来。这个训练也揭示了后来“我”没有买书,而给母亲买了水果罐头的原因。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