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情深》教学反思读完《慈母情深》我已是满眼泪水,文中描写母亲的字字句句都在深深触动着我的每一根神经。出生在七十年代的我深知父辈们所受的苦难。对文中的母亲所受的苦更加理解。但是现在的学生生活幸福,平时很少能够关注,关心自己的母亲。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文章母亲的善良,辛苦,通情达理,体会母爱的伟大呢?研究教材制定《慈母情深》教学目标后,我在教学中着力体现以下几点:㈠整体阅读,初步感知。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让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稍有难度,我采用填空的方法,我一直想买《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于是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那里的噪声()。我发现母亲极其瘦弱,当知道我是来要钱买书的,母亲用()的手将钱塞给了我,立刻又陷入了()。我鼻子一酸,()着钱跑了出去……(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忙碌、攥)帮助学生在整体感知部分对课文内容进行有效的梳理,为学生研读文本打下了基础。㈡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品质与情感。句子是构段成篇的基础,是能够完整地表情达意的语言单位,通过对句子的理解来读懂课文是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训练。重点句子是指对体现课文重点有较大作用、对概括课文内容和揭示课文中心有深刻意义的句子。本课的重点即难点是:品读环境描写和人物细节的语句,了解母亲工作的艰辛及母亲对“我”读书的支持,感受慈母情深。解决这个重难点的方法就是走进文本,紧紧抓住重点句子,品读感悟。“我”去问母亲要钱是因为——“我”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面对母亲,“我”又不想说出“要钱”两个字是因为——母亲工作非常艰辛。那么,哪些语句让“我”感受到这种艰辛呢?学生可以从文中不同的地方找出重点语句说明。例如:“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周围的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这两个句子是描写环境的,老师可以通过朗读,引导学生从“破”、“震耳欲聋”、“烤”等词体会母亲工作的环境差,可见母亲赚钱是非常不容易的。然而,后来母亲毫不犹豫地给“我”钱买书,足见她对“我”读书的支持,以及对“我”深深的爱。又如:“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近在缝纫机板上。”这句话描写了母亲的工作状态,老师引导学生在读句时关注描写母亲外貌的“及其瘦弱”、“脊背弯曲”,描写动作的“头凑近”等词,这些词语说明了母亲劳动强度高,非常劳累。一位辛劳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人物的性格多体现在生活的细节中,抓住细节描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人物的品质与情感,而在体会重点语句的时候,我们要关注一些关键词语在句中的作用,细细地品读。㈢重视想象能力,填补文本空白。在品读感悟的同时,我还对学生进行了想像能力的培养。在品读“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毛票,用指尖龟裂的手指点着。”这句话时,我设计了一个想象说话的练习:寒冷的清晨,母亲用那龟裂的手;在工作车间里,母亲用那龟裂的手;下班后,母亲用那龟裂的手
。学生在理解“龟裂”含义的基础上,充分想象母亲为家人所付出的艰辛,接着,老师引读母亲不顾劝说,给钱买书的段落,引导学生感受母亲对“我”买书的支持。当“我”拿到钱后,想着母亲的艰辛,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文中用了一个省略号,但这个省略号的内容是丰富的,我让学生结合“我”的所见所闻,写写“我”当时的想法。将课文的空白填补起来。这个训练也揭示了后来“我”没有买书,而给母亲买了水果罐头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