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情深》习题一、填上合适的词语。()的眼睛()的毛票失魂()魄()的母亲()的脊梁震()欲聋二、文中“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儿只灯泡烤着我的脸。”是一个特写镜头。通过母亲的“脊背”、“头”和环境描写,突出了什么?三、“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作者为什么把“我和母亲”都放在每一句的后面,这样起到了什么作用?四、“妈一一”“妈一一”,破折号起到什么作用?“我……”“我……要钱……”中的省略号和“买书……”“一元五角……”中的省略号表达的意思一样吗?如果不一样,那分别表达什么意思?五、“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句中的儿个“立刻”又突出地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工作?六、“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七、阅读台湾女作家三毛的散文《永恒的母亲》,完成1一4题。①我的母亲一一缪进兰女士,在19岁高中毕业那年,经过相亲,认识了我的父亲。母亲20岁的时候,她放弃进入大学的机会,下嫁父亲,成为一个妇人。②童年时代,很少看见母亲有过什么表情,她的脸色一向安详,在那安详的背后,总使人感受到那一份巨大的茫然。③等我上了大学的时候,对于母亲的存在以及价值,才知道再做一次评价。记得放学回家来,看见总是在厨房里的母亲,突然脱口问道:“妈妈,你念过尼采没有?”母亲说没有。又问:“那叔本华、康德和沙特呢?还有……这些哲人难道你都不晓得?”母亲还是说不晓得。我呆望着她转身而去的身影,一时感慨不己,觉得母亲居然是这么一个没有学问的人。我有些发怒,向她喊:“
那你去读呀!”这句喊叫,被母亲丢向油锅内的炒菜声挡掉了,我回到房间去读书,却听见母亲在叫:“吃饭了!今天都是你喜欢的菜。”①母亲的腿上,好似绑看一条无形的带子,那一条带子的长度,只够她在厨房和家中走來走去。大门虽没有上锁,她心里的爱,却使她甘心情愿把自己锁了一辈子。②我一直怀疑,母亲总认为她爱父亲的深度胜于父亲爱她的程度。③还是9年前吧,小兄的终身大事终于在一场喜宴里完成了。那一天。当全场安静下来的时候,父亲开始致词。父亲要说什么话,母亲事先并不知道,他娓娓动听地说了一番话。最后,他话锋一转道:“我同时要深深感谢我的妻子,如果不是她,我不能得到这4个诚诚恳恳,正正当当的孩子,如果不是她,我不能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当父亲说到这里时,母亲的眼泪夺眶而出,她站在众人面前,任凭泪水奔流。我相信,母亲一生的辛劳和付出,终于在父亲对她的肯定里,得到了全部的回收和喜极而泣的感触。④这几天,每当我匆匆忙忙由外面赶回家去晚餐时,总是呆望着母亲那拿了一辈子锅铲的手发呆。就是这双手,把我们这个家管了起来。就是那条腰围,没有缺过我们一顿饭菜。就是这一个看上去年华渐逝的妇人,将她的一生一世,毫无怨言,更不求任何回报地交给了父亲和我们这些孩子。⑤回想到一生对于母亲的愧疚和爱,回想到当年读大学时看不起母亲不懂哲学书籍的罪过,我恨不能就跪在她的面前,向她请求宽恕。今生惟一的孝顺,好似只有在努力加餐这件事上来讨得母亲的快乐。⑥想对母亲说:真正了解人生的人,是她;真正走过那么长路的人,是她;真正经历过那么多沧桑的,也全然用行为解释了爱的人,也是她。在人纶的旅途上,母亲所赋予生命的深度和广度,没有一本哲学书籍能够比她更周全。⑦母亲啊母亲,在你女儿的心里,你是源,是爱,是永恒。你也是我们终生追寻的道路、真理和生命。1、第③段“我”向母亲大喊:“那你去读呀!”这句话表明了“我”对母亲怎样的态度?后來“我”又是如何看待自己当时的言行的?答:2、第③段对母亲没有更多的描写,你能想彖母亲“说没有”“还是说不晓得”“在叫”时的神态表情吗?并说说你的理由。答:3、第④段画线句子里的“带子”是指什么?答:4、你赞成笫⑨段画线句子的判断吗,为什么?答:
参考答案:一、疲惫皱皱落瘦小瘦弱耳二、突出了母亲的工作劳动强度大,环境差;生活艰辛,身体瘦弱。三、突出了那直起了弯曲的背、眼神疲惫的就是我的母亲,她和其他人是不一样的。四、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声音的延续。前者和后者表达的意思不一样。前者表示说话吞吞吐吐、不连贯;后者表示说话声音的弱小。五、“立刻”表现了母亲的工作劳动繁忙,工作认真。六、一个“掏”字说明母亲的钱不多;“揉得皱皱的毛票”说明这些毛票在母亲的身上已经很长吋问了;“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说明母亲对这点钱是十分珍惜的。七、1、对母亲不满,看不起她;后来回想到自己的罪过,十分愧疚,恨不能就跪在她而前,向她请宽恕。2、母亲的表情是平静、安详的,依然专注于准备晚餐。因为她的心里只想着让丈夫和孩子吃可口的饭菜,而对“我”的不满毫不在意。3、“带子”喻指母亲对家人的爱。4、赞成。因为母亲经历了那么多沧桑,对人生的理解和对世事的经历深刻而丰富,惟有任何一本哲学书籍能比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