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夜书怀杜甫
诗歌背景杜甫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春携家人自问州折回成都,入严武幕。本来,有这位好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云安(今四川云阳)。《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这一年杜甫已满53岁,他一直患有肺病和风痹,不时发作。两年前,当安史之乱初平时,他曾有返回长安或洛阳的打算,但因地方军阀乘机作乱及其他原因未能如愿。这回因严武之死,他决心离开四川,转作潇湘之游,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不知一生飘泊何时是了。
解读诗歌(一)解读一二两联的景。1、初读诗歌,首联和颔联中有哪些意象?细草微风岸 危樯孤舟星平野月大江2、放飞你想象的翅膀,请用自己的语言呈现图画。潮湿的岸边没有来路也没有去路,只有瘦弱的草孤零零地在无边的风中摇摆不定,水边的草注定纤细单薄。那只破旧的小船还有那根高傲的桅杆静寂地躺在月色中,守候着漫漫长夜。远处是一望无际的原野,在天与地相接的地方,几颗星辰垂挂着,皎洁的月光投影在大江中,江水在流动,月光也在流动,一江的波光粼粼铺向远方,江天一色。
3、其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历来被称世人称道。这个“垂”字让人觉得星辰好像垂挂在天地相接的地方,眼前的平野辽阔无边,这个“涌”字可见月光投影在大江中,江水在流动,月光也在流动,江面上波光粼粼,一直伸向远方,江天一色,天地相接,这样的画面呈现的意境。雄浑开阔
(二)在这样的一个夜晚,诗人想抒发心中怎样的感情?1、首联和颔联从首联的“独夜舟”可以直接感受到今夜诗人内心的孤寂凄苦之情。杜甫在颔联“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呈现出画面是雄浑开阔了,而这里的雄浑开阔正好反衬危樯孤舟的孤寂和渺小。而陪伴自己的恰是这只破旧的小船。杜甫心中充满孤寂凄苦之感。首联和颔联,借景抒情,抒发自己孤苦无依,茫然凄苦。
2、颈联和尾联如何理解“天地一沙鸥”?借沙鸥来自况,抒发自己心中那种渺小,孤寂,迷惘之情。
诗人为什么会觉得自己是“天地一沙鸥”呢?最直接的原因是“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我的名气哪里是文章写得好啊,而诗人恰恰因为文章写得好才出名的。修辞:反语颈联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愤激之情。孤寂迷惘,凄苦无助,愤激不平,渺小无奈,这样的感情给人一种之感。悲凉深沉
(三)朗诵诗文这首诗是感叹身世之作。前一层写旅夜风景,其实是寓情于景,为下文抒怀作铺垫,应当读得缓慢一些,使听者能品出此中情味。后一层直抒胸臆,“名岂”二句中上句为宾,下句为主——诗人后半生飘泊四方,居无定所,正是因“休官”之故,要读出压抑感。最后两句形象地概括了诗人的后半生生活,要缓缓读出,有自伤飘泊之意。
如果此时不是杜甫而是李白,大家试想会怎样?李白会大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样愤世嫉俗之语,李白会“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容不得委屈,有委屈就要像黄河之水一样一泻千里,奔涌而出。李白“”,杜甫“”豪放飘逸沉郁顿挫
听录音,体会“沉郁顿挫”风格。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原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知识迁移《登岳阳楼》这首诗怎样体现沉郁顿挫的风格的?杜甫将个人痛苦放在宇宙(“乾坤”)和时间的运动(“日夜浮”动)之中,气魄宏大。诗人是把自己个人的命运和远在视线之外的战乱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境界雄浑宏大,情感悲凉深沉,正体现“沉郁顿挫”的风格。
小结杜甫诗的“沉郁顿挫”的风格。“沉郁”:意境雄浑开阔,感情深沉悲凉。“顿挫”:主要指诗歌情感表达的波澜起伏,反复低回。
作业1、背诵诗歌。2、完成课后和《语文新坐标》的相应练习。3选做:探讨杜甫“沉郁顿挫”风格形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