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扬州慢》ppt课件_2
加入VIP免费下载

姜夔《扬州慢》ppt课件_2

ID:924891

大小:392.5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扬州慢 姜夔(约1155—约1221)南宋文学家,精通音乐。其词善以健笔写柔情,风格清峻峭拔.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因屡试不第,一生未仕,乃往来鄂、赣、皖、苏、闽间,出入仕宦家,与诗人词客交游。死于杭州。诗初学黄庭坚,后改学晚唐,诗旨清新,饶有韵味,有《白人道人诗集》;词为婉约派,清妙秀远,追求高雅,有《白石道人歌曲》。 扬州慢慢词:依照曲调舒缓的慢曲创制的词。 扬州慢小序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1、序言在文中有何作用?交代写作缘起(昔盛今衰、触景生情,满目凄凉,引发诗人伤感之情)。抚今追昔,抒写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荒凉残破景象的哀思. 感情基调感伤低回 用典竹西佳处春风十里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二十四桥说明昔日扬州的富丽繁华 现实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空城冷月无声红药徒生对比反衬虚实结合昔盛今衰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拟人“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痛恨战争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意即它们是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它们“犹厌言兵”,更何况当地的人民呢?这样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借代——胡马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通感——清角吹寒(触觉写听觉) 这些景物描写是怎样表现词人“黍离之悲”①青青荠麦――对比(名都佳处春风十里)-→萧条冷落,昔盛今衰②废池乔木――拟人-→“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痛恨战争③黄昏/清角—通感——凄清冷落上片运用表现手法:答:情景交融、对比\拟人\用典\通感,抒发目睹满目凄凉衰败的景象所产生的无限感慨。 下片“杜郎俊赏”什么意思?答:指才华横溢、善于作诗。他曾游赏于扬州,并写过许多关于扬州的名句,如《赠别》《遣怀》《寄扬州韩绰判官》。 词人穿越时空,想象唐朝的杜牧来到扬州,他会是什么感受?“惊” 杜郎重到扬州为什么会“惊”?惊什么?什么原因造成的?流露出怎样的感情?答:“惊”扬州昔日繁华,今日萧条,古今变化之大。惊“十里扬州”竟然变得“荠麦青青”。这是金兵南侵造成的,流露出对战争的厌倦,对国家的伤痛之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冷月无声”,属于移就辞格,月本来无声,可这么一说,反而觉得它是本该有声的了。为什么呢?因为从前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游人极盛,笑语盈耳,还有美女吹箫唱歌,月儿见此光景也陶醉了,它也跟着人们一起欢笑。可是现在呢?“二十四桥仍在”,而歌声笑语却听不到了,甚至连月儿也没有声息了,只是沉浸在冷冰冰的湖水中,随波荡漾。如此冷落凄凉的景象,怎能不令人伤怀 所谓“移就”,就是有意识的把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移用来描写乙事物。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仿佛处处在告白他对现实社会的不调和。(唐弢《琐忆》)甜蜜的湖光山色移就看着好象用词不当,但正是这种不当,却创造出了一种美丽,创造出了一种意境,创造出了一种特殊的情调,产生了无穷的艺术魅力,收到了良好的修辞效果。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红药一到春天就开始生长,不管人世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自然物的本性不会改变。往年,它可以供游人观赏,可是现在城空了,人少了,何况国难未息,谁也无心去观赏它。真有点儿“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味道。 词的上半阕写扬州兵灾后的萧条景象,表现了作者的亡国丧土之悲。上半阕主要写实,抓住了“荠麦”、“废池”、“乔木”、“清角”、“空城”这些富有特征的战乱之后的景物,又以黄昏相衬托,暗淡、凄凉,令人目不忍视,耳不忍闻,作者怀念故国,憎恨敌人的爱国思想感情从中自然流露出来。词的下半阕运用杜牧故事,处处设想,抒写黍离之悲。下半阕作者运用杜牧的典故,写景抒情有虚有实。“桥”、“月”、“波”是眼前景物,是实写。将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诗句带出,用来进行今昔对比,令人产生“桥在人去”的怅惘。这样就使主题更加突出了。 小结全词这首词抒发了词人“黍离之悲”,作者即事写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我们可以思接千载,体验词人为祖国山河的残破、人民的不幸而极其沉痛的心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给予词人极高评价:“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 本词是作者22岁时路过扬州所作。词人虽然初到扬州,但对这样一座历史名城并不陌生。然而,如今映入作者视野的却是一片荒芜,满目疮痍,词人顿时触发起一种山河破碎之感。作者写本词时,宋金隆兴和议已达12年之久。南宋朝廷文恬武嬉,苟安半壁,朝纲废弛。词人目睹当年经强敌侵凌后扬州城的累累伤痕和苦难频仍的现实,岂能无动于衷?于是写下了这首《扬州慢》。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