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上册 执教者:青海彭娟 整理者:吉林市船营松江实验小学潘雯(荷底风声)严玉清(清清玉儿) 上课时间:2010年10月19日17:00—17:40(第二会场下午第一节)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下午上课你们困吗? 生:困。 师:那我们先来聊聊天好吗?给你们上课的老师来自哪呢? 生:青海。 师:你怎么知道的啊? 生:是老师告诉我们的。 师:哪位老师告诉你的呀? 生:李老师。 师:哦,是你们的班主任李老师呀,我来自青海省西宁市北大街小学。老师向你们问声好:银川市21小五六班的孩子们你们好。 生:老师好。 师:多有礼貌的孩子啊。老师还想了解一下咱班孩子的情况,咱班所朗读课文好啊 生:我叫马佳媛。 师:老师抽签知道自己要和你们在一起上课,我就迫不及待的打开了你们学校的网站,我看见你写的一篇文章叫《游中山公园》,是吗? 生:是。 师:你的作文写的好,朗读也好,那你给大家读一段,学过的课文也好,古诗词也好。 (生读《故乡》) 师:读的这么好有人夸奖过你吗? 生:老师和家长总是鼓励我。 师:那位同学字写得漂亮?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生:写字。 师:真漂亮。 生:谢谢夸奖。 师:粉笔字不好写,你写的这么好,得到过别人的表扬吗?他们怎么表扬你的记得吗? 生:他们说让我继续努力。 师:爸爸妈妈的希望还是很高是吧?像这两位同学这样,你们一定也在生活中得到过表扬,和你周围的同学说说你的过的表扬。 学生间交流意见。 【上课时间】 师:同学们大家聊得很愉快可是上课时间到了先上课好吗? 今天我们将学习美国作家的一篇文章,大家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下课题。 写这个“极”字的时候要注意笔顺,最后一笔写捺,写“糟糕”
两个字注意左宅右宽 谁来读课题? 生读课题。 师:我们来看题目,课题是文章的眼睛,通过眼睛可以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仔细看课题,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题目中的两句评价是完全相反的,可以说是极端的,一句是表扬,一句是批评。 师:真好,你一定做了大量的预习,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 生:这两句话是别人说的话。是对别人的批评和表扬。 师:老师最喜欢发表和别人不一样的想法,,这是别人说的话,所以你看课题用了什么符号啊? 生:前引号和后引号。 师:对了,看来大家都预习了,初步了解了课文,这节我们深入学习课文,大家会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请大家跟着课文提示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生:1,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父母亲评价语言的句子,分别用横线和波浪线画出来,并读一读。 2想一想:同一首诗父母亲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师:看明白了吧,开始学习。画完这些句子,别忘了和小组同学的讨论交流。 师:好,同学们,哪一组愿意读一读你们找到的句子? 生:读爸爸妈妈的话,在课文中找出。 师:找的很准确,现在老师要找小巴蒂的话,也加进对话中去。 生:读文中人物的对话。 师:对于同一首诗,父母亲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评价呢? 生:因为巴迪的母亲出于一种慈祥的爱,她想给巴迪一种鼓励,但他的父亲很苛刻,很严格,他想让巴迪更上一层楼。 师:你从他的父母亲评价诗,而理解到他父母亲两种不同形式的爱,可见体会得非常深刻。同学们,如果一个同学说完了,你还想补充,那么,你可以说:“老师,我还想补充他的发言。”或者“老师,我有不同的看法。” 生:老师,我有不同的看法,母亲从感情的角度鼓励巴迪写诗,让他对自己有信心;父亲从事的好坏来严格要求他不能骄傲,以支持他这两种方式,都表示了他对巴迪的爱。21:16 师:我们看看,的确不同。 生:老师,我补充。我觉得,这两句话,母亲说是因为她对巴迪慈祥的爱,因为她对巴迪很有信心,以为这样会使巴迪以后更上一层楼。而父亲觉得他要让儿子知道,诗的好坏,使他明白自己的错误在哪,一定严格改正。 师:好,你的评价很全面,为巴迪的成长在考虑。 生:老师,我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母亲赞美他的诗是“精彩极了”,母亲是想鼓励巴迪,是想让他充满信心,写出更好的作品。然而,父亲说他的诗“糟糕透了”,父亲想让自己的孩子接受严格的教育,让他在批评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以后能写出更好的作品。 师:看法,的确跟别人的不一样。同学们,咱们学习语文不能读读课文,讨论一下就行了,文章中的许多地方,是值得我们去细细的品味慢慢的揣摩的。来,自己读读这几句话。23.14 师:XX,读读这几句。 生:母亲一念完,眼睛亮亮的,兴奋的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师:好,他的过程中,我想给他纠正一个字的读音。 生:眼睛亮亮的,应该是xīng奋的嚷着,他读成xìng奋了。 师:这是个多音字,可得注意了。来,再读读这个词。 生:兴奋的嚷着。 师:跟老师读xīng奋。 生:兴奋。 师:不错,记住了。咱们读文章的时候,也可以抓住一个字,看你能读懂什么,也可以抓住一个词,看看你体会到了什么。甚至可以抓住有些重要的语句,看看你能感悟到什么。来,自己再读读这几句话。 生:我从“母亲的眼睛亮亮的,兴奋的嚷着”
可以看出母亲看到巴迪的诗的时候是惊讶的,她不知道自己的儿子能写出这样精彩的诗。 师:对呀,你从人物神态的描写体会到了母亲当时的高兴。 生:我从“兴奋的嚷着”可以看出,母亲当时看到巴迪写出这首诗,非常高兴,因为如果母亲不是非常高兴,作者可能会用“说”这个词,而这里面却是“嚷”,所以我认为母亲当时非常高兴。 师:真佩服你,好眼力!一下抓住了对母亲“嚷”这个动作的描写,体会到了母亲当时的高兴。那么,你能不能把母亲“嚷着”说出来的话读给大家听。老师不提示你。26:00 生:母亲一念过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的嚷着:“巴迪这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师:母亲发自己内心的赞叹。 生:我从母亲说的话“巴迪真是你定的吗?”看出来,母亲一看到巴迪的那首诗非常高兴,高兴得很不可思议,明明是巴迪写的,还要问巴迪是不是他写的。 师:那你是抓住了对母亲的语言描写体会到的。能不能把母亲说的话,完整的读出来。谁可以读,26:50 生: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的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母亲为儿子的成功感到高兴极了。 师:刚才发言的这几位同学教给我们一个很好的读书方法,那就是抓住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来体会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来让我们再一次把这热情洋溢的鼓励送给巴迪。一起来! 生:齐读。 师:这真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生:慈祥的母亲,十分关爱儿子的母亲。 师:你能不能把慈祥这个词写在黑板上。 师:来,大家提醒一下,这个词写到什么位置上最合适? 师:好,谢谢你。 师:来,评价一下他写的字。 生:我认为他刚才慈祥的祥写错了。 师:那他后来改了吗? 生:改了。 师:那你能不能再提醒他一句,慈祥的祥该怎么写。 生:慈祥的祥是“示”字旁,不是“衣”补旁。 师:很好。 师:这位慈祥的母亲呀,给予了巴迪这么高的评价,此时的小巴迪多么盼望父亲能回来。他盼望听到父亲说什么? 生:他希望听到父亲说:“精彩极了!” 师:他还希望听到什么? 生:他还希望听到父亲表扬他。 生:他还希望父亲夸奖他。 生:他觉得父亲比母亲更赞赏他这首诗。 生:我觉得他希望父亲赞赏他的诗,并对他说出跟母亲同样的评语。而且他还希望父亲能够将他写的首给予很高的评价。 生:我觉得巴迪会想他的父亲一定会奖励他。 师:可是,巴迪听到的,却是: 生:“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师:他还听到? 生: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师:母亲理解吗?他们俩都吵起来了。来,同桌读读父母亲的对话。 师:哪一组同桌愿意读? 生: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 生: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生: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生:我不明白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师:别慌,最后一句话再来读一遍。 生:我不明白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师:我不明白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生:我不明白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师:你又丢字了,再来一遍。 生:我不明白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师:真好,谁能评价一下他们俩的朗读。 生:我认为女同学的朗读可以听出母亲当时对巴迪写诗这件事情,是非常兴奋的,而父亲则是没有母亲那样高兴,他显然是以诗的质量来评判的。 师:这都是你听出来的,是吧,那么你能不能邀请一个同学和你一起来读这组对话。 生:我邀请XXX同学。 师:同学们把话筒给他们传过去。 生: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 生: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生: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生:我不明白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师:两个人互不相让。还有哪一组同学愿意来。 生: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 生: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生: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生:我不明白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师:你听不明白,巴迪也不明白,此时的巴迪…
生:我认为此时的巴迪非常沮丧。 生:我认为此时的巴迪非常伤心。 生:我认为此时的巴迪也有点生气,因为他的母亲说他好,但他的父亲说他不好。 师:完全不理解。 生:我认为此时的巴迪很疑惑,为什么只有会母亲夸奖他,父亲不会夸奖他 师:然后的巴迪呢,几年后的巴迪呢? 生:几年后的巴迪渐渐理解了父亲当时对他的批评是想让他把诗写得更好。 师:几年后的巴迪 生: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想当糟糕的诗。 师:成年以后的巴迪呢? 生:成年以后的巴迪已经出版了很多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他体会出他是非常幸运,他有着慈祥的母亲,常常对他鼓励,还有严厉的父亲,总是对他有严厉的批评 师:成年后的巴迪,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童年所走过的路程,使更加清醒更加正确地认识到了父母之爱的珍贵。 师: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理解,完成这道填空题。可以和你周围的同学讨论一下。 生:无论是母亲的(慈祥)还是父亲的(严厉),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这时我想对巴迪说,(你得到了真正的爱。) 生:无论是母亲的(表扬)还是父亲的(批评),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这时我想对巴迪说,(你的母亲夸奖你,是为了让你更具有信心,而你的父亲批评你,是为了让你不会为母亲的表扬而高傲自大。) 师:你已经渐渐走进了小巴迪的心灵。 生:无论是母亲的(精彩极了)还是父亲的(糟糕透了),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这时我想对巴迪说,(你有非常好的父母) 师:同学们,其实咱们和巴迪一样,也是沐浴在父母爱的阳光下成长的。生活中,你一定得到过表扬或者受到过批评。就把这些事,和你同桌的同学交流一下。 生:我记得有一次,就是我考试考得很一般,然后我爸爸说,这次虽然考得很一般,下次考好就行了。可是我妈妈说,这次考得不好,下次必须考在90分以上。 师:你们家庭很有意思,正好和巴迪家庭恰恰相反,巴迪有一位慈祥的母亲,有一位严厉的父亲。可是这位同学的家里有一位慈祥的父亲,和一位严厉的母亲。同学们,那么在作者眼里,父母的爱有不同的形式,一种是“精彩极了”,这是一种慈祥的爱,一种是“糟糕透了”,这是一种严厉的爱。 师:在这两种爱的鼓舞下,巴迪的人生航船驶向了何方呢? 生:巴德·舒尔伯格美国著名畅销书作家,在他68年生涯里,共创作了34部作品,其中13部被拍成电影或搬上舞台。剧本《在江边》获第27届奥斯卡最佳剧本奖,《码头风云》赢得奥斯卡金像奖的8个奖项。 师:想说点什么? 生:我想说,巴迪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小时候,父母对他的两种不同的爱。 生:我觉得巴迪成功就是,他有一位严厉的父亲和一位慈祥的母亲。两种爱使他走向一条成功的路。 师:在这两种爱的哺乳下,巴迪不断地走向了—— 生:成功! 师:正如课文所说,生活像一艘船,我们要谨慎的把握住生活的—— 生:小舟。 师:使它不被—— 生:任何一股风刮倒。 师:成名以后的巴德·舒尔伯格,他的人生之路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师:同学们,那么当巴德·舒尔伯格他的作品连连发表而且好评如潮的时候,他才终于明白—— 生:“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师:当他的作品受到读者的批评甚至遭到拒绝的时候,他的心里会明白—— 生:“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师:孩子们,让怀着对生活的感激,对父母的感恩,从心底里铭记—— 师生:“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师:我们每个同学都是伴随着父母的爱成长起来的,父母的爱似春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父母的爱如良药,虽然苦口但有利于我们成长,课后老师推荐大家阅读体现父母之爱的作品,有朱自清的《背影》,石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叶清晨的《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感受到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课文,交流感受最深的部分,并且联系生活实际写下对这一课的感悟。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同学们,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