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九册第二组第5课第23页《长相思》教学设计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小学杨松林教学内容: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注释:程:路程,一站。榆关:山海关。那畔:那边,此处指关外。帐:军营的帐篷,千帐是军营之多。一更:一阵。聒:声音嘈杂。故园:故乡。教学目标:1.会写“榆、畔、帐”,正确读写“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诵词、背诵词。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了解词意,用自己的语言讲讲词意。4.用心体会词人深韵词中的思乡情感,思考这些情感是通过哪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5.了解诗与词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诗词的学习兴趣,积累思乡情感的词,激发炎黄子孙热爱祖国以及祖国灿烂文化的思想情感。教学重点:品味词句,朗读背诵,积累语言。教学准备:
课件、音乐、学生预习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解题。师:孩子们,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赏析这首词,请打开书本到第23页。二.理解词。1.自由朗读《长相思》。注意:仔仔细细读上2遍,读第一遍的时候,把词念得字正腔圆;读第二遍的时候,注意词内部的停顿。开始。2.检查:课件出示《长相思》。指名读——反馈——齐读。3.师小结:同学们,读古代的诗词,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也就是有板有眼,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学生说。4.试着读一读,争取读出你的味道和感觉来。生自由读词。读后检查。5.借助注解,理解词意。6.现在,老师提两个问题,看看你对这首词大概的意思,掌握了多少。请看——板书“身”。第一个问题,纳兰性德的“身”在哪里?指名说。师板书:在征途。7.第二个问题。板书:心。纳兰性德的“心”在哪儿?生说。师板书:系故园。8.朗读指导,体会纳兰性德“身”“心”分离的心情。齐读。五.欣赏词。1.师:孩子们,想听听老师读吗?听听老师怎样读出纳兰性德身和心分离的那种感受、那种心情的。请你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纳兰性德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的世界。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师朗诵。2.孩子们,睁开眼睛,现在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仿佛处在一个怎样的世界里?指名说。师点拨引导评价。生:我看见了——师:你看到了翻山越岭的画面,你看到了辗转反侧的画面……3.师:你们都看到了,你们看到跋山涉水的画面,你们看到了辗转反侧的画面,你们看到了抬头仰望的画面,你们看到了孤独沉思的画面。但是,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么样的画面?怎么样的情景呢?1)想象说话。
那可能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那也可能是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围坐在一起……那也可能是在暖暖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那还可能是……2)你们还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说。4.但是,此时此刻,这样其乐融融的画面只能挂起来了,这样其乐融融的画面却都破碎了,这样的情景却都破碎了。谁再来读读《长相思》?分组读,师引导反馈。5.同学们,《长相思》读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真切地感受到了纳兰性德那一颗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破碎之心。我想,读到现在为止,读到这个时候,你是不是该问一问纳兰性德了?生:纳兰性德,既然你这么思念家乡,为什么还要去从军呢?……师:孩子们,你们都问过了。你们可曾知道,这些问题,纳兰性德也问过自己,就在征途上,纳兰性德还写过一首词——《菩萨蛮》,其中有这样两句词,就是纳兰性德问自己的。“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指名读——师读——齐读。六.诵读词。1、是的,我何曾是轻离别啊,我是何等地重离别啊。可是,我身为康熙皇帝的一等侍卫,我重任在肩,我责任如山,我不得不离别啊!我舍不得离开年迈的老父,舍不得离开温柔的妻子,舍不得离开生我养我的故园啊!离别的思念,这一切的一切都已化在了《长相思》中。2、理解“家”。“家在梦中何日到?”又何止纳兰性德长相思呢?自古以来,多少戍边将士保家卫国而离别故园;如今,多少海外炎黄子孙,他们不论在世界哪一个角落,都深深地思念故园。六、积累词:1.阅读纳兰性德的其它词作,如《如梦令》。2.收集有关思乡的诗词读读。板书设计:长相思[清]纳兰性德身在征途心系故园